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启华
作品数: 108被引量:285H指数:11
  • 所属机构: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 所在地区:四川省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四川省农业厅重点资助项目

相关作者

周强
作品数:187被引量:61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蝗虫 选育 栽培技术 杂交小麦
陶军
作品数:103被引量:260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研究主题:小麦 选育 栽培技术 杂交小麦 小麦品种
李生荣
作品数:120被引量:311H指数:11
供职机构:国家小麦改良中心
研究主题:小麦 选育 栽培技术 小麦品种 大穗型
杜小英
作品数:101被引量:301H指数:11
供职机构:国家小麦改良中心
研究主题:小麦 选育 栽培技术 大穗型 小麦品种
欧俊梅
作品数:97被引量:237H指数:10
供职机构:国家小麦改良中心
研究主题:小麦 选育 栽培技术 杂交小麦 大穗型
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稀植高效栽培技术初探被引量:3
2009年
为解决杂交小麦生产用种量大,种子生产成本高这一难题,加速杂交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就施氮量与密度对绵杂麦168产量与效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密度以及施氮量与密度的互作都极显著地影响绵杂麦168的产量。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中高肥(施氮量为150-300kg/hm^2)水平下,可获得高于6750kg/hm^2的产量;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也呈增加趋势,但在密度极高的情况下,产量又有所下降。对经济效益的分析表明,在稀植(密度≤165×10^4基本苗/hm^2)与中高肥水平下,可获得高于8000元/hm^2的经济效益。总之,在基础地力中等水平的田块,在稀植(密度≤165×10^4基本苗/hm^2)与中高肥(施氮量为150-300kg/hm^2)水平下,种植绵杂麦168可获得高于6750kg/hm^2的产量和高于8000元/hm^2的经济效益。
周强李生荣陶军杜小英欧俊梅雷加容任勇庞启华
关键词:杂交小麦稀植
高产大穗小麦新品种绵阳28号被引量:1
1997年
高产大穗小麦新品种绵阳28号绵阳28号小麦新品种系绵阳市农科所经15年杂交培育而成,1989年稳定成系,代号89—311;1995年冬进入长江流域冬麦组试验,代号绵阳311;1996年经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绵阳28号。1基本特征特性弱春性...
周俊儒庞启华李邦发李泽仪李全
关键词:小麦杂交
川西麦区小麦绵阳30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及追肥时期对小麦新品种绵阳30号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氮肥对产量达极显著水平,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磷钾肥、密度与追肥时期对产量影响较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五...
周强李生荣庞启华陶军欧俊梅杜小英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文献传递
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绵油9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被引量:1
1999年
绵油 9号系采用阶梯式聚敛法 ,经 8年组配和 1 3年优良基因的积累 ,聚种间、地理及生态远缘之亲本的优良基因于一体的优良油菜新品种。它具有丰产性突出 ,增产潜力大 ,品质优良 ,含油量高 ,根系发达 ,耐肥抗倒力强 ,适应性广泛等突出优点。
向君碧庞启华李芝凡张体刚胥岚
关键词:油菜籽选育栽培
大穗型丰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绵阳35号
2004年
李生荣杜小英庞启华欧俊梅陶军周强
关键词:大穗型小麦栽培技术
栽培因素对弱筋小麦绵阳30品质的影响
绵阳30是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采用复合杂交育成的具有绵阳系列小麦品种特色的优良品种,于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它属弱筋小麦品种,适宜制作饼干、糕点等面食品。同时它具有丰产性突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籽粒商品性好,适应市场...
周强李生荣庞启华陶军杜小英欧俊梅雷加容
杂交小麦绵阳32及产量优势来源研究
绵阳32(原代号MS1)系绵阳市农科所以引进“重庆温光型核不育小麦”C49S—89不育系与自育品系J17为恢复系杂交组配而成的强优势两系杂交小麦。2003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为我国首批国家级品种审定杂交小麦。该组合具有...
庞启华黄光永李生荣周强陶军杜小英欧俊梅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现状与对策被引量:5
1999年
综述了目前我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现状。指出小麦的杂种优势现象是普遍的、明显的和有利用价值的。目前我国在“三系”、“两系”和化杀方面都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离实际应用还存在一定差距 ,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放在“两系”
黄光永庞启华陶军周强
关键词:小麦杂种优势两系不育系三系不育系
SC2053在川西化杀杂种小麦组合筛选中的应用初报
1999年
报道了我所利用SC2 0 53在杂种小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研究认为 :①多数小麦品种在剂量为 0 .6kg/hm2 ,雌雄蕊原基形成期至药隔期喷施 ,杀雄率能达 95%以上。药隔期为喷施临界期。品种、喷药剂量与喷药时期存在互作。②气候条件的改变对不同小麦品种生育进程的影响有差异。在杂交小麦制种中应对此加强研究 ,以利于花期调节。③在配制组合时 ,应特别注意抗性材料的选用。④超标优势明显的化杀杂种小麦 ,其优势主要表现在穗部性状上 。
周强黄光永庞启华陶军蒲定福
关键词:SC2053小麦杂种优势
四川麦区不同播期对几个小麦新品种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06年
为探讨近期育成品种在不同播期的产量表现,给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研究了五个播期对绵麦37等五个小麦新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播期产量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各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随播期的变化而各不相同,同时得出了这5个品种在四川麦区(川西北)的适宜播期。
周强李生荣庞启华杜小英欧俊梅陶军雷加容
关键词:小麦播期产量构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