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莉芳
-

-

- 所属机构:吉林农业大学
- 所在地区:吉林省 长春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张东鸣

- 作品数:129被引量:617H指数:13
-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L-肉碱 鲤鱼 草鱼 花羔红点鲑 种群增长
- 黄权

- 作品数:122被引量:760H指数:15
-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花羔红点鲑 水产养殖 鱼类 鲤鱼 饲料添加剂
- 秦贵信

- 作品数:373被引量:1,295H指数:18
-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仔猪 大豆凝集素 大豆 抗营养因子 Β-伴大豆球蛋白
- 王洪鹤

- 作品数:36被引量:19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大豆球蛋白 草鱼 替代鱼粉 鲤鱼 肌肉营养成分
- 周景祥

- 作品数:56被引量:498H指数:12
-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鱼类 花羔红点鲑 消化酶 淀粉酶 鲤鱼
-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洛氏鱥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被引量:9
- 2018年
- 为了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洛氏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Dybowski)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以洛氏鱥幼鱼[(6.98±0.01)g/尾]为研究对象,以鱼粉、棉粕、豆粕及菜粕为蛋白源,配制成蛋白质水平为24.98%、30.02%、34.99%、40.01%和44.98%的5种等能、等脂肪的配合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洛氏鱥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34.99%和40.01%组洛氏鱥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及增重率显著高于24.98%组(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洛氏鱥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40.01%组洛氏鱥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24.98%组(P<0.05),但与30.01%、34.99%和40.01%组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折线回归分析得出,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89%时,洛氏鱥的特定生长率最高;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6.11%时,洛氏鱥饲料效率最高。洛氏鱥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40.01%组洛氏鱥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24.98%、30.02%、34.99%和44.98%组(P<0.05);而洛氏鱥肌肉中粗脂肪含量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中,40.01%组显著低于24.98%、30.02%和34.99%组(P<0.05),但与44.98%组差异不显著(P>0.05)。洛氏鱥肝胰脏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ZM)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40.01%组洛氏鱥AKP、ACP、SOD和LZM活性显著高于24.98%、30.02%、34.99%和44.98%组(P<0.05);洛氏鱥白肌中RNA含量和RNA/DNA比值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40.01%组洛氏鱥白肌中RNA含量和RNA/DNA显著高于24.98%、30.02%、34.99%和44.98%(P<0.05)。通过折线模型回归分析可知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6.10%时,洛
- 杨兰吴莉芳瞿子惠周锴段晶王静瑶祖岫杰
- 关键词:蛋白质非特异性免疫
- 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对鲤稚鱼、幼鱼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研究大豆抗原蛋白大豆球蛋白(Glycinin)对鲤稚鱼、幼鱼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方法】以鱼粉为动物蛋白源,混合油脂(m(玉米油)∶m(鱼油)=1∶1)为脂肪源,糊精、面粉为糖源,分别配制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添加量为0(CK),30,60,90,120g/kg的5种等氮(稚鱼、幼鱼饲料粗蛋白分别为400和360g/kg)等能(稚鱼、幼鱼饲料总能分别是16.9和15.2MJ/kg)的试验饲料。分别以初始体质量为(10.12±0.08)g/尾的鲤稚鱼和(116.89±0.13)g/尾的鲤幼鱼为试验对象,在控温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探讨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对鲤稚鱼、幼鱼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在鲤稚鱼和幼鱼的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导致其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活力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鲤稚鱼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添加量为30,60,90和120g/kg组的前肠和后肠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30和60g/kg组中肠和肝胰脏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90和120g/kg组中肠和肝胰脏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鲤幼鱼配合饲料中,当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的添加量为30和60g/kg时,前肠和后肠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90和120g/kg组前肠和后肠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30g/kg组中肠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60,90和120g/k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脏蛋白酶活力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对鲤稚鱼和幼鱼肠道及肝胰脏淀粉酶活力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添加量为30g/kg时,鲤稚鱼前肠和后肠蛋白酶活力显著下降,添加量为60g/kg时,鲤幼鱼中肠蛋白酶活力显著下降,但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对鲤稚鱼和幼鱼淀粉酶活力影响不显著。
- 吴莉芳赖红娥杨婳邢秀苹王洪鹤张东鸣秦贵信
- 关键词:稚鱼幼鱼大豆球蛋白
- 饲养条件下花羔红点鲑和虹鳟生长、摄食的比较被引量:2
- 2001年
- 黄权张东鸣周景祥吴莉芳
- 关键词:花羔红点鲑虹鳟摄食饲养条件
- 大鲵非寄生性疾病及其防治被引量:9
- 2001年
- 王桂芹张东鸣吴莉芳
- 关键词:非寄生性疾病气泡病弯体病机械损伤病因病状
-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洛氏鱥血清主要生化指标、蛋白酶活力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9
- 2020年
- 以洛氏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Dybowski)[体质量为(8.06±0.95)g]为研究对象,以鱼粉和发酵豆粕为主要蛋白源,糊精与面粉为糖源,玉米油、鱼油为脂肪源,纤维素为填充物,配制成5种等氮(粗蛋白含量为380.0 g/kg)、等能(总能为15.2 MJ/kg)的半精制饲料,其中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分别为0,16.5%,33.0%,49.5%,66.0%。进行8周的饲养试验后,利用生化分析仪测定洛氏鱥血清主要生化指标,采用福林酚试剂法测定洛氏鱥肝胰脏及肠道的蛋白酶活力,采用试剂盒测定洛氏鱥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结果表明: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为49.5%和66.0%时,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替代比例为66.0%时,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低于与对照组(P<0.05);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为49.5%和66.0%时,洛氏鱥中后肠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在洛氏鱥配合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49.5%时,对其血清生化指标、蛋白酶活力及蛋白质代谢无不良影响。
- 吴莉芳周锴闫磊瞿子惠杨兰祖岫杰王洪鹤
- 关键词:鱼粉发酵豆粕血清生化指标蛋白质代谢
- 黄花泡乌鳢个体繁殖力的研究被引量:6
- 2001年
- 对黄花泡乌鳢个体繁殖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乌鳢的个体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呈曲线关系 ,其相关式为F =0 490 9L1 0 186(r =0 9843) ;乌鳢个体的绝对繁殖力与体重呈直线关系 ,其相关式为F =16 495 1+5 30 0 8× 10 -3 W (r =0 995 4)。乌鳢个体的绝对繁殖力 (F)和相对繁殖力 (F/L)与年龄、成熟系数、卵径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个体绝对繁殖力的年增长率与绝对增长数以
- 吴莉芳张东鸣李旭平王毅
- 关键词:乌鳢个体繁殖力体长
- L-肉碱强化卤虫对草鱼开口苗生长、生命力及其RNA/DNA比率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研究L-肉碱强化卤虫对草鱼开口苗生长性能的影响,为草鱼开口苗培育技术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用0(对照),1,100,1000mg/L的L-肉碱强化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sp.)12h,投喂给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开口苗,分别于7,14,21d取样测定鱼苗的体长、体质量,21d时取样测定生命力及鱼体RNA/DNA比率的变化。【结果】1mg/LL-肉碱强化卤虫处理组草鱼开口苗的体长、体质量、体长日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100mg/LL-肉碱强化卤虫处理组开口苗的生命力较其他3组有升高趋势(P>0.05);100,1000mg/LL-肉碱强化卤虫处理组开口苗的RNA/DNA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mg/LL-肉碱强化卤虫处理组开口苗的RNA/DNA比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以1mg/LL-肉碱强化卤虫投喂草鱼开口苗,可明显提高草鱼开口苗的生长性能;过高质量浓度L-肉碱强化卤虫对草鱼开口苗生长没有影响,但能提高其体内的RNA/DNA比率。
- 陈玉珂徐静蔺丽丽宋丹董婧吴莉芳周敏张东鸣
- 关键词:L-肉碱草鱼RNA/DNA比率
- 温度和pH对黄金鲈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研究温度和pH对黄金鲈消化酶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温度和pH对黄金鲈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其中,蛋白酶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淀粉酶和脂肪酶分别采用淀粉酶试剂盒和脂肪酶试剂盒测定。【结果】在设定的温度和pH范围内,黄金鲈各组织器官消化酶的活力均随着温度和pH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胃和肝脏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前肠、中肠和幽门盲囊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50℃;胃、中肠、肝脏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5℃,前肠和幽门盲囊的淀粉酶最适温度为30℃;各组织器官脂肪酶活力最适温度均为40℃。黄金鲈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和肝脏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2.5,8.0,9.0,9.0和6.0,淀粉酶的最适pH分别为6.0,6.0,7.0,7.0和6.0,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6.0,7.0,7.0,7.0和7.0。黄金鲈不同组织器官的消化酶活力不同。在最适温度下,不同组织器官蛋白酶活力顺序为幽门盲囊>前肠>胃>中肠>肝脏,淀粉酶的活力顺序为肝脏>前肠>中肠>幽门盲囊>胃,脂肪酶的活力顺序为肝脏>胃>前肠>幽门盲囊>中肠。【结论】黄金鲈消化酶活力的最适温度均高于其生长的最适水温。胃蛋白酶在强酸性时活力较高,肝脏蛋白酶活力在偏酸性条件下较高,肠道和幽门盲囊蛋白酶活力在偏碱性时较高;淀粉酶活力在中性偏酸性时较高;脂肪酶在中性时活力较高。
- 杨婳邢秀苹黄权吴莉芳杨欢欢王洪鹤
- 关键词:黄金鲈消化酶活力温度PH
- 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对鲤稚鱼和幼鱼肠道组织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研究大豆抗原蛋白大豆球蛋白(Glycinin)对鲤稚鱼、幼鱼肠道组织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初始体质量为(10.12±0.08)g/尾的鲤稚鱼、(116.89±0.13)g/尾的鲤幼鱼为试验对象,在控温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饲养试验。以鱼粉为动物蛋白源,混合油脂(m(玉米油)∶m(鱼油)=1∶1)为脂肪源,糊精、面粉作为饲料糖源,分别配制成5种等氮(鲤稚鱼和幼鱼饲料粗蛋白含量分别约为400和360g/kg)等能(总能分别约为16.9和15.2MJ/kg)的半精制饲料,其中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30,60,90,120g/kg。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采用组织学方法,探讨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对鲤稚鱼、幼鱼肠道组织的影响。【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大豆抗原蛋白Glyicinin添加量为30,60,90,120g/kg组的鲤稚鱼中肠和后肠皱襞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前肠皱襞高度、肠质量、肠长、肠体指数和肠长指数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添加量的增加,鲤幼鱼前肠、中肠和后肠皱襞高度呈下降趋势。其中,大豆抗原蛋白Glyicinin的添加量为60,90,120g/kg组鲤幼鱼后肠皱襞高度、肠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Glyicinin的添加量为120g/kg组鲤幼鱼肠长和肠长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前肠和中肠皱襞高度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从肠道形态变化来看,当Glyicinin添加量为60g/kg时,鲤稚鱼肠绒毛开始出现局部断裂或破损;当Glyicinin添加量为90和120g/kg时肠道组织形态进一步被破坏,中肠和后肠受到Glycinin的影响较严重。当Glyicinin添加量为60g/kg时,鲤幼鱼肌层开始出现变薄的现象;当Glyicinin添加量为90和120g/kg时,肠道形态受到的影响较显著,绒毛出现断裂或者缺失。【结论】当鲤稚鱼饲料中大豆抗原蛋白Glyicinin的添加量为30g/kg时,就会引起中肠和后肠皱襞高
- 吴莉芳邢秀苹赖红娥杨欢欢秦贵信杨婳
- 关键词:大豆抗原蛋白稚鱼幼鱼肠道组织大豆球蛋白
- 大鳞鲃鱼的研究现状及养殖发展前景被引量:3
- 2019年
- 大鳞鲃(Barbus capito)具有适应范围广、生长速度较快、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抗逆性强、耐盐碱等特点,是一种很受市场欢迎的鲤科鱼类。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大鳞鲃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现状及养殖发展前景等方面,旨在为大鳞鲃的健康养殖及中国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 朱瑞吴莉芳李良于哲邹瑞兴祖岫杰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养殖营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