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国忠
-

-

- 所属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林彩丽

- 作品数:71被引量:7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 研究主题:植原体 质粒 原核表达 松材线虫 淡紫拟青霉
- 李永

- 作品数:126被引量:331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植原体 松材线虫 淡紫拟青霉 欧美杨 细菌性溃疡病
- 朴春根

- 作品数:146被引量:578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淡紫拟青霉 松材线虫 植原体 松材线虫病 航天诱变
- 汪来发

- 作品数:157被引量:695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松材线虫 淡紫拟青霉 航天诱变 松材线虫病 根结线虫
- 王曦茁

- 作品数:88被引量:162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淡紫拟青霉 松材线虫 航天诱变 突变株 松材线虫病
- 松茸菌丝培养罐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松茸菌丝培养罐,属于松茸菌丝的人工培养领域。所述培养罐包括:罐体(1)、罐盖(2)、搅拌棒(3)、搅拌叶(4)、出气口(5)、接种口(6)、两个外部循环接口(7)和(8)、取样口(9)、入气口(11)...
- 朴春根李永郭民伟薛寒田国忠汪来发王曦茁林彩丽
- 文献传递
- 我国植原体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植原体为无细胞壁、难培养的原核病原菌,可引起我国不同气候带和地理环境中的植物发生黄化、丛枝、花变态、衰退等病害,包括多种作物、园艺花卉、果树、林木、乃至海藻等,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类型。传统途径是依据寄主植物和症...
- 田国忠于少帅王圣洁林彩丽李永朴春根严东辉郭民伟
- 泡桐丛枝病脱毒组培苗电子显微镜检测被引量:4
- 1993年
- 泡桐丛枝病是当前泡桐生产中的严重病害,对泡桐丛枝病的病原体——类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简称MLO)的研究与检测已愈来愈受到重视。目前对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的报道较多,如迪纳氏染色、苯胺蓝染色,这些方法有时出现非特异反应,只能作为检测MLO对植物侵染的一种辅助手段;朱澂等人报道了用DAPI(4′,6-二脒基—2-苯基吲哚)荧光显微术,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看到ML0的类核DNA荧光光点。
- 孙福生张锡津田国忠
- 关键词:泡桐丛枝病苗木
- 组织化学技术快速检测泡桐丛枝病研究被引量:41
- 1989年
- 迪纳氏染色和萤光显微镜技术——苯胺蓝染色法,和DAPI染色法,可从感染泡桐丛枝病的嫩茎和叶柄及将MLO转接到长春花上,表现典型症状的嫩茎和叶柄中诊断MLO的侵染。病株切片的迪纳氏染色阳性,健株切片阴性。苯胺蓝染色病株韧皮部产生的特异性萤光区域比健株大。DAPI染色可直接检测韧皮部组织中的MLO,而且韧皮部萤光强度与MLO的密度和外部症状严重度呈正相关。三种染色方法比较结果说明,DAPI染色法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更强的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检测方法。
- 金开璇田国忠汪跃
- 关键词:泡桐丛枝病组织化学
- 抗枣疯病枣树品系选育及抗病机理初探被引量:15
- 2006年
- 通过野外嫁接病枝病皮和室内PCR检测的方法,测定了不同枣树品种和单株对枣疯病的抗性,历经12 a的时间,筛选出了抗病性较强的壶瓶枣和婆枣单株。建立了总面积24 hm2的6个试验示范园,观测了林间生长表现,证明选择的枣树品系抗病性稳定。通过与感病枣树品种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研究了抗病品系的抗病机理。抗病和感病品系间在酚类物质含量、绿原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在抗病品种中发现一种感病品种中没有的酚类物质,经提取测定,该物质的提取液可对过氧化物酶、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产生显著影响。
- 温秀军孙朝晖田国忠郭小军王振亮李永
- 关键词:枣疯病抗病品系抗病机理
- 臭矢菜丛枝病植原体的分子鉴定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本实验采用DAPI荧光显微镜、PCR、克隆和测序等技术,对海南臭矢菜丛枝病样进行了检测和鉴定。以染病臭矢菜总DNA为模板应用3对植原体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PCR产物为16S rDNA(1 430 bp)、16S-23S rDNA(358bp)、rpDNA(1 294 bp)。应用DNA回收试剂盒获得了3个PCR扩增片断的纯化产物,并克隆到DH5α大肠杆菌中测序。应用DNAMAN和MEGA软件对获得的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植原体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臭矢菜丛枝病植原体与花生丛枝病植原体序列同源性最高,16S rDNA的序列同源性为99.9%,16S-23S rDNA高达100%,rp为99.7%,因而将臭矢菜丛枝病植原体归为花生丛枝组(16SrⅡ),根据16S rDNA的RFLP分析,将其归为16SrⅡ-A亚组。
- 李永田国忠徐启聪朴春根汪来发郭民伟
- 关键词:植原体分子鉴定
- 实时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 I)检测不同抗枣疯病枣树品种嫁接接穗中的植原体浓度被引量:11
- 2015年
- 在枣疯植原体16S rDNA片段内设计并合成引物对DZ16SF-2/DZ16SR-2(扩增190 bp片段),用重组质粒pMD18-DZ16S为模板建立标准曲线,并建立枣疯植原体实时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 I)检测体系。溶解曲线分析显示:该引物特异性好,该体系对质粒模板的检测灵敏度达102 copies/μL。利用该体系对不同月份、不同发病级别的嫁接接种枣树接穗样品进行植原体含量测定。通过对高抗品种‘星光’,中抗品种‘黑腰子枣’、‘嘎嘎枣’和‘葫芦枣’,感病品种‘月光枣’、‘马牙枣’、‘莲蓬子’、‘北流西冬枣’和高感品种‘大红袍枣’嫁接到发病‘冬枣’砧木上所表现出的不同病级、病情指数和病原浓度比较结果发现,表现无症状的样品中植原体的含量在每克鲜重10^5~10^6个,发病Ⅰ~Ⅱ级枝条中植原体浓度在10^6~10^7个/g,Ⅲ~Ⅳ级发病枝条含量在10^7~10^8个/g鲜重,而V级发病枝条达到每克鲜重109个,表明接种发病的接穗症状严重度与其体内植原体浓度积累密切相关。高抗枣疯病‘星光’品种嫁接接穗体内病原浓度明显低于感病品种,而且有较多‘星光’接穗嫁接的发病砧木症状有所减轻,植原体浓度也有所降低。本研究可为探索枣树品种的抗病机制、抗病性鉴定及枣疯病植原体的防治提供参考。
- 任争光王合林彩丽刘曦宋传生冯术快于少帅卢绪利田国忠
- 关键词:枣疯病植原体抗病品种实时荧光定量PCR
- 全国各地不同枣树品种上枣疯病植原体的PCR检测及分子变异分析
- 为了检测不同地区枣树品种上的枣疯植原体侵染及保守基因序列的变异,本研究利用植原体16S rDNA的通用引物R16mF2/R16mR1, 16S-23S间区序列(SR)的通用引物SR1/SR及跨膜蛋白质基因(sect)引物...
- 徐启聪田国忠王振亮孔繁华李永王合
- 关键词:枣树品种枣疯病植原体分子检测基因测序
- 用染病组织培养苗测定治疗植原体病害药剂的试验
- 本文对用染病组织培养苗测定治疗植原体病害药剂进行了试验。文章用添加抗生素的培养基,培养感染植原体的泡桐和甘薯病组培苗,通过观察染病组培苗丛枝症状的减轻或消失及检测组织韧皮部筛管内病菌含量的变化,判断了抗生素对植原体病害的...
- 田国忠
- 关键词:植物病害
- 文献传递
- 我国几种植物植原体的快速分子鉴别与鉴定的研究被引量:40
- 2005年
- 选用桑萎缩病(M u lberry dw arf,MD)、枣疯病(Ju jube w itches-broom,JW B)、酸枣丛枝病(W ild ju jube w itches-broom,W JW B)、泡桐丛枝病(Pau lownia w itches-broom,PaW B)和苦楝丛枝病(Chinaberry tree w itches-broom,CW B)5种不同植物植原体和来源于3个不同地区PaW B和JW B材料进行16S rDNA和23S rDNA PCR扩增、异源双链迁移率分析(HMA)、PCR产物的RFLP分析和16S rDNA的克隆和测序等比较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确定未知植原体种类和分类地位的分子鉴别与鉴定优化程序;并可对田间采集的各种植物植原体样品进行快速鉴定和鉴别。16S rDNA PCR产物HMA分析结果显示,JW B与CW B、MD和PaW B皆可形成明显的异源杂交双链;而CW B、MD和PaW B植原体之间未能形成异源双链。JW B和PaW B不同地区样品之间、JW B和W JW B之间也未发现异源杂交双链的形成。而23S rDNA PCR产物HMA分析则可以将MD与PaW B区分开。进一步对未知分类地位的CW B序列测定及与其它植原体16S rDNA的RFLP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CW B与PaW B同源性为99.5%,其中与MD的同源性高达99.7%,因而应将CW B归为翠菊黄花组16S r I-B,16S r I-B(rp-B)。
- 李永田国忠朴春根朱水芳
- 关键词:植原体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