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炎堂
-

-

- 所属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江门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相关作者
- 张爽

- 作品数:29被引量:202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脓毒症 预后 ARDS 肾损伤 重症中暑
- 赵英萍

- 作品数:38被引量:18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 研究主题: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毒鼠强 人血浆 二甲双胍
- 张鹏

- 作品数:67被引量:413H指数:11
-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非人灵长类 灵长类 川金丝猴 猕猴 秦岭川金丝猴
- 阮海刚

- 作品数:10被引量:49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机械通气 血流动力学 急性肺水肿 急性呼吸衰竭 联合救治
- 刘玉琪

- 作品数:22被引量:71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牛磺酸 哮喘豚鼠 哮喘 外周血 转化生长因子Β1
- 早期康复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6月重症医学科的42例TBI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及护理;选取2019年7-12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9例TBI患者为研究组,接受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Fugl-Meyer评分、APACHEⅡ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为(18.99±4.21)分,低于研究组的(21.97±5.01)分(P<0.05);治疗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为(11.24±2.19)分,高于研究组的(9.26±2.67)分(P<0.05)。两组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改变、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为(8.46±3.01)d,研究组ICU住院时间为(11.79±4.76)d,均短于对照组(P=0.001、0.000)。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改善TBI患者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缩短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且并不会增加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陈炎堂张鹏骆兆健
-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早期康复神经功能
- 疼痛水平及镇痛治疗在急诊四肢创伤患者中的调查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 调查急诊科四肢创伤患者的疼痛程度及镇痛治疗情况.方法 共调查了126例四肢创伤患者,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调查四肢创伤患者的镇痛情况及疼痛缓解时间.结果 急诊科创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患者的疾病状况(P=0.000)、性别(P=0.003)、年龄(P=0.005)对疼痛程度均有影响;66.67%接受疼痛治疗的患者在接受镇痛治疗后40 ~ 50 min内疼痛得到缓解.结论 急诊科护士在创伤患者疼痛状况评估、提供完善的镇痛治疗方面存在不足,急诊科创伤患者镇痛治疗指引有待完善.
- 区秀丽陈炎堂汪海芹范林青
- 关键词:镇痛治疗疼痛急诊
-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早期集束化治疗依从性对病死率的影响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研究早期集束化治疗依从性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分存活组与死亡组,进行6h、24h集束化治疗依从性评价,了解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及对病人28d病死率的影响。结果:6h集束化治疗中,2h测中心静脉压(74.2%)及液体复苏(56.5%)依从性略低,ScvO2监测依从性最低(6.5%);24h集束化治疗中,液体复苏依从性略低(74.2%),激素(24.2%)及多巴酚丁胺(20.1%)使用依从性最低,其余指标依从性好。6h、24h集束化治疗达标率为45.2%及64.5%。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6h、24h集束化治疗达标率均明显降低,并有统计学差异,6h、24h集束化治疗中液体复苏依从性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6h、24h集束化治疗中液体复苏可降低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的病死率,故为降低重症脓毒症患者死亡率应重点提高液体复苏依从性。
- 张爽赵英萍陈炎堂
- 关键词:集束化治疗依从性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
- 局部枸橼酸抗凝行连续性肾替代治疗对乳酸升高重症患者的效果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CVVHDF)和局部枸橼酸抗凝(RCA)在重症患者乳酸升高时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我院重症监护室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用局部枸橼酸抗凝行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数据齐全的患者235例,分为乳酸正常组(Lac <2 mmol/L)A组125例,乳酸升高组(Lac 2~10 mmol/L)B组1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CRRT治疗前及治疗24 h患者的乳酸值、血气分析(pH值、碳酸氢根)、体内iCa2+、血清总钙、总钙/iCa2+及血Na+等。记录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情况及滤器使用情况。结果 A组治疗前后乳酸值、pH、HCO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经CRRT治疗24 h,乳酸值较治疗前下降,pH、HCO3-较治疗前上升(P <0.05)。CRRT治疗前,B组乳酸较A组高,p H、HCO3-较A组低(P <0.05)。CRRT治疗24 h,两组乳酸、pH、HCO3-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发生枸橼酸蓄积6例(2.55%),均预后不佳死亡。A、B两组CRRT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乳酸升高的重症患者行CVVHDF时局部用枸橼酸抗凝是安全有效的,但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气、电解质等指标,枸橼酸蓄积发生率低,仅发生在因多器官衰竭而导致严重乳酸性酸中毒的患者中,一旦出现也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 张鹏张辉张爽陈炎堂
- 关键词:连续性肾替代治疗局部枸橼酸抗凝
- 替加环素治疗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了解替加环素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3年1月—2014年6月CRAB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和血流感染者,分析替加环素的治疗效果。结果 25例患者,其中肺部感染21例,血流感染、肺部感染合并血流感染各2例。其中13例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10例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25株CRAB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84%。使用替加环素后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均P<0.01)。临床有效率为68.00%(17/25),细菌清除率66.67%(14/21),30 d病死率为28.00%(7/25);其中21例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76.19%(16/21),2例血流感染患者1例有效,2例肺部感染合并血流感染者死亡。结论替加环素对于CRAB HAP具有良好疗效,对血流感染的疗效不确切,仍需增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 张鹏李淑芸杜云波李超梁陈炎堂
- 关键词:替加环素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血流感染
-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究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ICCO)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于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8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使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ICCO)分为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3)。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血清BNP水平、液体总输入量与ICU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在治疗后2d、3d,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d的总复苏液体量以及ICU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均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技术监测对AMI患者的液体管理,指导血管活性药物及主动脉球囊反搏的使用,改善患者心功能等方面效果相对较显著,能缩短患者ICU的住院时间;同时PICCO技术相对操作简单,临床效果好,适合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陈炎堂张鹏骆兆健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血流动力学监测液体管理
- 家庭营养回访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 2015年
- 目的调查肺结核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回访对肺结核患者营养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分析患者出院时的白蛋白、前蛋白、淋巴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及微型营养评定(MNA)评分,评定患者的营养状况。采用电话回访的形式,在患者出院后一周后、一个月后及三个月后分别进行MNA评分,并与出院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67例肺结核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不同指标间对营养状况的判断有差异,但总体而言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占的比例相对少;35.82%的患者出院时MNA评分提示存在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患者出院后三个月的MNA评分为(19.96士3.55)分,高于出院时评分(P=0.029)。结论应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肺结核患者的营养水平;家庭回访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营养水平。
- 区秀丽陈炎堂李小花文少霞
- 关键词:肺结核营养家庭回访
-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3
- 2012年
- 目的观测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重症肺炎患者病程中的水平及变化趋势,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行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存活组25例,死亡组17例,检测重症肺炎患者在入住重症医学科的第1、3、7天及转出ICU(或死亡)当天的血清PCT、CRP及IL-6水平及APACHEⅢ评分。结果第3天、第7天及转科或死亡当天,死亡组血清PCT水平分别为(15.06±4.16)μg/L、(16.18±3.78)μg/L及(19.50±2.09)μg/L,比存活组高(P值分别为0.049、0.041及0.039);第7天及转科或死亡当天,死亡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94.87±11.67)mg/L,(117.56±11.43)mg/L,高于存活组(P值为0.025及0.019);观察期间存活组血清IL-6水平与死亡组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183、0.371、0.843及0.424)。在观察期期间,存活组的血清PCT、CRP水平逐渐下降,死亡组逐渐上升;两组血清IL-6水平均逐渐下降。PCT、IL-6与APACHEⅢ评分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47、0.602)。结论 PCT、CRP及IL-6在重症肺炎患者血清中水平升高,能反映病程严重程度;PCT与IL-6一定程度上与预后相关。
- 陈炎堂赵英萍杜云波张爽
- 关键词:降钙素C反应蛋白质白细胞介素6肺炎
- 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对脓毒症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研究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脓毒症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脓毒症患者86例,测定患者入室第1天、第3天、第7天的血NT-proBNP值,并观察其在死亡组与存活组之间的差异及A-PACHEⅡ评分。结果脓毒症患者血NT-proBNP水平普遍升高,且随时间动态变化,入室第3天达高峰,第7天逐渐回降。脓毒症患者存活组与死亡组血NT-proBNP比较,不同时间的血NT-proBNP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血NT-proBNP≥1400pg/ml的脓毒症患者,死亡率升高34.7%:21.6%,但与<1400pg/ml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死亡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患者,且在第3天的水平是严重脓毒症死亡率的预测指标之一。患者入院后动态监测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结合将患者分别管理,可以指导临床医师集中救治重症脓毒症患者,降低死亡率。
- 张爽赵英萍梁锦云黄胜启杜云波陈炎堂
- 关键词:脓毒症预后
- 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影响的调查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探讨干预暴力的可行措施。方法在2012年5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采用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调查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暴力对护士的影响作用。结果65.69%的受访护士在一年内曾遭受到恐吓;33.33%的护士曾遭受身体暴力威胁,暴力以冷暴力(比如语言、眼神等)或者身体施暴为主;72.55%的护士认为偶尔遭受暴力。大部分的护士受轻度至中度的影响,影响程度为中度的护士的消极应对评分比影响程度轻度的护士的评分要高。结论急诊科是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发部门,有必要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及设立相关培训,以降低暴力的发生及其影响作用。
- 区秀丽吴秀琼陈炎堂
- 关键词:急诊工作场所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