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兴昌
-

-

- 所属机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 所在地区:陕西省 西安市
- 研究方向:建筑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李建伟

- 作品数:79被引量:407H指数:11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城市新区 城市滨水空间 指标体系 城市规划 县域
- 权东计

- 作品数:80被引量:489H指数:14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大遗址 杜陵 遗址 大遗址保护 文化产业
- 尹怀庭

- 作品数:39被引量:284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河谷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
- 陈奎

- 作品数:3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
- 研究主题:BP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预测 砂土地震液化 砂土液化 地震
- 杨海娟

- 作品数:92被引量:849H指数:14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农村居民点 影响因素 乡村 水土流失
- BP网络在砂土震动液化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0年
- 在简要分析BP算法的基础上 ,应用BP网络的理论与方法 ,选取地下水位、临界深度、平均标准贯入击数、地面最大加速度、震动持续时间作为指标 ,评价砂土震动液化 ,取得了较好的评价效果。
- 陈奎刘兴昌
- 关键词:BP神经网络砂土液化
- 基于综合集成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从开放复杂的巨系统角度出发,对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的方法论进行探讨。方法运用系统学的思想,采用定性分析和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的综合集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在对城市滨水空间系统结构模型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由知识、手段、方法三大要素耦合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的运作模式,建立了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的一般分析流程。结论城市滨水空间综合集成方法实现了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其运作模式和分析流程使规划方案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 李建伟刘科伟刘兴昌
-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
- 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研究案例与模式被引量:11
- 2005年
- 植物景观是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景观作用。以西岳华山为例,系统分析其植物景观现状,并对其进行现状评价;以此为基础针对华山植物景观特色提出风景植物的保护性开发利用措施;最后在总结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特征、群落特征、干扰特征以及恢复生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植物景观是山岳型风景区景观开发的切入点和生长点,并总结出"现状分析—现状评价—保护性开发利用"这一研究模式,可对同类型风景区的植物景观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李敏刘兴昌张祖群
-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风景区植物景观群落特征
- 功能性郊区发展的定位分析——以长安秦岭北麓发展带为例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功能性郊区发展定位的一般原则,为其开发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证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长安秦岭北麓发展带为例,从区域经济发展、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扩展以及地域背景环境3个层面上对研究区的发展定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研究区的发展方向是以生态旅游、科教研发、休闲度假为主的功能性郊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区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结论功能性郊区的定位必须重视其历史基础及地位的分析,重点研究其所依托的城市文脉,从而把握研究区的发展方向。
- 杨莹李建伟刘兴昌段炼儒
- 基于GIS的中尺度土壤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 土壤性质的空间变化分析一直是土壤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土壤空间变异是土壤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综观国内外土壤空间变异分析研究,大多停留在静态描述阶段,多是定性分析,定量、动态、可视化分析不够;大尺度和小尺度土壤空间变异分析...
- 杨联安刘兴昌陈楠
- 关键词:中尺度土壤理化性质可视化
- 文献传递
- 青泥湾泥石流灾害成因分析被引量:1
- 1997年
- 本文对青泥湾牛圈沟和刘家沟泥石流灾害情况,形成条件、动力特征、流域滑坡稳定性、防治措施等,作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
- 李昭淑刘兴昌王家鼎赵月利
- 关键词:泥石流滑坡灾害成因
- 古城西安各历史时期规划思想与城市发展研究
- 西安,古称长安,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从公元前11世纪西周王朝起,先后有13个朝代在这里建都,历时10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史最久的城市,故有“长安
- 刘兴昌权东计
- 文献传递
-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与对策被引量:4
- 1990年
-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是一个巨大的开放性的山地生态经济系统,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加剧了水土流失,形成生态破坏与经济贫困的恶性循环。目前,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在继续,故提出防治生态破坏的基本对策是:停止破坏,恢复林草,大力防治水土流失,走治理与发展同步之路,把优化生态环境与振兴经济结合起来,逐步实现自给型农业、保护型林业和商品型畜牧业的全面发展。
- 马乃喜刘兴昌贡瑛
- 关键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
- 陕西省子长县生态经济破坏现状解析被引量:1
- 1991年
- 本文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对陕西省子长县的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指出该县生态环境质量十分低下,生态平衡失调,经济结构不佳,经济效益甚差。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症结所在。目前这种恶性循环仍在继续。文中对该县如何实现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同步提高和调发展提出了对策。
- 刘兴昌
- 关键词:生态经济生态破坏
- 贫困县农民增收方式初探——以陕西省长武县为例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贫困县农民增收的方式。方法以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家级贫困县陕西省长武县的农民增收方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县域农民收入来源中,农业占76.2%,在农业经济产值比例中,苹果业占51.31%,谷物占38.58%,其他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均在7%以下。结论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大力发展苹果业这一县域特色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方式。
- 赵亚青刘兴昌
- 关键词:农民增收苹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