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国美
-
![](/images/user-pic.gif)
-
![](/images/index-lm-pic2.jpg)
- 所属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 所在地区:山东省 济南市
- 研究方向:艺术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
相关作者
- 陈犀禾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01被引量:713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
- 研究主题:电影理论 中国电影 电影 当代电影 理论思潮
- 范倍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38被引量:350H指数:7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
- 研究主题:电影 艺术电影 电影制作 游戏 电影学
- 吴徐君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9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印刷学院
- 研究主题:电影演员 剪辑 视频 视频剪辑 国产电影
- 张奎华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少林寺》 狂欢 女性身份
- 王乃华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1被引量:68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
- 研究主题:商业电影 电影 艺术电影 主旋律电影 国产电影
- 重返1980年代——以刘晓庆为例看1980年代的电影明星现象
- 2008年
- 众声喧哗的1980年代是历史过渡中真正具有突变意义的时间段之一,在当代电影史上已经被许多人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记录和解读。在明星重要性日益被人们关注的今天,从明星角度审视电影史,我们可以发现电影是如何记录了历史,并被镶嵌进历史城墙从而成为历史化石的。
- 潘国美
- 关键词:电影明星众声喧哗电影史
- 人文情怀与人性关怀的融合——谢晋和他的《舞台姐妹》被引量:1
- 2009年
- 谢晋是新中国电影史上罕见的在每一个时期都有重要作品的导演,他的创作以现实主义为指导,从而在真实的基础上融合了其人文情怀和人性关怀。这一特点体现在他对特定群体——演员的艺术观照、影片人物遭际的安排、镜头语言及音乐的运用等方面。
- 潘国美马修伦
- 关键词:《舞台姐妹》现实主义人文情怀人性关怀
- 类型电影与女性影像——十七年电影中女性想象的多维性研究
- 2012年
-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间,电影创作得到了很大发展,精品频现,片种类型比较丰富,结合不同片种类型中的女性予以考察就会发现,不同类型电影关于女性性别的想象也不同。常被人忽略的体育片、反特片中的女性影像,与战争片中的女性一起,共同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对女性性别想象的多维性质。
- 潘国美
- 关键词:女性想象类型电影十七年电影影像多维性电影创作
- 小学影视教育及教学建设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当下,进行小学影视教育已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也为其提供了操作的可能。小学影视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养,帮助小学生形成求真、向善、赏美的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基本了解影视艺术的制作和宣传发行流程。小学影视教育的课程设置可以灵活多样,应以教材为依据,防止过度娱乐。
- 潘国美
- 关键词:影视教育可行性
- 中国早期电影与“鸳鸯蝴蝶”文学
- 2016年
- 中国早期电影在把西方技术与本土文化结合的过程中,基于商业本性与当时大众文化代表形式"鸳鸯蝴蝶派"文学遇合,从而在电影初兴时便形成了"鸳鸯蝴蝶"的电影潮流。鸳蝴电影潮流典型地体现了都市"安逸经济"的娱乐特点,观众成为当时电影走向通俗文化定位的原驱动力。鸳蝴电影对电影商业本性的体现、对娱乐性的追求、对观众趣味的了解,在相当程度上助推了电影通俗文化的定位,并促进了当时电影的发展。
- 潘国美
- 关键词:娱乐观众
- 当代中国电影明星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在电影生产中,电影明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对于观众的号召力是基于身体景观之上的。由电影文本与其他传媒关于明星个人生活的各种信息共同构成了明星的公众形象,该形象具有普通演员所不具备的形象附加值——品牌价值,影片借助于明星形象对影迷的吸引力,实现附加值的资本套现。当代语境中的中国电影明星,已逐步实现由意识形态缝合的有力工具到电影资本再生产的有效手段的变迁,体现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学。
- 王乃华刘藩范倍吴徐君潘国美丁宁
- 关键词:电影明星当代语境公众形象电影生产
- 钟惦棐的新美学和中国的新电影——论钟惦棐的美学思想和历史地位被引量:4
- 2007年
- 本文主张把钟惦棐的电影批评活动和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历史和实践语境联系起来思考,强调了钟惦棐电影美学思想的实践性品格。文章在讨论了钟惦棐的电影美学思想的基本要点后认为:钟老的美学思想(关注电影本体,主张语言创新,拒绝极左政治的教条,破除戏剧美学,主张影像美学)和80年代中国新电影的基本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并对推动80年代中国电影新思潮的发展、促成一批第四代和第五代导演的崛起和当时中国新电影走向辉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认为:钟惦棐在中国当代电影史上的贡献可以和巴赞对法国新浪潮电影的贡献相提并论。
- 陈犀禾潘国美
- 关键词:钟惦棐电影美学电影思维中国新电影
- 形象建构与身体言说
——新中国女性电影明星研究
- 明星研究是1970年代末期在西方兴起的电影研究思潮,与西方其他研究思潮相类似,它也是在对此前流行理论——作者论——的反叛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理查德·戴尔、德科尔多瓦等人为代表的明星研究学者确立了不同于明星经济研究的理路,...
- 潘国美
- 关键词:明星
- 形象建构与身体言说
- 明星研究是1970年代末期在西方兴起的电影研究思潮,与西方其他研究思潮相类似,它也是在对此前流行理论——作者论——的反叛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理查德·戴尔、德科尔多瓦等人为代表的明星研究学者确立了不同于明星经济研究的理路,...
- 潘国美
- 关键词:明星
- 文献传递
- 前新时期银幕知识分子与国家形象--以谢芳主演的影片为例
- 2009年
- 电影明星是影像作品另一意义上的作者。形成鲜明个人风格的明星不仅会给影片带来独特的气质和风采,还可以成为梳理电影史的另一条线索。新中国初次评选的22位“新中国人民演员”即俗称的“22大明星”之中,凭借一片成名的演员共有两位:一个是出色饰演了《红色娘子军》的女主角吴琼花的祝希娟,另一个就是当年的青春偶像、在《青春之歌》中饰演林道静的谢芳。祝希娟是典型的革命女性形象,而气质纯正、文雅知性中带着刚强的谢芳则凭借知识女性形象成为当时银幕上的独特符号。
- 潘国美
- 关键词:国家形象知识分子影片银幕知识女性形象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