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佩仪
作品数: 38被引量:637H指数:15
  • 所属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相关作者

杜萍
作品数:17被引量:318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PICC 肿瘤患者 肿瘤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形成
卫建宁
作品数:30被引量:253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PICC 大肠癌 术后患者 癌因性疲乏 肿瘤患者
柳建华
作品数:196被引量:914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 超声检查 微泡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声学造影剂
何美清
作品数:10被引量:228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PICC 非计划拔管 肿瘤患者 肿瘤 个案管理
王志敏
作品数:29被引量:202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针刺伤 围手术期护理 护理 PICC 围手术期
两种PICC体外测量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7
2008年
目的探讨PICC正确置管长度的最佳体外测量方法。方法将62例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1例,患者平卧位,外展手臂90°。A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2肋的PICC体外测量法,B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3肋间的PICC体外测量法,置管到达测量长度后,予胸部X线摄片定位。比较两组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成功率、置管长度。结果A组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P<0.05),A、B两组测得置管长度分别为(47.43±3.30)cm、(50.16±3.06)cm,与实际置管长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A组采用的体外测量法测量准确,可提高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成功率,且置管比较安全。
杜萍何佩仪何美清杨幸为杜美红
关键词: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测量法导管异位
超声引导下经上肢浅静脉行PICC置管术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评价便携式超声仪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需长期输液的2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上肢血管条件分为对照组(血管条件相对较好,103例)和观察组(血管条件较差者,1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盲穿式PICC置管;观察组采用超声仪引导下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术后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置管后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便携式超声仪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罗卓鹏柳建华刘丽兰何佩仪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超声静脉炎
双腔PICC与CVC在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对比双腔耐高压PICC和经中心静脉置入CVC在口腔癌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口腔癌围手术期患者选择适合的中心静脉置管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口腔癌手术患者65例,随机分成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患者行耐高压PICC置管,对照组患者行中心静脉CVC置管,观察两组患者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和医务人员及患者满意度等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医务人员以及患者和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口腔癌围手术期患者在术前留置双腔耐高压PICC,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医务人员及患者满意度。
邝兆汉王志敏卫建宁何佩仪
关键词:PICCCVC口腔癌围术期
介入治疗妇产科急症出血的护理被引量:2
2001年
何佩仪
关键词:妇产科急症出血护理介入治疗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护士对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知信行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调查静脉治疗培训护士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知信行现状。方法选取参加2015年广东省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培训的学员作为研究对象,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分析450名静脉治疗培训护士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知信行的情况。结果知识维度得分"优"者占41.1%;正性态度者占71.0%;正性行为者占30.0%;不同学历、职称和医院等级的护士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知识、态度、行为的得分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培训护士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知识、态度、行为仍存在不足,尤其是低职称、中专学历以及非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人员。
吴伟勤陈利芬周雪梅于瑞范育英何佩仪
关键词:非计划性拔管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护士
肿瘤患者PICC无症状血栓形成与置管静脉直径、血流速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无症状血栓形成(简称为血栓形成)与置管静脉直径变化、血流速度变化的相关关系,为实施临床干预、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率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按序列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108例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置管前、置管后1w、2w、3w、4w、6w、8w、10w、12w、14w、16w分别采用多普勒超声监测测量患者置管静脉直径变化及血流速度变化情况,根据有无发生无症状血栓分为两组,并分析其与置管静脉直径变化与血流速度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肿瘤患者PICC无症状血栓形成59例(占54.6%),未发生49例(占45.4%)。未发生无症状血栓组(以下简称未发生血栓组)患者置管后置管静脉直径变化占比(不变、增加、减少:4.1%、28.6%、67.3%)与发生无症状血栓组(以下简称发生血栓组)(16.9%、40.7%、42.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未发生血栓组血流速度变化分布(不变、增加、减少:0,32.6%,67.4%)与发生血栓组(6.8%,15.3%,78.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且发生血栓组患者置管后静脉直径相对变化值[0(-0.2,0.3)mm]小于未发生血栓组[-0.3(-1.1,0.1)mm],P=0.002。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无症状血栓发生率较高;无症状血栓者其静脉直径不变或增粗高于未发生无症状血栓者,且血流较其减缓。
王志敏卫建宁杜萍何佩仪胡小芳
关键词: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前瞻性队列研究多普勒超声
临床护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带教模式探讨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探讨研究性学习与临床护理教学结合的方法 ,开展以能力为导向的临床教学 ,建立研究性学习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方法 :对 62名临床护理大专实习生以随机抽样组成实验组与对照组 ,两组除均按实习大纲要求外 ,实验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 ,对照组无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结果 :实验组在进行综合能力考评中专业知识学习应用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专业学习成绩都有明显提高 ,经统计学分析 ,均P <0 . 0 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研究性学习促进护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 ,可提高实习护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有利于潜在学习能力的培养。
翟颖娟冯秀兰郭小云何佩仪关惠仪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临床护理教学带教模式
香港玛丽医院护理见闻与体会被引量:6
2008年
黄蔚华何佩仪叶菲原家翠
关键词:护理
定期血管彩超随访在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导致的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术后,定期进行血管彩超随访对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导致的非计划拔管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12月241例于我院运用B超引导下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121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对置管侧肢体行定期血管彩超随访,对照组在患者出现血栓症状时进行血管彩超检查,比较分析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情况、因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导致的非计划拔管率。结果实施定期血管彩超随访后,观察组的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PICC置管侧上肢深静脉完全性血栓发生率、导管相关性血栓导致的非计划拔管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ICC置管患者中运用血管彩超随访可以及时检测出导管相关性血栓,从而减少有症状上肢深静脉完全性血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焦虑与不适感,且能动态监测血栓的转归情况,最大限度减少因导管相关性血栓导致的非计划拔管。
杜萍何佩仪卫建宁何美清吴贝贝谢绮敏雷娟娟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肿瘤血管彩超非计划拔管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广州市两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留置PICC肿瘤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置管前一周内血样检查结果、病史资料、置管资料及置管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同归分析筛选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结果:确诊癌症7个月及以上、肿瘤转移、有置管期间放疗史、置管目的为输注脂肪乳/甘露醇等是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OR值及其95%CI分别为1.832(1.092-3.386)、2.358(1.113-4,996)、4.348(1.902-9.941)、3.442(1.044-11.341)。结论: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确诊癌症7个月及以上、肿瘤转移、有置管期间放疗史、置管目的为输注脂肪乳/甘露醇等。
于瑞陈利芬周雪梅何佩仪侯秋秀郑锦萍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