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国
作品数: 43被引量:351H指数:13
  • 所属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党娟
作品数:28被引量:7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碘化银 催化剂 微物理 层状云 个例分析
史月琴
作品数:67被引量:346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人工影响天气 微物理方案 降水 催化
陶玥
作品数:34被引量:21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降水 数值模拟 云系 云物理特征 微物理
王广河
作品数:62被引量:563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
研究主题:人工增雨 人工影响天气 数值模拟 层状云 个例分析
周毓荃
作品数:172被引量:1,124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
研究主题:卫星 人工增雨 雷达 飞机 人工影响天气
M300应用软件在飞机观测资料分析处理中的应用
美国SEA公司研制生产的M300应用软件是当前应用在人工增雨飞机观测资料数据实时分析处理领域中较先进的软件之一,它能在飞行时将机载设备探测到的资料以数据或图形的形式实时地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并将原始数据存入硬盘.飞行结束...
王柏忠刘卫国游来光
关键词:人工增雨
文献传递
祁连山夏季地形云结构和云微物理过程的模拟研究
本文对三维非静力中尺度模式ARPS的云降水微物理方案进行了改进,并利用改进后的ARPS模式模拟了西北祁连山地区夏季的两个降水云个例,通过对各自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并结合实况资料研究了夏季祁连山地区复杂地形对云和降水发展的作...
刘卫国刘奇俊
关键词:云系结构云物理学
文献传递
甘肃省夏季层状云微物理特征个例分析
对2004年6月12日甘肃河西地区一次降水性层状云的云物理飞机探测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云中粒子的浓度、直径、二维图像以及谱型变化地研究,并结合宏观观测记录,详细分析了云系的垂直和水平微物理特征。观测资料分析表明:此次云...
党娟王广河刘卫国
关键词:微物理飞机探测层状云PMS
文献传递
甘肃省夏季层状云微物理特征个例分析被引量:19
2009年
对2004年6月12日甘肃河西地区一次降水性层状云的云物理飞机探测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云中粒子的浓度、直径、二维图像以及谱型变化地研究,并结合宏观观测记录,详细分析了云系的垂直和水平微物理特征。观测资料分析表明:此次云系为Ac-Sc结构,上层Ac云为纯冷云,下层Sc云为纯暖云,两层云之间存在较厚的干层。云中微物理量的垂直和水平变化均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整个探测过程中,FSSP-100所测云粒子的浓度和平均直径变化范围分别为0.1~232.6cm^(-3)和3.5~45.5μm,OAP-2D-GA2所测云粒子浓度及平均直径变化范围分别为0.01~116.7 cm^(-3)和32.2~995.7μm。粒子二维图像表明,上层高积云中冰相粒子的凇附、粘连现象普遍,说明云中存在较多的过冷水。图像及谱型分析表明,6000m以上某些区域有冰晶高浓度区存在,大量冰晶的成长消耗了云中过冷水,不利于大云粒子的形成和成长;这次降水雨滴主要由纯暖性Sc云中暖云成雨过程形成,冷云过程只在Sc云顶附近有一定作用,本次降水主要机制为下层层积云中的暖云过程。
党娟王广河刘卫国
关键词:微物理飞机探测层状云
一次降水性层积云系的微物理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利用飞机云微物理探测资料,对2004年6月29日甘肃省东南部地区一次层积云(Sc)降水云系的微物理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飞机探测表明,此次云系主要分为两层,上层是纯冷性高积云(Ac),下层是层积云,观测分析主要针对Sc云。对不同高度层及Sc云顶附近的云粒子探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Sc云中云粒子的垂直及水平特征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Sc云区下层粒子特征参量起伏变化大,上层起伏变化小;云中含水量和大粒子浓度随高度升高有递增趋势。同一高度云区的粒子特征参量存在差别,表明即使在云区同一高度,不同水平区域的粒子形成和增长条件也有差异。Sc云中含水量较大,暖区最大液水含量达0.34 g·m-3。Sc云底有较强的逆温层存在,对云底附近的微物理结构特征造成一定影响,使得较小的云滴在逆温层顶附近和逆温层下部累积,含水量增大,但对较大尺度的液滴影响不明显。Sc云中不同高度处普遍存在暖雨过程,以Sc中部最为活跃;云顶附近冰相粒子的存在对云中暖云过程具有增强作用,对降水有利。
党娟刘卫国陶玥
关键词:云微物理飞机探测谱分布
基于飞机真实轨迹的一次层状云催化的增雨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3
2021年
层状云降水效率通常较低,但却具有较高的云水资源开发潜力,是人工增雨作业的重要对象。随着中国南方地区生态改善、水库增蓄、抗旱等社会需求的增加,针对这些地区降水云系的人工增雨研究显得愈发重要。使用三维中尺度冷云催化模式,对2018年10月21日湖北省一次层状云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将模拟结果与卫星、降水和机载云物理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模式合理地模拟出了云和降水的主要宏、微观特征,观测和模拟结果均显示作业云区具有较好的冷云催化条件,在此基础上,按照实际作业中的飞机播撒轨迹,完整地模拟了此次催化作业过程。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凝结冻结核化和凝华核化是碘化银催化剂的主要核化方式;90%以上碘化银粒子的局地活化比为0.01%—2%,平均活化比为0.07%—0.27%;云系降水是由冷云降水和暖云降水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催化作业使两种降水机制均有增强,增雨效果明显;催化后4 h,整个评估区内的累计净增雨量为2.12×10^(8) kg,局地增雨率为−51.1%—306.7%,区域平均增雨率为8.1%;催化作业也使部分地区出现减雨,主要是由于催化过程中的潜热释放引起过冷层动力场扰动,一部分云区的上升气流减弱,从而导致降水粒子的成长减弱,地面出现减雨;在过冷云区,碘化银核化使冰晶浓度升高,导致冰晶-雪、雪-霰的转化过程增强,雪、霰粒子总量增加,更多的雪、霰粒子从冷区落入暖区,在暖区上层产生更多的大雨滴,从而使暖区的云雨粒子碰并过程增强,最终地面降水增加,这是此次催化作业导致增雨的主要微物理链条。
刘卫国刘卫国陶玥陶玥周毓荃党娟
关键词:层状云人工增雨效果
甘肃省夏季层状云微物理特征个例分析
<正>引言甘肃省地处干旱地区,开展层状云人工增雨作业是缓解干旱状况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系统研究甘肃省降水性层状云的宏、微观结构以及降水机理,有利于提高层状云人工增雨作业的科学性、有效性。本文选取2004年6月12日甘肃河...
党娟王广河刘卫国
文献传递
2008年1月南方一次冰冻天气中冻雨区的层结和云物理特征数值模拟
2008 年1 月中下旬,我国南方经历了四次历史罕见的冰冻雨雪天气。本文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CAMS)中尺度云分辨模式对1 月28 日~29 日的冻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冰冻天气形成的大气层结及云系冻雨区云...
陶玥史月琴刘卫国
关键词:云物理特征层结特征数值模拟
甘肃省夏季层状云微物理特征个例分析
甘肃省地处干旱地区,开展层状云人工增雨作业是缓解干旱状况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系统研究甘肃省降水性层状云的宏、微观结构以及降水机理,有利于提高层状云人工增雨作业的科学性、有效性.本文选取2004年6月12日甘肃河西地区一次...
党娟王广河刘卫国
关键词:层状云微物理特征人工增雨降水机制
文献传递
河南省冬季人工增雪微物理结构特征个例分析
本文对河南省冬季人工增雪微物理结构特征进行了个例分析.文章选取第4架次探测资料作为研究个例,分析了云中微物理结构特征,并对适合作业的催化区提出了一些建议.
王广河刘卫国马新成李淑日党娟王柏忠石爱丽
关键词:人工增雪云物理学云系结构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