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心科
-

-

- 所属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文化科学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相关作者
- 戴元枝

- 作品数:36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黄山学院文学院
- 研究主题:杂字 族谱 明清 塾师 语文教学
- 郑国民

- 作品数:149被引量:1,100H指数:18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语文 语文教学 课程改革 课程标准 语文教科书
- 潘新和

- 作品数:286被引量:570H指数:12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语文教育 言语生命 语文 言语 写作教育
- 张秋玲

- 作品数:99被引量:309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语文 高中语文教材
- 北京师范大学与近代语文教科书的发展被引量:2
- 2011年
- 北京师范大学为近代语文教科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确立了语文教科书编写规范,开启现代语文教科书编写之端;多次从事语文教科书编写实践,推动了语言、文字、文学和教育改革;梳理了语文教科书编写历史,总结语文教科书编写的得失;开设了语文教科书研究课程,培养语文教科书编写人才。其贡献启示当下的高等师范院校应积极从事中小学教科书的研究和编写,以直接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利于师范院校的存在和发展,也可夯实学科教学论学科建设的基础。
- 张心科
- 关键词:语文教科书
- 说/闲/书
- 2023年
- 常听人说:“正在读闲书”,或者“买了几本闲书”。不知他们为什么这么称呼,也不知道他们所说的“闲书”的标准是什么。“闲书”大概一是指通俗的书,二是指次要的书,三是指为了打发时间或求得内心愉悦的书(有空闲时间可看,为了获得闲情可看)。在我看来,有些书之所以被称为或者认为是“闲书”,与这些书本身的性质以及社会、读者自身的需要直接相关。先说书的性质。就性质来说,“闲书”一般指通俗读物,如20世纪前期的《礼拜六》《良友》杂志,或今天的《知音》《读者》以及一些散文、随笔、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之类。与“闲书”相对的是各种专业书刊,这些书刊或有高深的理论,或含艰深的知识。相应地,读者阅读时也需要付出不同的心力,以不同的姿态应对。
- 张心科
- 关键词:言情小说《礼拜六》武侠小说专业书刊空闲时间
- 依体而读,因文而教——《大雁归来》的解读与教学被引量:2
- 2023年
- 《大雁归来》是一篇兼具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文艺性说明文。在解读时要注意,其科学性主要体现为介绍了大雁的科学知识,传播了严谨的科学精神;人文性主要体现为采用文学笔法,饱含人文情怀。在教学时,应教授给学生多种获取信息的方式。本文以《大雁归来》为例,探讨文艺性说明文的解读方式和教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
- 张心科
- 关键词:《大雁归来》教学
- 基于“表达与交流”的口语教育:历史演进、多维观察与发展路径
- 2025年
- 口语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清末用于习词与正音的“官话”教育到当下包含在“表达与交流”中的口语教育,反映了人们对口语教育的认识及所赋予的功能不同。聚焦基于“表达与交流”的口语教育研究,应从口语与书面语的复杂关系、言语行为的语用特征、学校和日常生活场景差异、能力与非能力因素的协同作用等多维视角来考察。未来需要在课程教法创新、信息技术赋能、评价体系重塑等方面不断加强口语教育,切实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与交流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多元需求。
- 张心科
- 关键词:口语教育语文课程改革
- 语文课程知识类型与建构路径被引量:10
- 2015年
- 语文课程知识是根据语文课程目的而选择的与言语活动相关的事实、概念、原理、规则、技能、策略、态度等的总称。一般情况下可以这样笼统地对其进行界定,但是涉及语文课程知识的建构时就应对其内涵进行更深入的剖析,因为在建构语文课程知识时需要对知识进行分类。
- 张心科
- 关键词:语文课程知识类型课程知识言语活动课程目的
- 20世纪前期语文课程分合论--兼说“阅读教学”的含义被引量:10
- 2009年
- 与传统语文教育不同的是,现代语文教育中的识字、写字、听说、阅读、写作教学往往是在借助一本由单篇选文组成的课本进行"集成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几项教学相互掣肘,这是造成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一个重要原因。从1902-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至20世纪40年代,关于这几项课程的分与合的探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通过对不同时代关于此问题的观点的梳理、分析,可为当下的语文课程改革提供一个思考的路径。另外,"阅读教学"的含义也需要重新界定。
- 张心科郑国民
- 关键词:语文课程阅读教学
- 重建“空间·会话·冲突”艺术:戏剧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雷雨》为例被引量:6
- 2019年
- 目前戏剧教学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把戏剧当小说,分析“三要素”;把戏剧当散文,进行文本细读;把戏剧当语言研究或口语交际的材料,进行学术探讨或会话训练。在安排教学过程与方法时,将剧本当成“教学文本”,按小说的要素切块拼接;将剧本当成影视文本,播放据此改编的完整影片或影片片段;把剧本当成“线性文本”,侧重讲授和鉴赏。应该认识到戏剧是一种人物在特定的空间里通过会话表现冲突并推动冲突发展的艺术。戏剧阅读教学可分为文本鉴赏和戏剧表演两大步骤。在文本鉴赏环节要围绕寓居空间、历验空间、景观空间和社会空间,分析人物的对话和聚谈,理解人物之间的冲突,探究作者写作的意图。
- 张心科宣琰
- 关键词:戏剧教学会话
- “老大难”:写作教育的百年困境
- 2016年
- 1915年,李元蘅先生曾称:“小学教授之难,莫难于国文,而尤莫难于国文科之作文。”1981年,张志公先生再次感慨:“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是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它为什么会变成语文教学的“老大难”呢?张志公先生接着分析道:“我想,这也许跟对待作文这件事有些不太对头的看法有关系。不太对头的看法必然导致教学中不太合适的做法。
- 戴元枝张心科
- 关键词:写作教育语文教学作文教学教育工作
- 重建“诵读”:诗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前诗歌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在确定诗歌教学内容(含目标)时,没有区分语文和其他学科、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不同,且过分强调"这一类",只重视特殊文体的静态的形式知识的学习。在安排诗歌教学过程、运用教学方法时,一味地提倡反复诵读、涵泳,或一味地切块串讲,或形式上读讲结合而实际上读讲分离。诗歌是一种"个人性"极强的文体。读者对诗歌的理解不可能一次性完成。诗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获得一种审美愉悦并掌握获得这种审美愉悦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基于对诗歌的文体特点、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内容的认识,可以建构一个诗歌诵读教学模型:疏解的读—逻辑的读—审美的读。这个教学模型既能够涵盖情感、意象、意境、手法、风格等诗歌的基本要素,又能将这些要素自然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诵读为主,结合涵泳、评点和讲解;在不同的理解阶段,不同的主体运用不同的方式诵读,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
- 张心科
- 关键词:诗歌教学诵读
- 重回“获取信息”的原点:说明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3
- 2020年
- 目前在确定说明文阅读教学内容时,常把说明文阅读教学当成写作教学,分析说明文写作知识,如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结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而不是教学生获取文本信息的技能;或把说明文当成文学作品(散文)进行阅读教学,鉴赏说明文语言中的审美成分。在安排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时,按说明要素切块安排教学过程,违背了自然阅读的程序;纯粹运用讲解、讨论等教学方法,不利于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应该重回说明文的阅读目的是"获取信息"这个原点,建构一个"获取信息·读写分离·问做促读"的说明文阅读教学模型。
- 张心科
- 关键词: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