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巧林
作品数: 16被引量:49H指数:4
  • 所属机构: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相关作者

王禹
作品数:13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CT 半定量 乳腺 肺肿瘤 螺旋CT扫描
王庆荣
作品数:17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CT 肺肿瘤 CT靶扫描 肺部 螺旋CT
朱全新
作品数:20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肺肿瘤 64排螺旋CT 肺部 肺腺癌 半定量
杨文广
作品数:14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半定量 乳腺 MSCT 多层螺旋CT 64排螺旋CT
陈晟
作品数:2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医患纠纷 CT增强扫描 心理因素 老年患者 造影剂渗漏
多层螺旋CT扫描在肺部多发空洞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在肺部多发空洞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43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部多发空洞性病变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肺癌19例,肺结核11例,肺脓肿8例,肺真菌感染5例。对以上病例的CT下的表现以及空洞内壁光滑情况、病灶的位置、空洞的厚度等特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肺癌、肺脓肿均以右肺多见,肺结核以右肺下叶及左肺上叶常见。肺癌患者CT下空洞内壁的不光滑性高于其他各组病变,空洞壁厚度大于其他各组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CT下空洞厚度不均匀性高于其他各组病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肺多发空洞性病变在CT表现上特有特点,其中空洞内壁光滑情况、厚度情况对于区别病变有较高的鉴别意义。
姚巧林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肺部病变
IVP后螺旋CT扫描23例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IVP后螺旋CT扫描在泌尿系疾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IVP检查肾不显影、显影不良或显示泌尿系形态结构异常但不能确诊者,即刻或2 h内进行螺旋CT扫描。结果:尿路结石8例;静脉石2例;输尿管先天性异常3例;输尿管炎性狭窄2例;盆腔及泌尿系肿瘤3例;肾囊肿2例;多囊肾及肾缺如各1例;肾结核1例。结论:IVP后螺旋CT扫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姚巧林王禹王庆荣
关键词:尿路造影术
中风病气虚证对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 1.通过整理归纳、总结分析古今医家对在中风的认识,进一步探求中风病病因病机、证候、治疗方法等。 2.通过临床调查,探讨中风病气虚证对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 ...
姚巧林
关键词:中风病因病机气虚证
文献传递
周围型小肺癌的螺旋CT诊断被引量:5
2011年
肺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占全身恶性肿瘤之首。近年来我国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因肺癌确诊时多已至中晚期,70%~80%的患者已失去根治机会。CT是目前周围型小肺癌首要的检查方法,螺旋CT的开发和应用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起很大的作用。
朱全新姚巧林王庆荣王禹汪海滔
关键词:肺肿瘤
整合动态增强MRI半定量指标与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曲线(TIC)、半定量指标与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56个乳腺病灶的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半定量指标以及ADC数值。分析测定的6个半定量指标包括达峰时间(TTP)、正性增强积分(PEI)、时间最大密度投影(TMIP)、最大上升斜率(MSI)、流入(WI)、流出(WO),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价6个半定量参数在良恶性病灶间的分布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研究联合MRI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半定量参数、ADC值得最佳诊断组合及最佳切值。结果:良性病灶38个,恶性18个。良性病灶多见TIC类型为I型,共29个(76.3%),TTP≥180s(79.4%)、MSI≤1500;恶性病灶多见TIC类型为I型,共14个(77.7%),TTP<180 s(91.79%)、MSI>1500。ADC数值良恶性病灶的分界为1.04×10^3mm^2/s。TIC类型、达峰时间(TTP)、最大上升斜率(MSI)、ADC值联合诊断敏感度98.2%、特异度93.3%。结论:TIC类型、达峰时间(TTP)、最火上升斜率(MSI)、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均有价值。且联合使用使得诊断敏感度、特异度明显提高。
贾济波朱全新杨文广姚巧林王禹王勋陈允东
关键词:乳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大肠癌螺旋CT检查的应用价值
2009年
姚巧林王禹王庆荣陈晟
关键词:螺旋CT检查大肠癌螺旋CT平扫病理证实临床手术水灌肠
纵隔气肿的影像学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纵隔气肿的X线及CT表现,提高纵隔气肿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确诊纵隔气肿患者的X线平片与多排螺旋CT表现。结果 X线平片显示纵隔气肿呈纵膈缘透亮影,准确率80%,CT能清晰显示气肿,准确率100%。结论 X线检查纵隔气肿易漏诊,CT检查有利于纵隔气肿的诊断。
王禹姚巧林王庆荣贾济波
关键词:纵隔气肿X线CT
CT对白血病肺部浸润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白血病肺浸润的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骨髓穿刺证实的白血病患者胸部浸润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白血症患者肺部浸润CT表现有多种,主要为:两肺小叶间隔线样或结节样增厚、外周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多发斑片状影、多发结节影,毛玻璃样改变或肺实变影,且常并发霉菌感染。结论白血病患者出现胸部症状时,应考虑到肺浸润的可能,CT有助于肺浸润的诊断,但应与其他并发症如感染相鉴别。
朱全新姚巧林王庆荣王禹汪海滔
关键词:白血病肺肿瘤
泌尿系统CT增强后静脉泌尿系造影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2016年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CT增强后静脉泌尿系造影(IVP)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既需要CT增强,又需要IVP的患者21例在泌尿系统CT增强后IVP。结果:输尿管结石11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2例;输尿管囊肿1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马蹄肾2例;输尿管移行上皮癌1例;神经源性膀胱引起输尿管扩张1例;直肠癌及子宫肉瘤复发侵及输尿管各1例。结论:CT增强后IVP检查能显著提高输尿管病变的诊断水平。
王禹姚巧林王庆荣贾济波
关键词:CT增强输尿管病变
不同麻醉深度下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发生情况及颅脑MRI改变分析被引量:16
2021年
目的探究不同麻醉深度下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发生情况及颅脑MRI改变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来我院进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80例,根据麻醉深度将其分成A组[41例,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为30~39]及B组(39例,术中BIS为50~59),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障碍发生情况。根据术后72h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将患者分成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组与未发生POCD组,检测颅脑MRI,探究POCD海马体体积及白质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时长、出血量、输血量、补液量、低血压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术后24、72h MMSE评分高于B组(P<0.05),而认知障碍发生率低于B组(P<0.05);发生POCD组患者的左侧、右侧及总海马体积均小于未发生POCD组(P<0.05),且出现不同程度白质病变。结论深度麻醉(BIS为30~39)能够降低POCD的发生,POCD患者的MRI显示其海马萎缩、白质出现病变,应在术后早期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沈苓姚巧林
关键词:麻醉深度颅脑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