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根厚
-

-

- 所属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相关作者
- 梁晓

- 作品数:36被引量:13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研究主题:增生杂岩 古特提斯洋 羌塘 晚三叠世 地球化学
- 王行军

- 作品数:22被引量:8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研究主题:滇东南 铝土矿 地球化学 铝土矿床 成矿物质
- 李尚林

- 作品数:127被引量:24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 研究主题:地质特征 矿产资源 共和国 上三叠统 中侏罗统
- 马伯永

- 作品数:82被引量:26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 研究主题:地质特征 中侏罗统 羌塘盆地 地质调查 上三叠统
- 王训练

- 作品数:173被引量:1,065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研究主题:生物地层 石炭系 层序地层 四射珊瑚 牙形石
- 逆冲断裂及相关褶皱的几何学与运动学定量化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0年
- 逆冲断裂与相关褶皱的几何学、运动学定量化研究是当前构造地质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着重介绍了逆冲断裂与相关褶皱构造在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定量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一些进展,提出了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 杨广全梁晓王根厚
- 关键词:几何学运动学
- 浅析构造层次理论在遥感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 2019年
- 长期以来,遥感地质解译过程中确定各地层单元相对时代很难脱离已有地质资料单独依赖遥感影像进行判断。在地质资料较少、野外工作开展困难的情况下,地质构造的解译、成矿有利地段的圈定也会受到很大限制。针对此问题,以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山地区为研究区,首次采用“构造层次理论”,梳理分析利用Landsat8和高分二号(GF-2)卫星影像解译的区域性构造和小型构造,划分研究区的构造层次。通过对研究区构造层次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仅依靠遥感影像和有限的地质资料,掌握地层相对时代、构造事件和成矿有利地区等信息,为遥感地质解译工作和发挥国产GF-2卫星高空间分辨率的优势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解决境外遥感地质工作中遇到的基础地质资料收集困难、实地考察成本较高以及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薄弱等问题提供新的途径。
- 刘建宇陈玲李伟王根厚王博
- 关键词:构造解译
- 新疆和硕县包尔图一带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0
- 2012年
- 新疆和硕县包尔图一带地处中天山中段,花岗岩十分发育。包尔图北侧的乌苏通沟岩体属于北天山,为一套中酸性侵入岩,矿物组合显示其为典型的钙碱性火山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是洋壳俯冲导致的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和上地壳同化混染的产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为(358.9±3.5)Ma,说明乌苏通沟岩体形成于泥盆纪末—早石炭世早期,是北天山洋向中天山陆块之下俯冲的产物,且是泥盆纪俯冲事件的最新地质记录。包尔图南侧的红山岩体属于南天山,是一套酸性侵入岩,矿物共生组合显示出钙碱性同碰撞花岗岩的特征,岩相学特征显示岩浆混合的典型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Ta、Nb不同程度的贫化,说明该侵入体是陆壳增厚的产物,代表了一次重要的陆壳垂直生长事件,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为(295.8±1.2)Ma,说明红山岩体侵位于石炭纪末—早二叠世早期。包尔图一带花岗岩分别记录了南、北天山2次重要的地质事件,为研究天山地区的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王行军王根厚专少鹏徐旭明李广栋王德强吴连亨班长勇郭晓河刘玉军
- 关键词:LA-ICP-MS锆石U-PB定年俯冲碰撞
- 古岛弧地体的俯冲是南羌塘增生杂岩形成的重要机制:来自日湾茶卡洋岛的证据被引量:3
- 2021年
- 洋内岛弧及微陆块的俯冲增生是形成增生杂岩的重要机制。本文通过对南羌塘地区日湾茶卡组进行野外实测地质剖面,开展沉积特征、古生物化石、碎屑组分模式、碎屑锆石测年等研究,发现:(1)日湾茶卡为近源沉积,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为325~375 Ma,但在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大洋周边陆块均未发现源区,其真正物源应为其下伏的望果山组火山岩;(2)日湾茶卡组内珊瑚化石丰度虽然高,但分异度非常低,其沉积位置应是一个相对突出的孤立位置。根据日湾茶卡组下伏望果山组火山岩所具有的洋内岛弧地球化学特征,并与同期SSZ型蛇绿岩组成的类似洋内俯冲的大地构造体系对比,本文认为日湾茶卡组与其下伏的望果山组火山岩共同组成了泥盆纪-石炭纪由洋内俯冲形成的古岛弧地体。根据碎屑锆石分布型式的相似性,本文进一步认为猫儿山地区部分南羌塘增生杂岩的源岩为日湾茶卡组。因此,日湾茶卡洋岛应曾经历过俯冲增生作用:浅部发生前端"刮削作用"形成冈玛错地区有变形但无变质的日湾茶卡组及望果山组,俯冲到深部的日湾茶卡组则发生高压变质作用并在后期折返至增生杂岩的浅部层次。因此,本文认为在南羌塘增生杂岩的形成过程中,日湾茶卡古岛弧地体的俯冲与增生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李典王根厚刘正勇刘佳琪李超刘函唐宇冯翼鹏
- 关键词:碎屑锆石
- 藏北比如县南牙乡玛双布波里拉组震积岩特征
- 在藏北比如县南牙乡玛双布在玛双布一带,上三叠统波里拉组发育震积事件的沉积记录。波里拉组是发育于羌南一保山地层区索县一左贡地层分区最南缘与斑一怒带的结合处,呈北西西向展布,岩性为浅灰一灰色块状白云质灰岩、泥晶灰岩及灰色结晶...
- 李尚林马伯永王根厚杨文瑞段俊梅罗彦军
- 关键词:震积岩上三叠统
- 文献传递
- 北喜马拉雅E-W向伸展变形时限:来自藏南错那洞穹隆Ar-Ar年代学证据被引量:19
- 2018年
-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以广泛发育近E-W向和近S-N向断裂以及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带为典型特征.藏南错那洞穹隆位于特提斯喜马拉带的东部,是近两年新发现并厘定的穹隆构造.该穹隆从外向内主要由3部分组成:上部单元(盖层)、中部单元(滑脱系)和下部单元(核部),其中滑脱系主要由一套强烈变形的片岩、伟晶岩、花岗岩、大理岩和矽卡岩组成,片岩包括含石榴石云母片岩、含石榴石十字石云母片岩、含蓝晶石石榴石十字石片岩、含矽线石蓝晶石石榴石片岩和云母石英片岩.野外构造变形特征表明滑脱系为一条强烈变形的韧性剪切带,发育大量的鞘褶皱、"Z"形揉褶皱和眼球状构造、石榴石的旋转碎斑、SC组构和压力影构造.错那洞穹隆记录了4期构造变形:第1期由北向南的逆冲挤压构造、第2期由南向北的韧性伸展构造、第3期近E-W向的韧性伸展构造变形和第4期成穹后的脆性垮塌构造.通过对滑脱系中含石榴石云母片岩的白云母进行ArAr同位素测年,获得坪年龄为14.0±0.2 Ma,等时线年龄为13.7±0.5 Ma,二者基本一致,同时微观构造特征显示石英呈亚颗粒旋转重结晶(SGR),其韧性变形的温度为450~550℃,该变形温度高于白云母的封闭温度.因此,白云母Ar-Ar坪年龄(14.0±0.2 Ma)代表错那洞穹隆近E-W向伸展变形的时间,也即近S-N向桑日-错那裂谷的活动时间.结合构造变形和年代学特征,认为错那洞穹隆是STDS向北伸展拆离的主导机制叠加后期近E-W向韧性伸展活动的结果.
- 付建刚李光明王根厚张林奎梁维张志董随亮黄勇
- 关键词:AR-AR定年北喜马拉雅地质年代学
- 地质与地球物理复合专业的建设构思
- 1989-1991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招收了地质与地球物理复合专业本科生,由于后来地质行业的不景气,对地质人才需求明显下降,该专业停止招生。近年来,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初步显露头角,表现出对地球科学发展以及深部找矿的需求...
- 王根厚李晶钱荣毅李杰
- 关键词:课程构建
- 地质类不同专业“构造地质学”课程体系构建实践与探索被引量:4
- 2015年
- 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专业设置、师资队伍、课程、课程体系及教材、实验室建设、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在专业招生已定的前提下,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的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地质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本文探索性构建了不同专业"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体系及相关的教学内容,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完善。
- 王根厚李晶梁晓
- 关键词:构造地质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 跨国跨地区学生互派地学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被引量:1
- 2015年
- 不同于以往单向的学生跨国地质实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近年开展跨国跨地区学生互派地学实践教学,与韩国、日本、越南、台湾地区等高校做到了每年或隔年的双向互派,从学生派出数量、教学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机制上,探索并建立了培养国际化视野的跨境互派野外教学实践模式,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果和社会效应。
- 陈家玮王根厚
- 关键词:地质实习
- 西藏南羌塘增生杂岩中俯冲反向驱动高压变质岩折返:来自猫耳山大型拆离断层的启示被引量:2
- 2021年
- 大洋岩石圈俯冲增生过程中可能伴随着复杂的深部板片运动过程。高压变质岩无疑是记录这些深部过程的良好载体。最近的研究提出,在特定情况下,双向俯冲中占主导的俯冲板块拖曳另一侧板块发生反向运动,从而短板片可能被另一侧长板片拖出。该研究提示我们关注俯冲增生过程中这种可能的“不正常”的板片运动方式,从而客观而全面地剖析碰撞造山带。现有高压变质岩折返模式中,除了俯冲隧道流模式,其余模式均强调单次快速折返。然而,俯冲反向运动导致的折返过程有所不同:对单个高压变质岩来说仍是快速折返,但是对整体高压变质岩带来说,整个俯冲反向期间必然都存在高压变质岩折返,从而形成较长的折返过程持续时间。对上地壳层次的折返相关构造变形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上述过程。双向俯冲背景下的俯冲反向导致高压变质岩折返是通过对南羌塘增生杂岩内高压变质岩的研究首次提出的。本文因此选择位于南羌塘增生杂岩最北侧的猫耳山地区,基于地质填图、构造分析和年代学研究,分析其折返相关上地壳构造的地质特征、几何结构、运动方式以及活动时代等关键信息。野外地质填图结果显示,猫耳山杂岩具有类似变质核杂岩的特点。俯冲增生杂岩组成核部,晚古生代地层则分布在其顶部和四周,二者间为拆离断层系统。脆性拆离断层之下为发育于俯冲增生杂岩顶部的韧性剪切带。剪切方向为顶部向南。三维有限应变和运动学涡度测量结果显示该剪切带应变类型为伸长应变,并以单剪应变为主。分形维数和矿物变形行为研究表明,该剪切带变形温度为低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氩氩年代学研究显示,该剪切带在约260 Ma处于活动状态。根据本次最新研究结果,结合区域上羌塘中部俯冲增生杂岩的系列地质事实,我们认为猫耳山俯冲增生�
- 李典王根厚刘正勇李鹏胜冯翼鹏唐宇李超李阳
- 关键词:拆离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