-
朱世华
-

-

- 所属机构: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所在地区:浙江省 宁波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丁沃娜

- 作品数:66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 突变体 控制基因 水稻根系 蛋白质
- 郑文娟

- 作品数:25被引量:185H指数:9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 水稻根系 蛋白质 控制基因 线粒体DNA
- 沈锡权

- 作品数:81被引量:296H指数:11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
- 研究主题:移液器 大黄鱼 实验室 冬瓜 支撑架
- 杨迎春

- 作品数:6被引量:114H指数:6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 研究主题:线粒体DNA 鲹科 细胞色素B 分子系统 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
- 宁永强

- 作品数:7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
- 研究主题:水稻 基因定位 突变体 根毛 编码基因
- 一个水稻脆秆突变体bc21的鉴定和基因定位被引量:1
- 2023年
- 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籼稻Kasalath获得一个脆秆突变体bc21。表型分析发现,该突变体的茎秆及叶片均易折断,且该脆性表型在苗期开始表现,至成熟期时最显著。茎秆机械强度分析表明, bc21茎秆的抗折力、拉伸力显著下降。树脂切片及扫描电镜观察发现, bc21茎秆的厚壁组织细胞空隙增多,细胞壁明显变薄。茎秆细胞壁组分含量分析表明,与野生型相比, bc21的纤维素含量降低36.60%,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分别升高23.08%和26.06%。经遗传分析得出,bc21的脆性性状由隐性单基因控制。利用SSR标记和自行设计的STS标记将BC21基因定位于水稻第6号染色体STS标记STS2和STS3之间约52.9kb的范围内,该区间内没有已报道的水稻脆性相关基因,表明BC21可能是1个新的水稻脆秆基因,为进一步揭示水稻茎秆机械强度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材料支撑。
- 戴文慧朱琪张小芳吕沈阳项显波马涛陈宇杰朱世华丁沃娜
- 关键词:水稻细胞壁纤维素基因定位
- ‘荸荠种’杨梅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解析浙江慈溪、余姚的‘荸荠种’杨梅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浙江慈溪、余姚的22个‘荸荠种’杨梅居群进行检测,应用POPGENE 1.32软件进行遗传参数分析。【结果】22个居群的总基因多样性Ht为0.190 4±0.027 8,居群内基因多样性Hs为0.069 2±0.003 8,各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636 5,即在总的遗传变异中有63.65%存在于居群间,而各居群内的遗传变异占36.35%,基因流Nm为0.285 6。【结论】‘荸荠种’杨梅的大部分遗传分化存在于居群间,各居群间的交流程度非常有限。
- 任志瑶屠建立陆开形朱世华
- 关键词:RAPD
- 稻属叶绿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被引量:5
- 1999年
- 对稻属(oryza)的14个种和李氏禾属(Leersia)的2个种共138份材料进行了叶绿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用内切酶EcoRI酶切、4个叶绿体DNA探针杂交,共发现1o种叶绿体DNA变异类型。在稻属各个种内没有观察到叶绿体DNA的变异,叶绿体DNA变异类型基本上以稻属的染色体组型水平划分,因此认为精属的叶绿体DNA在进化过程中变异程度很低。推测CCDD组的o.alta、o.grandiglumis和o.latifolia及CC组的o.officinals和o.eichingeri各有共同的原始祖先。遗传距离分析显示CC、CCDD、BBCC组之间亲缘关系很近,这3个组与EE组亲缘关系也较近。李氏禾属的2个种L.perrieri和L.tisseranti与稻属的遗传距离很远。
- 朱世华王明全汪向明
- 关键词:稻属叶绿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
-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方法研究
- 闻伟刚崔俊霞赵秀玲朱世华潘克强张晓峰
- 1、项目来源与背景对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是口岸检验检疫的工作内容,其目的是落实标识制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与选择权;同时,也是防止转基因产品给环境与人类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目前,针对转基因产品成分的检测已建立有SN和GB标准,...
- 关键词:
- 关键词:食品转基因成分
- 水稻根系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的进展被引量:3
- 2013年
- 水稻根系是植株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并影响地上部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但由于根系生长在土壤里限制了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使水稻根系性状的研究较地上部相对滞后.近年来,对水稻根系突变体的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对此进行综述,并期待有更多的根系基因得到克隆,为根系生长发育机理研究提供线索,也为根系育种提供基因资源.
- 史俊颖丁沃娜朱世华
- 关键词:水稻根系基因克隆基因功能
- 中国普通野生稻核糖体RNA墓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被引量:24
- 1998年
- 对98份普通野生稻、亚洲栽培稻及稻进行了核糖体RNA基因间间隔区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共发现30种长度变异类型,组成45种表现型。广西普通野生稻的rDNA间隔序列长度多样性最丰富,24份材料中检测到25种长度变异类型,共组成22种表现型。rDNA间隔区长度变异类型的地理分布与纬度相关,高纬度来源的普通野生稻的rDNA间隔区长度较短,与粳稻的长度变异类型相似;低纬度来源的材料rDNA间隔长度趋长,与籼稻的长度变异类型相似;稻的长度变异类型与粳稻相似。提出了华南是野生稻变异中心的观点,并指出对我国野生稻资源进行保护的重要性。
- 朱世华张启发王明全
- 关键词:核糖体RNA基因野生稻
- 甬甜4号和甬甜5号甜瓜指纹图谱的构建
- 2011年
- 甬甜4号和甬甜5号为我院自主选育甜瓜新品种,与市售同类型品种外观差异小,不易区分。本研究分别以甬甜4号对照翠蜜,以甬甜5号对照东方蜜1号和雪里红,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构建指纹图谱。30条RAPD引物中,4条引物S304、S307、S327和S334稳定扩增出5个多态性位点,以此构建的指纹图谱能够有效甄别甬甜4号和甬甜5号及其对照材料,起到品种鉴定与保护作用。
- 宋慧梁敏臧全宇寇明明朱世华王毓洪
- 关键词:甜瓜指纹图谱RAPD
- 从细胞色素b部分序列探讨石斑鱼属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被引量:20
- 2006年
- 石斑鱼的分类在学术界尚存在很多争议。本文采用PCR技术,测定了分布于中国的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aes)、青石斑鱼(E.awoara)、六带石斑鱼(E.sexfasciatus)、褐石斑鱼(E.brunneus),长棘石斑鱼(E.longispinis),吻斑石斑鱼(E.spilotoceps),巨石斑鱼(E.tauvina)以及石斑鱼亚科侧牙鲈属的侧牙鲈(Variola louti)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402bp的序列,结合GenBank提供的7种中国无记录的石斑鱼:青铜石斑鱼(E.aeneus)、海丰石斑鱼(E.haifensis)、犬牙石斑鱼(E.caninus)、东大西洋石斑鱼(E.marginatus)、白斑石斑鱼(E.multinotatus)、德氏石斑鱼(E.drummondhayi)、淡点石斑鱼(E.labriformis),把这14种石斑鱼作为内群,对他们的序列组成和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以同为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inae)的侧牙鲈属(Variola)的侧牙鲈作外群,分别用MP法、NJ法对内、外群构建了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1)14种石斑鱼402bp的mtDNA Cytb部分序列的碱基组成上,A+T的含量为53.6%高于G+C含量(46.4%),序列中转换颠换比为4.78,没有突变饱和;(2)青石斑鱼与六带石斑鱼、点带石斑鱼与巨石斑鱼、长棘石斑鱼与吻斑石斑鱼分别聚在一起,与形态分类结果一致;(3)系统树中,大西洋与太平洋种类各枝交替汇合,表明石斑鱼的Cytb序列有严格的保守性,也可能是协同进化的结果;(4)揭示在良种选配或遗传管理时,避免居于同枝的石斑鱼混交,将大西洋种类与太平洋种类杂交可能是遗传改良的一种途径。
- 朱世华杨迎春郑文娟沈锡权邹记兴
- 关键词:细胞色素B石斑鱼属分子系统发育关系
- 水稻短根突变体ksr1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被引量:5
- 2010年
- 从甲基磺酸乙酯诱变的Kasalath突变体库中,在苗期筛选到一个水稻短根突变体ksr1,6d苗龄时该突变体的根长只有野生型的20%左右,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与粳稻日本晴杂交发展的F2群体对突变基因进行了定位分析,初步定位结果显示目的基因KSR1与第4染色体上SSR标记RM1223连锁。在该标记附近进一步发展了8对SSR标记和2对InDel标记,将突变基因定位于InDel标记4-24725K和SSR标记RM17182之间,该区段物理距离为155kb。
- 宁永强丁沃娜朱世华余红卫於宏陆开形
-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分子标记
- 校所合作:独立院校实用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新尝试被引量:3
- 2015年
- 根据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科特点,针对目前新型技术农民短缺的实际,结合独立学院学生培养模式特点,就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文章总结了近几年来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和实践基地单位——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的理由、具体合作的方式及取得的成绩,并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作了简要分析。经过多年的实践,双方把具体的合作事项列入教学计划,合作单位在提供实践基地的基础上,还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技术和学术指导,帮助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 陆开形朱世华於宏丁沃娜潘志崇
- 关键词:生物技术农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