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衡
-

-

- 所属机构: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 所在地区:陕西省 渭南市
- 研究方向:文学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规划基金
相关作者
- 李科平

- 作品数:23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渭南师范学院莫斯科艺术学院
- 研究主题:老腔 文化特征 新边塞诗 华阴老腔 欲望
- 王岁孝

- 作品数:34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宝鸡文理学院
- 研究主题:社火 民俗 关陇 文化因素 文化渊源
- 当今文学批评中的语境问题管见
- 2011年
- "语境"成为文学批评与研究之中的一个常用术语,不仅是因为语言问题,而且是因为文学问题历来都不是孤立的,甚至还可能与许多非文学的问题相关。因此,从特定的文学语境出发或将文学放在特定语境之中进行评介就成了批评界司空见惯的做法。这种文学批评,我们暂且称之为语境批评。然而在语境批评之中,"语境"给批评者提供某种论证视角和理论支持的同时,也常常使批评者面临诸多的质疑与困惑。
- 王衡
- 关键词:语境文化背景文学文学批评
- 老腔在村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文化意义
- 2015年
- 村落既是一个地理学的概念,也是一个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概念。村落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通常指自然村,也指称村庄区域。因而,一个村落就是一个大的乡村聚落或由多个乡村聚落而形成的群体。聚落通常是指固定的居民点,只有极少数是游动性的。聚落大约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中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逐渐演化。
- 王岁孝王衡
- 关键词:文化意义旧石器时代中期乡村聚落地理学
- 电影《金陵十三钗》:国家民族话语与女性身体的交结
- 2014年
- 电影《金陵十三钗》不仅在女性身体与国家、民族话语的交结中呈现着政治隐喻,而且还通过女性身体展示了人性的弱点与善恶转化及其政治意蕴,并在对身体欲望的解析中完成了对国家、民族关系的隐喻表达。
- 王衡
-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女性身体政治意蕴
- 浅析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小说的底层叙事策略被引量:1
- 2008年
- 鲁迅文学奖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每三年评选一次,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参评作品的范围是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作品。本届评奖活动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许多媒体都及时地报道了评选结果与颁奖典礼,特别是对获奖作品及其作者给予了适时的推介。
- 王衡
- 关键词:文学奖叙事策略小说参评作品评奖活动
- 李健吾审美批评的语言特征之一:主体地位的确立与私人话语的形成
- 2010年
- 李健吾强调批评的独立性与批评者的主体性,实际上就是为了捍卫批评的独立性。因而,李健吾的批评文本所重视的不是语言的标准化而是语言的个性化。
- 王衡
- 关键词:主体性批评文本私人话语
- 艺术隐喻在审美批评中的价值与作用——以李健吾的文学批评为例
- 2009年
- 审美批评就是以审美为圭臬的文学批评。在审美批评中,艺术隐喻不是一种文学修辞,而是一种艺术思维方式。艺术隐喻作为批评的渡河之筏,不但实现了批评主体与批评对象的契合,而且使批评主体在审美体验与人生感悟的传达中自然而然地揭示了批评对象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水准。艺术隐喻是实现审美批评文本文学意味的心理桥梁,也是实现人性共鸣的中介。
- 王衡
- 关键词:审美批评审美体验人生感悟
- 消费语境下的文学发展困境被引量:2
- 2011年
- 20世纪末以来,世界格局的变化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还表现在各学科知识社会地位的变化方面。社会学曾在二战后三、四十年里拥有给社会的完善、治理、变迁和发展提供合法性依据和阐释的优势地位,后来渐次让位于经济学、管理学等应用型学科乃至财会、金融、计算机等技术学科。
- 王衡
- 关键词:文学发展消费语境社会地位学科知识技术学科
- 一部音乐隐喻学研究的奠基之作——论王炳社教授新著《音乐隐喻学》
- 2017年
- 《音乐隐喻学》是一部自成体系的理论著作,具有鲜明的学科意识。该著201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26万字,内容充实,条理清晰,结构合理,材料翔实,史论结合,以论为主,论证充分,逻辑性强,博采众长,自成一体。在梳理中外音乐隐喻史的基础上,该著通过解读各种音乐隐喻现象,深刻分析了音乐隐喻的本质与特征,阐释了音乐隐喻的基本内涵,剖析了音乐隐喻的表现方式,揭示了音乐隐喻的思维流程,解析了音乐隐喻的理解方式。
- 李科平王衡
- 关键词:隐喻音乐逻辑性
-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与印象主义批评
- 2009年
- 《咀华集》和《咀华二集》的问世使李健吾成了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容忽视的批评家。他以审美鉴赏的方式品评作品,并把批评作为一种艺术再创造,使印象的表达成为自我表现的手段。因此,他的批评观与印象主义批评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而且李健吾在他的批评中也实践了这些批评主张。
- 王衡
- 关键词:审美鉴赏
- 被想象的乡村——浅析《刘老根》与《乡村爱情》及其续集的叙事视角被引量:2
- 2008年
- 《刘老根》与《乡村爱情》及其续集以他者的视角抒写了被想象中的乡村,喜剧化与小品化的表演虽然成了观众的精神快餐,满足了广大的市民观众对农民兄弟生存现状的想象与未来出路的预设,但对生命终极关怀,对人类精神困境终极追问的相对缺失是值得警惕的。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对中国电影人不无启示意义。
- 王衡
- 关键词:乡村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