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晓泓
-

-

- 所属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张露芬

- 作品数:279被引量:2,085H指数:25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电针 痛经 逆灸 痛经大鼠 关元穴
- 嵇波

- 作品数:245被引量:1,295H指数:20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 研究主题:痛经 针刀松解法 经穴 电针 痛经模型
- 朱江

- 作品数:307被引量:2,053H指数:25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 研究主题:针刺 得气 痛经 电针 原发性痛经
- 孙志芳

- 作品数:56被引量:250H指数:11
-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逆灸 命门穴 力竭游泳 关元穴 针灸
- 解秸萍

- 作品数:129被引量:1,179H指数:22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逆灸 关元穴 自然更年期大鼠 电针 针灸
- 古代医籍中女性更年期体质初探被引量:10
- 2012年
- 通过对民国以前中国历代医学古籍中更年期体质文献的研究,发现体质影响绝经年龄,同时绝经也影响更年期时女性的体质。女性更年期时体质的共性特点为肾虚、冲任不足及血少气余。通过调理肾、脾、肝三脏脏腑及经络可以有效地改善更年期时体质的偏颇状态,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减轻已有疾病的损害。
- 王洪彬李晓泓孙志芳莫捷王婧何龙
- 关键词:更年期体质
- 九刺法临床应用文献的计量学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九刺法为源于《灵枢.官针》篇的"输刺"、"远道刺"、"经刺"、"络刺"、"分刺"、"大泻刺"、"毛刺"、"巨刺"及"焠刺",是古代针灸临床用于不同病症的九种刺法。对1998-2007年九刺法临床应用及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研究,发现九刺法被广泛用于治疗肌肉骨骼、神经、循环、消化、皮肤等多个系统疾病,说明九刺法现代应用广泛,仍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需进一步研究、继承、推广。
- 王洪彬李晓泓宋晓琳徐莉莉莫捷
- 关键词:计量学
- 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大鼠痛阈及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
- <正>目的:通过观察针刀松解法对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大鼠痛阈及脊髓和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镇痛机制。
- 李晓泓卢婧孙红梅郭长青胡波刘琳刘乃刚许红吴海霞陈占露朱汉章
- 文献传递
- 雌激素的不同用药周期对痛经大鼠模型的影响
-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据统计,发病率为42%-90%,严重影响了青春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因此,建立一种稳定可靠、重现性好且简便经济的大鼠痛经模型对进一步研究痛经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动物的生理特性,制...
- 任晓暄郭孟玮赵雅芳张露芬嵇波朱江李晓泓宋晓琳徐莉莉
-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雌激素
- 文献传递
- 电针丰隆穴调节血脂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30
- 2009年
- 目的:观察电针丰隆穴调节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4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丰隆组和血脂康组,每组102例。丰隆组取丰隆穴,针刺得气后,接LH202H型韩氏(HANS)穴位神经刺激仪,电针参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选取频率AM 50Hz、强度1mA,留针20min,每周2次;高胆固醇血症选取频率AM 100Hz、强度1mA,留针30min,隔日1次,每周3次;低密度脂蛋白偏高者,电针强度以舒适耐受为度,余同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者选相应方案交替使用。血脂康组口服血脂康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治疗11周。结果:丰隆组总有效率为83.0%,血脂康组为85.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丰隆穴调节血脂的作用与血脂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显示,血脂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呈继续下降趋势,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继续上升趋势,其中电针丰隆穴后TG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均为0。结论:电针丰隆穴可有效调节血脂,而且有较好的后效应,可以替代降脂药物成为临床调节血脂的安全有效方法。
- 解秸萍刘桂玲乔晋琳顾群盖亚男黄淑芳高爱爱周益李晓泓王朝阳刘仁全贾君君农艳
- 关键词:电针随机对照试验高脂血症
- 针刺得气的特征及机制研究概述被引量:10
- 2015年
- 得气是针刺入穴位后所产生的特殊感受和反应,《黄帝内经》首先提出了得气的概念,并确立了在针灸治疗中的地位,后世医家也多以得气作为取效的标志。以文献回顾的方式,从得气的主观感觉、得气的影响因素以及得气后机体生理变化等角度,探讨得气的可能机制,以期为针灸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 朱世鹏陈欢李晓泓孙亦农
- 关键词:得气针感穴位特异性针刺手法针刺深度
- “输主体重节痛”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7
- 2001年
- 1对"输主体重节痛"含义的认识输穴是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主要分布在掌指或跖趾之后和腕踝关节部.其主治的特点,后世多从<难经·六十八难>"输主体重节痛",意指输穴善于治疗身体的沉重和肢体关节的疼痛,笔者认为应用阴经和阳经的输穴在治疗疼痛方面各有所偏重,理由有以下几点:
- 解秸萍李晓泓
- 关键词:针灸五输穴输穴
- 针刀松解法对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耐痛阈及脊髓与下丘脑ENK、β-EP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8年
- 目的观察大鼠痛阈及下丘脑与脊髓脑啡肽(enkephalin,ENK)、β内啡肽(β-enkorphin,β-EP)的含量变化,探讨针刀松解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中枢镇痛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针刀组,后3组首先建立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动物模型,后2组造模后分别给予电针和针刀松解干预治疗。分别在9个时间点测量各组大鼠痛阈,存活28d后取大鼠下丘脑和脊髓腰段,以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与脊髓腰段中ENK、β-EP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痛阈降低,脊髓与下丘脑中ENK、β-EP的含量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针刀松解法和电针治疗组大鼠痛阈提高,脊髓与下丘脑中ENK、β-EP的含量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接近正常组水平,其中针刀组的含量较电针组更接近正常组(P<0.05)。结论针刀松解法与电针能提高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痛阈,并可良性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内ENK、β-EP的合成和释放,使其接近正常水平,针刀松解法的镇痛效果略优于电针治疗。
- 孙红梅胡波李晓泓郭长青刘乃刚卢婧刘琳吴海霞许红
- 关键词:针刀松解法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痛阈脑啡肽
- 针灸大椎穴对慢性应激失调大鼠行为学及下丘脑AVP的影响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观察针灸大椎穴对慢性应激失调大鼠行为学及下丘脑室旁核精氨酸加压素(AVP)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将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针刺组.应用分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的中等强度刺激造成慢性应激失调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精神状态、体重、蔗糖偏嗜度、旷场实验等行为学的不同;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法比较各组动物下丘脑室旁核精氨酸加压素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结果慢性应激可致大鼠活动明显减少、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并且体重增加数、蔗糖偏嗜度、旷场实验中活动次数显著减少;下丘脑室旁核AVP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高于正常组.艾灸或针刺大椎穴均可明显改善上述情形、下调AVP阳性神经元的数量(P<0.05~P<0.01).艾灸与针刺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艾灸与针刺大椎均可明显改善抑郁大鼠的行为异常,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对应激中枢下丘脑AVP的调节实现的,二者无明显差异.
- 李晓泓韩毳张露芬解秸萍李辉田阳春曲黎敏郑玲
- 关键词:针灸大椎下丘脑精氨酸加压素
- 逆灸大椎穴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下丘脑核转录因子P65的影响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观察逆灸对随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早期和继发期下丘脑中枢核转录因子P65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9/11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机理实验室进行。将36只Wistar大鼠分为6组,每组6只:①正常组:不造模,不预灸。②模型早期组:大鼠右后足掌皮下注射福氏完全佐剂0.1mL造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造模第3天取材。③逆灸早期组:于造模前进行艾灸,大椎穴处施灸,每次1壮,隔日灸1次,共灸8次,于灸结束后造模,造模第3天取材。④模型继发组:造模第16天取材。⑤逆灸继发组:于造模前进行艾灸,于灸结束后造模,造模后第16天取材。⑥逆灸正常组:正常鼠艾灸不造模,灸结束后取材。下丘脑核转录因子P65阳性细胞的表达强度以吸光度代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36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正常组比,模型各组下丘脑中核转录因子P65阳性颗粒染色明显增强,早期强于继发期(97.60±7.04,359.96±34.93,258.43±33.11,P<0.01)。逆灸早期核转录因子P65阳性染色明显减弱,继发期则接近正常组(242.44±34.61,191.77±10.42)。②逆灸虽可使正常大鼠下丘脑核转录因子P65阳性表达有升高的趋势,但未出现统计学意义(104.32±12.74,P>0.05)。结论: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下丘脑核转录因子阳性细胞处于高表达状态,使细胞因子超量生成,细胞损伤。逆灸可使随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早期和继发期下丘脑核转录因子P65高表达状态明显减弱,从而对随后佐剂性关节炎的免疫性炎症产生保护作用。
- 李晓泓张露芬解秸萍孙红梅李学武李辉翟景慧周登方张慧许红吴海霞
- 关键词:疾病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