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薇
-

-

- 所属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所在地区:天津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
相关作者
- 孙跃民

- 作品数:153被引量:749H指数:14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研究主题:高血压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醛固酮 依普利酮
- 万征

- 作品数:289被引量:1,331H指数:16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阿托伐他汀 高血压 冠心病 心力衰竭
- 于雪芳

- 作品数:59被引量:233H指数:9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研究主题:高血压 成人 流行病学特征 阿托伐他汀 高血压患者
- 李永乐

- 作品数:62被引量:33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研究主题:高血压 成人 流行病学特征 靶器官损害 阿托伐他汀
- 陈绘丽

- 作品数:8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研究主题:高血压前期 高血压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高血压人群
- 瑞舒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73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1使用瑞舒伐他汀5 mg/d,治疗组2使用瑞舒伐他汀10 mg/d,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8周,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和血脂水平。结果治疗组1、治疗组2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4.36±0.73)mmol/L、(1.36±0.61)mmol/L、(2.84±0.78)mmol/L和(4.09±0.65)mmol/L、(1.31±0.61)mmol/L、(2.54±0.62)mmol/L及(4.49±0.39)mmol/L、(1.41±0.56)mmol/L、(2.76±0.39)mmol/L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1.54±1.29)mg/L、(1.36±1.05)mg/L和(1.56±1.81)mg/L,均低于治疗前(P<0.05),3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安全有效的治疗高脂血症,并且能显著降低血清Hs-CRP水平,有益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姚薇孙跃民万征李永乐
-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超敏C反应蛋白高脂血症
- 环肺静脉消融治疗迷走型和交感型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12年
- 目的分析迷走型和交感型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特点并采用环肺静脉消融进行治疗,对其方法学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接受环肺静脉消融的连续19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根据房颤发作特点分为迷走型房颤组(n=25)和交感型房颤组(n=18),其余病例归为对照组(n=139),对3组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采用环肺静脉消融进行治疗达到电隔离,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迷走型房颤多在夜间、休息时或进食后发生,交感型房颤多在白天、运动和情绪激动后发生。前者平均年龄相对年轻[(52±6)岁对(67±4)岁,P〈0.05],环肺静脉消融后随访(21.2±11.4)个月,迷走型房颤组、交感型房颤组和对照组成功率分别为88.0%、83.3%和84.6%,3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迷走型和交感型房颤作为房颤的特殊类型表明自主神经系统参与房颤的发生,采用环肺静脉消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蔡衡聂晶万征姚薇程晔张亮周金台
- 关键词:心房颤动肺静脉消融迷走神经
- 睡眠时间与高血压发生的相关性队列研究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非高血压居民横断面调查和2年的随访研究,探讨不同睡眠时间与高血压发生的相关性。方法于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采用自然抽样法调查天津市内六区年龄在40~70岁的非高血压人群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等人口学资料及抽烟、饮酒、体育锻炼、睡眠等生活行为特征,并进行身高、体重、腰围等体格检查和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检测,2年后对入组人群再次进行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不同睡眠时间与高血压进展的关系。结果非高血压人群2年后随访,成功回访组和失访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发生高血压组人群相比,非高血压组人群年龄、腰围、体质指数、甘油三酯(TG)、尿酸(U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低,吸烟、确诊糖尿病比例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女性比例、高中及以上学历人群比例高。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40~54.9岁人群中,睡眠时间≤4.9 h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睡眠时间7.0~7.9 h的3.15倍,在校正了性别、年龄、腰围、体质指数、TG、HDL-C、LDL-C、UA、hs-CRP、吸烟、饮酒、体育锻炼和确诊糖尿病等因素后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OR=3.43,95%CI:1.06~11.10),55~70岁人群中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睡眠时间过少会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且与年龄相关。
- 吴宪明孙跃民姚薇边波于雪芳赵欢欢黄晶晶
- 关键词:睡眠时间高血压年龄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对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的并发症情况进行探讨。方法2006年5月至2011年12月完成房颤导管消融术402例,其中阵发性房颤300例,持续及长期持续性房颤102例,男237例,女165例,年龄26~85(61.3±8.5)岁。阵发性房颤采用环肺静脉消融术式,部分病例结合神经节消融,持续及长期持续性房颤在环肺静脉消融基础上,采用递进式消融策略。对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2例房颤消融术中,共发生并发症23例,发生率为5.7%,其中心脏穿孔/压塞5例(1.2%)、膈神经损伤3例(0.7%)、脑动脉栓塞2例(0.5%)、肺动脉栓塞合并死亡1例(0.2%)、血胸1例(0.2%)、血管穿刺部位血肿7例(1.7%)、动-静脉瘘1例(0.2%)、假性动脉瘤3例(0.7%),无肺静脉狭窄及心房.食管瘘发生。结论房颤导管消融术存在的并发症情况应引起足够重视。
- 蔡衡万征聂晶姚薇程晔张亮周金台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并发症心脏压塞
- 不同类型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对阵发性、持续性和长程持久性心房颤动(房颤)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持续性及长程持久性房颤患者55例为组1,选取同期住院的阵发性房颤患者55例为组2。在CARTO或ENSITE 3000系统标测下行射频消融治疗,术中采用CARTO-Merge或Ensite Fusion图像融合技术,持续性和长程持久性房颤采用步进式消融策略,在进行环肺静脉电隔离的基础上,进一步行复杂心房碎裂电位(CFAE)或高频电位消融、对规律的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房扑)进行标测和消融,主要是线性消融,包括左房顶部线、二尖瓣环峡部线、左房间隔线和(或)三尖瓣环峡部线等其中之一或不同组合,消融至实现窦性心律,对于呈持续性房扑者经静脉推注伊布利特或直流电转复窦性心律;阵发性房颤仅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所有患者术后继续服用华法林抗凝,停服抗心律失常药物,采用门诊随访,于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评价心律失常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价左房直径。结果 (1)组1中17例(30.9%)消融过程中直接转复窦性心律;29例(52.7%)消融过程中房颤转变为房扑,经三维激动标测及拖带标测证实其中22例(22/29)为左房大折返房扑,余7例(7/29)为右房三尖瓣峡部依赖的典型房扑,左房房扑经静脉推注心律平或胺碘酮或伊布利特转复5例,直流电转复窦性心律15例,快速起搏拖带转复2例,7例右房房扑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均转复窦性心律;9例(16.4%)至消融结束仍为房颤律经直流电复律。组2中18例术中发生房颤,其中13例完成环肺静脉消融后恢复窦性心律,2例采用高频刺激转复窦性心律,3例静脉推注心律平转复。(2)组1术后3个月内随访发生房性心动过速29例,不典型房扑9例,房颤13例;术后6个月房颤复发19例,一次
- 聂晶蔡衡万征张文娟姚薇程晔张亮朱可佳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电生理学
- 健康人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早期肾功能异常的关系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早期肾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然抽样法选择健康居民874例,根据血清Hcy水平采用四分位法分为Ⅰ组(0.7-9.2μmol/L)224例、Ⅱ组(9.3-12.0μmol/L)215例、Ⅲ组(12.1-15.0μmol/L)218例和Ⅳ组(15.1-103.3μmol/L)217例。以肾小球滤过率〈90 mL/(min·1.73 m^2)为早期肾功能异常的切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Hcy水平与早期肾功能异常的关系。结果调整性别、年龄、吸烟、饮酒、BMI、收缩压、血脂、血糖等变量后,与Ⅰ组相比,Ⅱ组(OR=1.03,95%CI:0.28-3.80,P〉0.05)、Ⅲ组(OR=3.32,95%CI:1.04-10.55,P〈0.01)、Ⅳ组(OR=7.86,95%CI:2.40-25.71,P〈0.01)早期肾功能异常的风险逐渐增加。结论健康人群血清Hcy水平越高,早期肾功能异常的风险越高。
- 陈绘丽孙跃民司权王雪春姚薇
- 关键词:肾功能异常同型半胱氨酸肾小球滤过率
- 持续性和慢性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
-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对持续性和慢性心房颤动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至2010年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25例,慢性心房颤动患者30例,其中男40例,女15例,平均年龄61.0...
- 聂晶蔡衡万征姚薇
- 关键词:心房颤动三维标测系统导管消融治疗
- 文献传递
- 天津市区成人吸烟状况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了解天津市区成人吸烟现状,为制定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8—2009年对天津市内6区年龄在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吸烟相关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23642人,男性11485人,女性12157人,全人群总吸烟率、现吸烟率和重度吸烟率分别为31.0%,26.8%和12.9%,标化率分别为28.8%,26.3%和12.0%。男性总吸烟率高于女性(男性为55.6%,标化率为53.6%,女性为7.8%,标化率为5.1%)。调查人群开始吸烟的年龄为(21.63±6.56)岁;吸烟者平均每天吸(15.26±9.82)支;戒烟率为13.6%。结论吸烟是天津市面临的一个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采取有效控烟措施,减少烟草使用带来的疾病负担。
- 李永乐万征孙跃民芦文丽姚薇于雪芳王媛王建华
- 关键词:吸烟成年流行病学调查
- 海博麦布单药或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Ⅲ期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评估海博麦布单药或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Ⅲ期临床试验,于2015年8月至2019年4月纳入全国41个中心初次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以1∶1∶1∶1∶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阿托伐他汀10 mg组(A组)、海博麦布20 mg组(B组)、海博麦布20 mg+阿托伐他汀10 mg组(C组)、海博麦布10 mg组(D组)、海博麦布10 mg+阿托伐他汀10 mg组(E组)和安慰剂组(F组)。所有患者经4周膳食导入期后,均按1次/d口服对应药物。用药后12周内为治疗期,第2、4、8和12周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治疗期后,患者自愿进入40周的长期安全性评价期(长评期),继续服用相应组别药物(F组随机分配至B组或D组)。主要疗效指标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第12周较基线的变化率,次要疗效指标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和载脂蛋白B(Apo B)在12周的变化率以及上述4个血脂指标水平在第18、24、38和52周的变化。同时,评价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期纳入727例患者,年龄(55.0±9.3)岁,男性253例。A至F组各组间人口学情况、合并症和血脂基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12周A至F组的LDL-C较基线变化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海博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相比单用他汀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的LDL-C、TG和Apo B水平(P均<0.05)。此外,C组与E组第12周LDL-C较基线变化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17)。长评期他汀组(A组)、海博麦布组(B组、D组和F组)和联合组(C组和E组)在第18、24、38和52周的LDL-C、TG和Apo B变化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联合组更具治疗优势。长评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他汀组64.2%,海博麦布组61.7%,联合组71.0%,52周内未发生与药物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或导致死亡的不良事件。结论海博�
- 蔡思宇顾翔刘培晶黎荣山江建军赵水平姚薇姜一农殷跃辉于波袁祖贻王建安
- 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阿托伐他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不同方法标化的左室质量指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检出率的影响及其与心外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 目的:左室质量(LVM)的增加是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强有力的预测因素,其不依赖于种族、性别、年龄和其他传统危险因素。LVM和身高、体重、体表面积(BSA)与体质指数(BMI)等密切相关。为减小身高、体重等混杂因素的影...
- 万征于雪芳李永乐孙跃民姚薇王清
- 关键词:左室质量指数左室肥厚靶器官损害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