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志泉
-

-

- 所属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所在地区:辽宁省 沈阳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辛世杰

- 作品数:314被引量:1,104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 动脉瘤 移植静脉 外科治疗
- 张强

- 作品数:373被引量:1,728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腹主动脉瘤 乳腺癌 内膜增生 自体移植静脉 移植静脉
- 张健

- 作品数:201被引量:881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 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大隐静脉曲张
- 王新文

- 作品数:48被引量:18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腹主动脉瘤 内膜增生 血管移植 静脉移植 移植静脉
- 胡新华

- 作品数:117被引量:43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腹主动脉瘤 内膜增生 自体移植静脉 移植静脉内膜增生 雷帕霉素靶蛋白
- 标准式与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远期疗效的荟萃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系统评价翻转式(eCEA)与标准式(cCEA)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中远期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0年5月至2012年12月)、Ovid(1970-2012)、CBM(1970年5月至2012年12月)和CNKI(1970年5月至2012年12月)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由两名研究者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评价各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以及提取有效数据,采用STATA11.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相关文献(6篇为随机对照研究,15篇非随机研究),共统计1512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手术干预共16447例(eCEA组8617例,cCEA组7830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eCEA组平均手术时间(WMD-85.00min,P〈0.01)以及颈动脉平均阻断时间(WMD-3.9min,P〈0.01)明显少于cCEA组;转流管的使用方面eCEA组少于cCEA组(OR=0.20,P〈0.01)。eCEA组的术后30d死亡率(OR=0.59,P=0.013)、早期脑卒中发生率(OR=0.63,P=0.044)、术后早期剩余部分再狭窄(OR=0.51,P=0.019)以及术后颈动脉闭塞的并发率(OR=0.44,P=0.001)明显低于cCEA组。虽然eCEA没有降低中远期的总死亡率(OR=0.81,P=0.143)和脑卒中的发生(OR=0.74,P=0.138),但是在中远期eCEA降低了再狭窄(OR=0.34,P〈0.01)和颈动脉闭塞(OR=0.30,P〈0.01)的发生率。亚组分析表明,eCEA组在早期脑卒中发生率、30d死亡率、脑卒中相关死亡率以及中期再狭窄方面优于标准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补片闭合切口(CEA+P)组。敏感性分析(RCT研究)结果表明,eCEA降低了中远期再狭窄(OR=0.43,95%CI:0.27,0.69,P〈0.01)以及颈动脉闭塞(OR=0.11,95%CI:0.02,0.62,P=0.012)的发生率。结论eCEA治疗颈动脉狭窄较cCEA具有手术时间短和阻断时间短的优点,同时降低了早期死亡率及脑卒中发生率,而且降�
- 韩彦槊张健吴小雨姜晗刚清伟沈世凯辛世杰段志泉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诊治体会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总结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NF)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2012年24例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资料,并总结诊治体会。结果本组24例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54±12)岁。发病部位:会阴部、臀部16例,左下肢3例,背部2例,右下肢2例,右下肢及左背部1例。治疗方法:24例均采取广泛切开引流、彻底清创及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其中输白蛋白13例,输血9例,应用肠外营养19例,接受高压氧治疗15例。24例中一期治愈17例(70.83%),二期植皮4例(16.67%),复发2例(8.33%),死亡1例(4.17%)。结论坏死性筋膜炎起病较急,进展迅速,必须尽早确诊,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强调早期切开引流、彻底清创,并要加强临床护理及相关营养等支持疗法。
- 汪颖厚辛世杰杨栋苗鹏李晰王磊张健段志泉
- 关键词:筋膜炎坏死性清创术抗炎
- 腹部创伤性大血管动静脉瘘三例的诊疗体会
- 2002年
- 李超张强罗英伟张平孙长成段志泉董雨亭
- 关键词:腹部手术治疗
- 主动脉外科若干进展
- 2002年
- 1诊断技术的进展
随着电子技术及医学工程学技术的进展,主动脉外科疾患的诊断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兹举例如下.
- 段志泉
- 关键词:主动脉瘤病因外科手术
- 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及其相关基因在大鼠自体移植静脉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移植静脉中早期生长反应基因(Egr)-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内膜增生(IH)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90只,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将大鼠右颈总静脉端-端吻合于肾下腹主动脉。术后随机分为1、2、6、24h,3、7d,2、4、6周组,分别在相应时点静脉取材。应用原位杂交和RT-PCR方法检测Egr-1、PDGF-B、TGF-β1mRNA的表达,联合应用Western蛋白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gr-1、PDGF-B、TGF-β1蛋白表达情况,同时进行组织形态学研究。结果正常静脉中未检测到Egr-1、PDGF-B、TGF-β1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移植静脉中Egr-1mRNA和蛋白的表达具有双相变化。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mRNA阳性细胞百分比Egr-1mRNA在移植4周达高峰(45%±6%);PDGF-B mRNA在移植2周达高峰(48%±6%);TGF-β1mRNA在移植1周达高峰(46%±9%)。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Egr-1蛋白在移植4周达高峰(40%±9%);PDGF-B蛋白在移植4周达高峰(45%±4%);TGF-β1蛋白在移植2周达高峰(41%±7%)。移植早期Egr-1、PDGF-B、TGF-β1主要在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而移植后期Egr-1、PDGF-B、TGF-β1则主要在新生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结论移植静脉内膜增生与Egr-1、PDGF-B、TGF-β1的表达关系密切;PDGF-B和TGF-β1的激活及表达可能受Egr-1的调节,同时也可能通过反馈机制促进Egr-1的高表达。
- 刘程伟胡新华杨军张强张雪松段志泉
- 关键词:移植物闭塞血管血管内膜自体移植静脉
- 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21例的治疗被引量:15
- 2006年
-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骑跨栓塞(abdom inal aorta saddle embolism,ASE)的治疗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采用双股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等方法,治疗的腹主动脉骑跨栓塞2 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血流再通后早期死亡4例,主要原因为高血钾引起的心搏骤停;迟发死亡6例,主要原因为急性肾功能衰竭为首发器官衰竭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治愈1 1例,其中,5例保存了双侧肢体,6例截去单侧或双侧下肢。随访1 0例,存活肢体血运良好。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取栓治疗是降低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病死率和截肢率的关键。术中预防高钾血症引起的心搏骤停、术后预防和及早治疗ARF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 杨德华段志泉辛世杰张健胡新华
-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应用尿激酶溶栓的疗效观察
- 1995年
- 本组54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应用大、小两种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大剂量组为25万u/h持续静滴4小时,然后以2~4万u/h维持24小时;小剂量组以2万u/h维持24小时静滴。疗效观察:大剂量组有效16.0%,部分有效72.0%小剂量组分别为17.2%,72.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溶栓并发症发生率上,大剂量组轻度出血12.0%,重度出血8.0%,致命出血4.0%,肺栓塞4.0%,截肢4.0%;而小剂量组轻度出血13.8%,重度出血3.5%,致命出血0%,肺栓塞3.5%,截肢3.5%,两者在重度及致命出血发生率上存在差异,大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所以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小剂量尿激酶在溶栓疗效上与大剂量组无差异,而在减少溶栓并发症发生上优于大剂量组。建议临床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进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
- 韩壮张平陈燕张强段志泉
-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尿激酶溶栓疗效观察
- 颈动脉体瘤62例临床治疗体会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 :系统回顾收治的 6 2例颈动脉体瘤临床资料 ,分析手术方式与并发症的关系 ,并对存活病例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手术后近期 6 0例存活 ,2例死亡 (均为颈动脉结扎手术引起急性脑缺血所致 ) ,2例发生面神经损伤 ,2例迷走神经损伤。出院时 5 6例获得临床治愈 ,无任何并发症。 6 0例存活病例均获得 6个月至 10年随访 ,平均 4年 5个月 ,1例术后 5年复发 ,2例术后 3年因其它疾病死亡。结论 :肿瘤单纯切除和肿瘤切除、颈动脉重建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手术中脑神经的保护和减少脑缺血时间是预防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 王春喜梁发启王嘉桔段志泉胡海地李思聪臧广生
-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外科手术心血管
- 破裂性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严重下肢缺血的处理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循环不稳定的破裂性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合并严重急性下肢缺血的处理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2002年6月至2012年6月行开放手术的46例循环不稳定的破裂性腹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合并严重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式。结果共4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人选,平均年龄69岁,男37例,女9例,均行急诊腹主动脉瘤切除,Y型人工血管移植术,8例患者在术中或术后出现危及肢体存活的严重下肢缺血,其中2例术中另行人工血管一远端髂动脉搭桥术,2例行吻合口支架植入成形术,2例行Fogarty导管取栓+置管溶栓术,1例单纯Fogarty导管取栓,1例溶栓抗凝保守治疗。8例患者中有5例最终因肢体坏死需行膝上截肢术(4例单侧,1例双侧),该5例患者均死亡,4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为心源性猝死。下肢缺血组的处理难度及死亡率明显增高。结论对于破裂性腹主动脉瘤,术前往往来不及对下肢缺血作全面细致的评估,术中术后都面临着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的威胁,一旦发生,处理难度极大。挽救生命和肢体的关键在于能否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缺血。
- 王雷辛世杰刘昆张健胡海地杨栋李光鑫段志泉
- 关键词:主动脉瘤下肢缺血
- 损伤性氧化反应在腹主动脉瘤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人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人AAA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22例AAA患者及10例正常人腹主动脉组织标本。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探查iNOS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联合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探查阳性细胞的性质。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过氧化亚硝酸盐。结果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发现iNOS在22例 AAA组织中外膜均有表达。联合免疫荧光染色证实阳性细胞分别为: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22例AAA均出现硝基酪氨酸的表达,阳性细胞为巨噬细胞和 SMC。10例正常腹主动脉组织均没发现有iNOS和硝基酪氨酸的表达。结论 iNOS的表达与人 AAA组织的退行性变关系密切。iNOS促进过氧化亚硝酸盐的生成,导致组织和细胞的氧化损伤。
- 张健赵志青张平辛世杰张强段志泉
- 关键词:一氧化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