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策
作品数: 52被引量:244H指数:10
  • 所属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
  • 所在地区:四川省 成都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张艺
作品数:838被引量:3,565H指数:28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
研究主题:藏药 化学成分 翼首草 指纹图谱 藏医
范刚
作品数:206被引量:671H指数:15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
研究主题:藏药 指纹图谱 代谢组学 1H-NMR 基原
孟宪丽
作品数:438被引量:2,343H指数:25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翼首草 藏药 黄连 黄芩 内毒素
苏锦松
作品数:39被引量:186H指数:9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
研究主题:藏药 青藏高原 化学成分研究 化学成分 大花红景天
张静
作品数:92被引量:320H指数:10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
研究主题:藏药 青藏高原 大花红景天 铁棒锤 红景天苷
基于数据挖掘-网络靶标-代谢调控的藏药翼首草治疗真布病药效物质基础发现方法研究
目的:以藏药翼首草为研究对象,创新性的运用数据挖掘、网络靶标、代谢调控等多学科交叉的现代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手段,对翼首草治疗真布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发现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应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
唐策杨娟左芳孟宪丽邹忠梅张艺
关键词:藏药翼首草数据挖掘药效物质基础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藏药翼首草药材中10种成分的含量
2024年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藏药翼首草药材中10个成分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SWELL Chomplus^(R)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2%磷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采用237、325 nm双波长检测;进样量10μL。结果:目标成分在各自检测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差分别为96.79%-103.69%、RSD 1.08%-4.14%。结论:该方法具有精密稳定,简便快速、重复性良好的特点,可作为翼首草质量检测和控制的有效手段。
邝婷婷何昊奇罗佳星俞佳李文婕唐策
关键词:藏药翼首草环烯醚萜酚酸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藏族药翼首草“苦味”成分研究被引量:12
2019年
为研究藏族药翼首草中主要化学成分与药性'苦味'受体的相互作用,揭示翼首草中'苦味'药性成分,通过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苦味'受体TAS2R16,TAS2R14,TAS2R13的三维结构模型,利用Maestro软件将翼首草化学成分与'苦味'受体进行对接。结果发现,翼首草25个化学成分可调控'苦味'受体相关的3个亚型,且主要为环烯醚萜苷和酚酸类成分。该研究着重于同源模建和分子对接技术的综合应用,探讨'苦味'化学成分与'苦味'受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从分子层面揭示'苦味'藏族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帮助,也为藏族药药性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李轩豪苏锦松刘秀华龙伟邹忠梅孟宪丽张艺唐策
关键词:翼首草分子对接同源建模
外翻肠囊法研究藏族药翼首草肠吸收成分及其吸收特征被引量:11
2019年
通过大鼠肠外翻模型评价翼首草中环烯醚萜苷和酚酸类10个化学成分的体外肠吸收特征。收集高、中、低浓度翼首草提取物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肠囊液,采用UPLC-PDA检测肠吸收液样品中10个化学成分的含量,计算各成分在各肠段的累计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常数,比较翼首草提取物与肠吸收液中指标成分的比例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在不同给药浓度下,10个化学成分的肠吸收均为线性吸收(R2>0. 9),符合零级吸收速率;吸收速率常数与给药浓度、肠道部位有关,提示各成分的体外肠吸收有被动运输和主动转运;不同浓度翼首草肠吸收液的成分间比例与原提取物中各成分间比例存在差异。因此,肠道对翼首草中10个化学成分均有吸收,外翻肠囊法可有效地评价各成分的吸收特征。
王文祥苏锦松于猛刘秀华杨洪军邹忠梅张艺唐策
关键词:翼首草肠吸收
DESI-MSI和UPLC分析芍药根不同组织药效成分的分布被引量:5
2022年
中药白芍和赤芍均以根粗为佳,质量评价指标成分同为芍药苷,但是药效成分含量高低与根粗细之间的相关性不明确。为此,该研究以白芍和赤芍的基原植物芍药根为对象,研究不同组织中芍药苷等7种药效成分的分布及其含量,从木部与皮部的比例,分析根粗细与药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选择质量评价的指标成分。从白芍道地产区采集了9份芍药鲜根,先用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DESI-MSI)观察各成分在横切面上各组织中的分布,再用UPLC测定这些成分在木部和皮部的含量,并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选出木部与皮部之间差异最大的成分。结果表明,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氧化芍药苷、没食子酸和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在木部分布多,含量高;而芍药内酯苷和儿茶素则在皮部分布多,含量高。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是木部与皮部之间含量差异最大的成分,也是在这2个部位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根直径越粗,芍药苷的含量越高,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越低。芍药苷与芍药内酯苷为同分异构体,药效作用各有侧重,可根据白芍、赤芍的不同用途,选择不同的指标成分,实行同药异用的质量分类评价。
陈文静郑钰宁赵琳宋尚红龙飞裴照卿唐策许志刚吕光华
关键词:芍药药效成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药用昆虫琵琶甲的活性酚类成分与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药用昆虫琵琶甲中酚类成分潜在的药理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搜集琵琶甲主要酚类成分,运用PharmMapper平台预测酚类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通过MAS 3.0数据库和KEGG数据库进行通路注释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结果:筛选出25个琵琶甲主要酚类成分,其潜在主要作用靶点121个,通过干预胰岛素信号通路、嘌呤代谢、黏着斑、VEGF、PPAR、MAPK等72条通路,发挥抗癌、抗炎等多种疗效。结论:琵琶甲主要酚类成分对肿瘤、炎症、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疾病有治疗作用,并呈现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系统性调节作用特点。
罗建蓉唐策李轩豪张艺
关键词:药用昆虫酚类网络药理学靶点
不同产地泽泻的1H NMR指纹图谱及PLS-DA模式识别分析研究
目的:建立泽泻的氢核磁共振指纹图谱,并分析不同产地泽泻的成分差异。<br>  方法:氢核磁共振(1HNMR)技术测定不同产地的样品,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模式识别分析。<br&...
罗尚华范刚张艺唐策周向东
关键词:药材鉴定指纹图谱
基于关联规则和熵方法的藏医药治疗“真布病”组方用药规律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 2.5),收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藏医成方制剂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和《常用藏成药诠释》中藏医治疗"真布病"方剂并分析其组方用药规律。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藏医治疗"真布病"的方剂数据库,并应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数据库进行药物频次、常用药物组合、组方规律及新方分析。结果:筛选出治疗"真布病"的118首方剂进行分析,得出药物用药频次,演化得到新处方8个,表明藏医治疗"真布病"的药物以活血理气、利水祛湿、舒筋活络为主兼具清热凉血类。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藏医治疗"真布病"方剂进行数据分析,明确了藏医治疗"真布病"的用药规律,为藏医临床治疗"真布病"及新方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王静赵可惠泽翁拥忠唐策左芳降拥四郎张艺
关键词:藏医用药规律
黄连多糖的提取方法、单糖组成及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和云连C.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1],药材依次习称为“味连”、...
唐策
关键词:单糖Α-葡萄糖苷酶生物活性
文献传递
UPLC-Q-TOF/MS法鉴定不同基原水柏枝的化学成分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鉴定不同基原水柏枝的化学成分,筛选种间差异成分。方法采用UPLC-Q-TOF/MS法定性分析水柏枝药材中的化学成分,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方差分析筛选种间差异成分。结果从中得到36个化合物,包括6个黄酮类、17个酚酸类、2个生物碱类、3个氨基酸、8个其他类。首次发现4个品种(秀丽水柏枝Myricariae elegans、具鳞水柏枝M.squamosa、三春水柏枝M.paniculata、小花水柏枝M.wardii)之间的差异标志物为水柏枝素A、阿福豆苷、对羟基桂皮酸、3,4-二甲氧基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2,4,6-三羟基苯甲酸甲酯、香草酸甲酯。结论该方法准确可行,可用于鉴定不同基原水柏枝药材的化学成分差异,为其品种鉴别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武鑫玥丁银赵程成苟晓玲赵紫薇张静唐策范刚
关键词:化学成分方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