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伟峰
作品数: 214被引量:945H指数:15
  • 所属机构:苏州大学
  • 所在地区:江苏省 苏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王玉月
作品数:83被引量:462H指数:1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耐药性 铜绿假单胞菌 碳青霉烯类 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
史梅
作品数:51被引量:138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肠道病毒71型 STAT5 K562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诱骗寡核苷酸
姜庆波
作品数:38被引量:195H指数:8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肠道病毒71型 多重耐药性 耐药基因 缺血修饰白蛋白 胱抑素C
顾建文
作品数:34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NT-PROBNP 骨转换标志物 临床医学检验 胱抑素C 肾小球滤过率
姚玉华
作品数:19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荧光原位杂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C-MYC 重排
CD40分子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D40分子表达与癌组织浸润转移的关系 ,以及其与ER、PC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二步法 (Envision法 )对 42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乳腺癌组织进行回顾性研究 ,并且选择 1 5例纤维腺瘤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CD40、ER和PCN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35 .7%、54 .8%和 47.6 % ,与纤维腺瘤组相比 ,具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 ;ER、PCNA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或P <0 .0 0 1 ) ,CD40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 (P >0 .0 5) ;CD40在乳腺癌的表达与ER、PCNA并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P >0 .0 5)。结论 细胞发生恶变后 ,其分子表达常常发生改变 ,从而导致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异常。CD40分子在乳腺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为乳腺癌的诊断。
史伟峰陈同钰鲁常青谈敏谈炎张学光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CD40ERPCNA
2439例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血培养中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17年6月~2018年6月住院患者2439例血培养标本进行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2439例血培养中,阳性218例,阳性率为8.93%;其中革兰阴性菌152株,检出率69.73%,以大肠埃希菌(30.73%)、肺炎克雷伯菌(14.68%)、产气肠杆菌(9.63%)、铜绿假单胞杆菌(6.42%)为主;革兰阳性菌64株,检出率29.36%,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7.89%)、金黄色葡萄球菌(7.34%)为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检出率为67.16%(45/67)和37.5%(12/32),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性较低;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MRCN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检出率为78.94%(15/19)和89.74%(35/39),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结论:我院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广泛,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徐祖超李园园史伟峰江涛
关键词:血流感染血培养病原菌耐药性
2009~2011年ICU病房细菌耐药性变迁分析
2012年
目的了解ICU病房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以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将2009年-2011年ICU病房的医院感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中ICU病房共分离得到细菌(或真菌)273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895株(69.4%)、苹兰阳性球菌664株(24.3%)、真菌172株(6.3%)。革兰阴性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而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7.5%和46.4%,鲍曼不动菌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等多重耐药菌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ICU病房感染菌种较多,其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及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极强,应引起高度重视。
陈维王玉月史伟峰
关键词:ICU病房细菌耐药性多重耐药菌
JAK/STAT信号通路对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调控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与JAK/STA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EV71感染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和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细胞,用IFN-α2b(1 000 U/m L)刺激1 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RT-PCR)法检测EV71感染前后以及感染病毒细胞接受IFN刺激前后4种干扰素刺激基因ISG15、ISG56、OAS1和MXA及STAT1、VP1的mRNA水平变化,观察IFN-α2b(1 000 U/m L)对EV71/VP1的影响,并用western blot分析转录因子STAT1磷酸化水平和EV71/VP1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EV71感染RD细胞后,MXA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下调,未见STAT1的磷酸化。而感染THP-1细胞后,MXA、OAS1和ISG56 mRNA的表达水平及STAT1的磷酸化水平均上调。与未感染EV71而经IFN-α2b处理的细胞相比,EV71感染的RD细胞经IFN-α2b处理后ISG15、ISG56、OAS1、MXA的mRNA表达水平及STAT1磷酸化水平下降,并抑制EV71/VP1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EV71感染的THP-1细胞经IFN-α2b处理后与未感染EV71而经IFN-α2b处理组细胞相比,上述4种干扰素刺激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及STAT1磷酸化水平明显上调,并抑制EV71/VP1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论EV71感染可抑制RD细胞内JAK/STAT信号通路,而对THP-1细胞的影响则相反,提示THP-1细胞在EV71感染的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
李园园史伟峰史梅季云王玉月王蓉
关键词:JAK/STAT信号通路肠道病毒71型THP-1细胞
DC-SIGN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13年
树突状细胞(DCs)表面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SIGN)主要分布在DCs表面,通过依赖Ca2+的碳水化合物识别区域(CRD)识别与结合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参与DCs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捕获,在HIV、HCV、登革热病毒(DENV)以及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等的感染和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DC-SIGN与病毒感染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张莉史伟峰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病毒感染
循环微小RNA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微小RNA(miRNA)是长约21个碱基的单链非编码RNA,可于转录后靶向作用于信使RNA(mRNA)分子从而使基因表达沉默。近来研究表明,miRNAs在信号转导、干细胞发育、肿瘤发生发展、感染与免疫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循环中的miRNAs广泛存在且非常稳定,随着疾病发生发展,循环miRNAs表达谱也会发生特异性改变,因此有可能成为疾病诊断、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价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同时,探索疾病相关miRNAs表达谱变化以及建立实验室检测的标准化质量评价体系也是未来分子诊断学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古智文史伟峰
关键词:微RNAS生物学标记分子诊断技术
病变血管与OPCAB围手术期心肌顿抑心电图改变的关系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病变血管与微创冠状动脉搭桥(OPCAB)围手术期心肌顿抑(SMC)的心电图改变的关系及意义.方法记录32例OPCAB围手术期SMC者的心电图及测定血肌钙蛋白Ⅰ(cTnI).结果术后SMC心电图改变发生率最高的是ST段与T波变化、一过性q波,ST-T变化以LAD、PDA、D1、LCX搭桥手术发生率较高.其次有12%~15%左右的患者发生一过性QRS低电压,发生率较低的是单纯r波电压的改变.结论不同搭桥血管手术后,SMC心电图改变不尽相同,对于OPCAB术后SMC的诊断也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密切结合临床.
王幸朱韵狄冬梅钱永祥史伟峰
关键词:OPCAB围手术期心肌顿抑心电图血管病变血管
成年哮喘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及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检测成年哮喘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查找诱发哮喘的过敏原,指导哮喘的治疗。方法选用AllergyScreen过敏原体外诊断试剂盒,对83例成年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血清特异性IgE阳性共46例(55.42%),户尘螨、屋尘和花粉为主要诱发哮喘的过敏原;中青年哮喘患者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与老年哮喘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哮喘患者的血清特异性IgE对哮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刘峰周军张素娟史梅史伟峰
关键词:哮喘特异性IGE
罗氏Cobas8000 e602检测促甲状腺激素的性能验证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对Cobas8000 e502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模块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性能进行验证和评估。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有关文件和相关文献,对Cobas8000免疫检测系统测定TSH的精密度、准确性、线性范围、参考区间及不同模块间检测结果的相关性进行验证分析。结果 TSH低值、高值批内精密度的结果分别为1.9%、1.3%,均≤1/4 CLIA′88 TEa,批间精密度为2.2%、1.5%,≤1/3 CLIA′88 TEa;能力验证实验成绩80%,准确度合格;线性范围为0.446~89.76μIU/mL,与试剂盒线性范围相符;参考区间符合实验室要求;模块间结果比对R^2≥0.95符合要求。结论 Cobas8000检测系统的主要性能均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张淑瑛史伟峰
关键词: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促甲状腺激素
持续高产AmpC酶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调查持续高产AmpC酶在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的携带率和流行趋势。方法用头孢西丁药敏纸片法(K-B法)和头孢西丁三维试验作AmpC酶的筛选、确证试验,对AmpC酶阳性者进行质粒接合试验。结果11种抗生素中亚胺培南的抗菌活性最强,耐药率仅为1.1%。头孢西丁纸片筛选法阳性率为84.4%,三维试验阳性率为32.2%。与三维试验相比,纸片筛选法总的假阳性率为54.4%,两种方法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01)。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ESBLs阳性率分别为24.4%、54.4%和7.8%,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AmpC酶阳性率最高,达33.3%。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率最高,达70.0%。29株AmpC酶阳性菌中,5株耐药质粒转移成功。结论AmpC酶可由染色体或质粒介导,但以染色体介导为主。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可准确检出持续高产AmpC酶,对指导临床用药有积极意义。
姚玉华史伟峰王玉月赵艳
关键词:AMPC酶头孢西丁持续高产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染色体介导头孢西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