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慧深
-

-

- 所属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相关作者
- 李渝芬

- 作品数:332被引量:1,208H指数:17
- 供职机构: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 研究主题:儿童 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 小儿
- 张智伟

- 作品数:363被引量:1,089H指数:16
- 供职机构: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 儿童 室间隔缺损
- 钱明阳

- 作品数:184被引量:621H指数:13
- 供职机构: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 室间隔缺损 儿童 先天性心脏病
- 李运泉

- 作品数:105被引量:25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动脉导管未闭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婴幼儿
- 覃有振

- 作品数:98被引量:21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肺动脉高压
- 重症病毒性心肌炎4例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总结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救治经验。方法:4例病例分别表现为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等,对4例病例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用药情况和急救手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随访时间1个月~1年,2例恢复良好,2例安置永久起搏器者未恢复窦性心律,起搏器工作良好。结论:对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应采取包括强心、营养心肌、免疫调节等在内的综合治疗措施。对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及时安置临时起搏器,必要时换置永久起搏器。
- 李江林李渝芬张智伟王慧深徐衍梅曾少颖
- 关键词: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阿斯综合征
- 应用Amplatzer双盘闭合器关闭小儿继发孔房间隔缺损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应用Amplatzer双盘闭合器关闭小儿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ASD)的临床效果。方法 71例ASD患儿。男 33例 ,女 38例 ;年龄 2~ 15岁 ,平均 (7± 4)岁 ;体重 10~ 5 0kg ,平均 (2 2±11)kg。在经胸超声 (TTE)的四腔心切面和剑下切面观察ASD的位置并测量ASD直径 ,测量房间隔(IAS)直径。在X线和超声帮助下用Amplatzer测量球囊导管测量ASD最大伸展径。根据所测得的ASD伸展径选择与之相同或比ASD大 1~ 2mm腰部直径的Amplatzer闭合器堵闭 71例患儿的ASD。术后随访疗效 ,追踪残余分流率和并发症。结果 应用此法关闭 71例ASD ,全部成功。其残余分流率为 2 8%。此方法并发症较少 ,疗效较好。本组资料分析示TTE测得的ASD径与测量球囊导管测得的ASD伸展径相关性好 ,从TTE测得的ASD径推算ASD伸展径的直线回归方程式 :6 5 4+ 0 97×TTE测得的ASD径 (心尖四腔心 )。结论 经导管关闭继发孔ASD适应证为 :(1)年龄≥ 2岁 ,体重≥10kg,ASD直径≤ 30mm的单纯继发孔ASD或合并肺动脉瓣狭窄 ;(2 )IAS≥ASD伸展径 + 14mm ;(3)ASD下缘与二尖瓣距离 >5mm ,上下腔缘、后缘≥ 5mm ,前缘≥ 2mm。超声心动图对病例的选择和对经导管监视关闭ASD术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TEE还能弥补TTE的不足。Amplatzer双盘闭合器关闭ASD在儿科?
- 王慧深钱明阳张智伟吴桂萍曾少颍李渝芬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外科器械小儿ASD
- 婴幼儿先心病术后早期撤机的术后相关因素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分析影响婴幼儿先心病(CHD)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术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在心脏重症监护室(CICU)监护的先心病术后婴幼儿临床资料,分析与术后早期撤机的关系。结果 (1)单因素分析提示先心病婴幼儿术后早期撤机率与术后拔管前NT-ProB-NP低、BUN低、Cr低、麻醉类药物使用时间短、无肺部并发症、无心律失常及液体出入量为负平衡有关(均P <0.05)。(2)非条件Logsitic回归分析提示,拔管前麻醉类药物使用时间是独立影响因素(OR=1.09,95%CI:1.05~1.13)。结论拔管前NT-ProBNP低、BUN低、Cr低、麻醉类药物使用时间短、无肺部并发症、无心律失常及液体出入量为负平衡均有利于婴幼儿先心病术后早期撤机,其拔管前麻醉类药物使用时间短是有利于早期撤机的独立影响因素。
- 林超林约瑟李运泉李轩狄巴宏军朱玲覃有振王慧深
- 关键词:先心病术后机械通气婴幼儿
- 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电图长期随访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长期随访儿童经导管介入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后心电图(ECG)各值,了解ECG改变规律及其转归。方法对患膜周部VSD并成功介入封堵的290例患儿进行术后ECG随访。所有患儿术前术后均检查ECG,术后分别于1、3、6个月及1、2、3、5、8年复查ECG,电脑自动测算心率(V)、P-R间期、QRS间期、QT间期及校正的QT(QTc)值,观察心律及ST-T的变化。结果随访时间:1~96个月[平均(40.16±29.2)个月]。行多因素分析发现小儿膜周部VSD引起心电改变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在6周岁以内,膜部瘤样VSD,选择封堵器大于VSD直径3mm以上者。封堵术后290例中115例(39.7%)出现各种轻重不等的ECG改变,进入5年以上长期随访的200例中持续ECG改变者43例(21.5%)。但这些患儿均无症状,生长发育良好。随访80例经过应用激素和营养心肌治疗者中仅17例仍存在ECG的改变(21.3%),未经过治疗的35例,持续存在ECG改变者有26例(74.3%)。随访5年以上仍需特别关注并定期随访的ECG改变者有25例(25/200例,12.5%)。持续ECG改变组与术前组及无ECG改变组的各值对比,均有显著差异。对于出现重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患儿及时放置临时起搏器以及激素和营养心肌等治疗的病例预后较好。结论本组随访提示封堵膜周部VSD慎重选择封堵器型号至关重要。对封堵术后ECG出现异常改变者,应用激素、果糖和维生素等营养心肌治疗,对心律失常的恢复或缓解有帮助。封堵术后早期发生ECG改变大部分轻微或可恢复,对一些明显的ECG改变,随访中未发现有转为三度AVB并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的病例,但对于一些ECG值的改变需要更长期随访以了解其转归和预后。
- 王慧深李淑娟林约瑟李轩狄李运泉孙芸芸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心电描记术长期随访
- 内科介入技术与外科手术镶嵌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被引量:5
- 2006年
- 潘微张智伟王慧深钱明阳李渝芬庄健陈欣欣陈寄梅岑坚正
-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介入技术二次手术心血管病CHD
- 经导管关闭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的进展被引量:1
- 1995年
- 经导管关闭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的进展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王慧深,李渝芬自1967年Porstmann等[1]用导管法经股动脉置入塞子,成功堵闭第1例未闭动脉导管(PDA)后,介入性心导管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缺损的研究成为非开胸法...
- 王慧深李渝芬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
- 不同浓度谷氨酰胺对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左旋谷氨酰胺(L-谷氨酰胺)对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腹股沟处皮下脂肪分离获取AD-MSC,接种至含10%胎牛血清的完全培养液的细胞培养瓶中。24 h首次换液后分为2 mmol/L L-谷氨酰胺组(2 mM组)和0.5 mmol/L L-谷氨酰胺组(0.5 mM组),分别进行体外培养并及时传代。两组各取第1、3代AD-MSC,每代各接种7块96孔板,每24 h各取一块96孔板用噻唑蓝(MTT)测定其生长曲线。两组各取第3代细胞进行成脂和成骨诱导分化,成脂鉴定使用油红O染色,成骨鉴定使用碱性磷酸酶及冯库萨染色。另各取第3代细胞在流式细胞分析仪上行CD29、CD31、CD44、CD45表面分子检测。最后进行细胞冻存及复苏实验。结果:从大鼠脂肪组织分离出的AD-MSCs在两种L-谷氨酰胺下均能稳定生长、增殖,2 mM组生长曲线较0.5 mM组上移,细胞生长加速。两组第三代细胞均能向成骨和成脂方向分化,细胞表面抗原标志相同,即CD29及CD44高表达,CD31、CD45几乎不表达。两组培养的AD-MSC在液氮中冻存2个月后,细胞生长、增殖活性及多向分化能力无明显降低。结论:两种L-谷氨酰胺浓度体外培养的大鼠AD-MSC均可稳定生长、增殖,2 mmol/L L-谷氨酰胺的细胞增殖速度比0.5 mmol/L可能更快,但两种L-谷氨酰胺浓度对AD-MSCs多向分化潜能、表面抗原表达及冻存后复苏的细胞活力等生物特性无明显影响。
- 唐明生覃有振戴刚王慧深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多向分化L-谷氨酰胺
- 国产新型动脉导管未闭(PDA)及房间隔缺损(ASD)堵闭器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被引量:13
- 2002年
- 张智伟石继军谢育梅王慧深钱明阳李渝芬曾国洪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堵闭器疗效
- 小儿心室肌致密化不全的诊断与治疗
- 2008年
- 目的探讨小儿心室肌致密化不全(NVM)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2例 NVM 患儿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等资料与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2例均为男孩,1例症状少,而另1例症状明显;2例心电图均表现有心肌缺血和多种心律失常:心房扑动、心房纤颤、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等。超声心动图(UCG)特异性表现为心室内有过多突起的肌小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证实有无数与心室腔交通的深陷的肌小梁间隙。随访3年,1例心功能明显改善,另1例死亡。结论小儿 NVM 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UCG 是诊断 NVM 的重要方法。早期诊断与治疗可改善预后。
- 李运泉陈国桢覃有振王慧深李格丽
- 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心室功能障碍心室肌致密化不全
- 经皮三种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1997年
- 为比较不同球囊行经皮肺动脉瓣成形术的疗效及并发症,1986年1月~1995年12月,分别采用单球囊、双球囊、双叶球囊治疗肺动脉瓣佚窄119例,其中单球囊13例,双球囊78例,双叶球囊28例。采用球/瓣比为0.90~1.62。结果3组患儿即时肺动脉跨瓣压力阶差下降显著(P<0.01)。对99例(83.2%)经31.7±2.6个月的随访,显示疗效确切。尤其是双叶球囊操作简便,疗效佳,又经济,无明显并发症,似更优于单、双球囊。提示,3种方法均可作为治疗小儿肺动脉瓣狭窄的方法,而其中双叶球囊应是首选的方法。
- 李渝芬潘宝全徐衍梅王慧深钱明阳张智伟曾少颖
- 关键词:肺动脉瓣狭窄气囊扩张术儿童PB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