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辉
-

-

- 所属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所在地区:湖南省 长沙市
- 研究方向:历史地理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罗福惠

- 作品数:81被引量:194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 研究主题:辛亥革命 孙中山 民族主义 新论 学术
- 刘楚

- 作品数:4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艺术作品 抗战时期 民族英雄 飞机 新中国成立以来
- 秦勤

- 作品数:5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话语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纪念日 新中国
- 马守丽

- 作品数:6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历史记忆 地理环境 战争书写 艺术价值 言论
- 康帅

- 作品数:1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绝响 莫斯科保卫战 历史视域 太平洋战场 中国抗战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思考 ——以《东方杂志》的报道为中心的考察
-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战)的爆发引起了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自身的强烈思考,《东方杂志》对此有大量的报道,以《东方杂志》的报道为中心进行考察,可见在欧战的三个阶段,引起中国知识分子的思考各异,从1914年6月到1915年初欧战的...
- 郭辉
- 关键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知识分子《东方杂志》
- 湖南抗战史研究:现状与未来
- 2023年
- 湖南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区,向前线输送了大量物资与兵源,为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湖南各民族人民构筑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无数英雄事迹,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在全民族抗战和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湖南抗战史开展了相关研究。特别是,对发生在湖南的会战战役,战时湖南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相关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反思,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进一步推进湖南抗战史研究,应在历史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上下大气力,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证研究。
- 郭辉
- 关键词:抗日战争史
- 五四精神的新中国记忆
-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时代变迁,成为了具有丰富意义内涵的精神财富,其历史记忆绵延至今。五四精神作为当代中国重要的政治文化概念,被赋予了诸多层面的意义内涵。建国之初的五四纪念持续宣扬革命...
- 郭辉
- 关键词:五四精神历史记忆爱国主义民主
- 抗战记忆的建构及其价值被引量:6
- 2020年
- 抗日战争为中国现代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关于其记忆不仅涉及战时,也关涉战后以来的中国社会。抗战记忆的建构主体有国家政权、政党势力、官方机构、社会团体、民众个人等,随时代变迁主导性建构主体有所不同。自抗战记忆产生以来,就其建构方式而言,从实体与虚体方面可分为物化空间、纪念活动、历史书写。中国抗日战争留下相当宝贵的历史记忆,其中不仅有屈辱的记忆,也有中华民族奋起的抗争记忆、和平记忆与复兴记忆。抗战记忆影响至国际、国家、民族、社会等各层面,包括利用抗战记忆促进国际和平、塑造国家认同、凝聚民族精神、进行社会动员。从理论层面全方位观察抗战记忆将有助于当前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中华民族光荣历程的展现。
- 郭辉
-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十月革命纪念话语之嬗变被引量:2
- 2017年
-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十月革命的纪念主旨不断变化,依次表现为"苏俄化""本党化""民族化""国家化"。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及大革命时期,通过纪念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宣扬以苏俄为中心的世界革命观,阐发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开始自觉利用十月革命论述自身合法性,与国民党反动势力作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利用十月革命纪念宣扬民族解放,将之作为开展抗战动员的重要载体,激励人民坚定胜利的信念。解放战争时期民主与和平成为十月革命纪念的主要内容,从抗战建国到和平建国,中国共产党一如既往地坚持民主与和平,最终在解放战争中赢得人心。
- 郭辉
- 关键词:十月革命民主革命社会动员
- 民族扫墓节与抗战时期民族精神之社会化图景
- 2018年
-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家面临空前的危难,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开始运用各种手段进行社会动员,以求能够化解危机。"恢复传统"成为其中重要的举措,利用传统制作而成的民族扫墓节应运而生,被用于"发扬民族精神"。政府官员试图通过民族扫墓节积极宣扬民族精神;社会知识精英对民族扫墓节虽然出现某种程度的理解困境,但也逐渐地体现出对国家的支持,对民族精神的体认;不少社会民众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民族扫墓节活动中,逐渐接受政府宣传的意识形态,感受国难,甚至在日常扫墓中,都体现出对政府宣传的民族精神的承接。由此,抗日战争时期以民族扫墓节为载体的民族精神呈现出多向度的社会化图景。
- 郭辉
- 关键词:抗日战争民族精神民族主义
- 纪念史与记忆史:一个学术关系问题的思考被引量:3
- 2022年
- 在国内外学术史脉络中,纪念史与记忆史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中国学界从记忆史视角研究纪念史,颇有新获。但纪念史研究并非总从记忆史角度观察,而有着独立成派之势,并从研究对象、方法、内容等方面日渐形成自身特色。同时,学界不乏批判之声,纪念史研究陷入某些困境。从纪念史研究已形成的特色,以及来自学界的议论而言,纪念史研究亟需回应处理这些质疑的声音。记忆史视域的思考将提供更多方法论启示,此亦纪念史与记忆史学术关系的应有之义。这将更好地为纪念史研究路径、研究对象、史料来源、问题意识等提供资鉴,有助于纪念史研究更好地发展。
- 郭辉
- 关键词:历史感
- 试论五四时期的世界主义被引量:1
- 2010年
- 世界主义在欧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斯多葛派,此派'提倡人类乃一整体,主张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世界国家,世界乃每一个人的祖国',同样,18世纪的哲学家康德对世界主义观念亦有不少阐发。左玉河在论述'五四时期的民粹主义'时谓民粹主义'与其说是一种政治思想或政治运动,还不如说是一种政治倾向、思想情绪或思想态度'。此处可套用此语,谓'五四时期的世界主义'于中国而言是'一种政治倾向、思想情绪或思想态度'。
- 郭辉
- 辛亥“文明革命”观的审视
- 2011年
- 由于受对义和团"野蛮暴力"与革命党激进革命的反思、外来文化的深入传播、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等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辛亥革命时期兴起一种"文明革命"思想。革命派汲取改良派某些合理观点,在"文明革命"上达成共识,并在革命实践中运用之,使辛亥革命成为一次"平和"的革命。由于革命史观的话语垄断、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篡夺、部分官僚在革命中的政治投机等原因,学界对"文明革命"的评价甚低,对此需重新审视辛亥革命时期的"文明革命"。
- 郭辉
- 关键词:辛亥革命革命派改良派
- 精神内涵再诠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五四记忆被引量:1
- 2019年
- 新中国成立后,五四运动随着时代变迁,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精神财富,其历史记忆绵延至今。五四精神作为当代中国重要的政治文化概念,被赋予诸多层面的精神内涵。建国之初的五四纪念持续宣扬革命精神。“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五四纪念将“五四”传统定义为“科学与民主的精神”。而爱国主义历来是五四精神的主要内涵,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现实表达。新世纪以来,创新精神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五四精神的重要内容。当下,五四精神被进一步凝练和归纳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其中既有五四精神传统的继承,也有新的演绎和引申。
- 郭辉
- 关键词:五四精神历史记忆新中国爱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