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永红
-

-

- 所属机构:湘潭大学法学院
- 所在地区:湖南省 湘潭市
- 研究方向:政治法律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吴茵

- 作品数:8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司法 犯罪化 故意杀人罪 教唆自杀 新论
- 孙涛

- 作品数:11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
- 研究主题:极限学习机 变压器 故障诊断 油浸式变压器 优化算法
- 张万顺

- 作品数:4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刑法保护 当下 泛道德化 犯罪分子 性权利
- 杜雄柏

- 作品数:86被引量:102H指数:5
-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犯罪学 违法犯罪 刑事政策 实证研究 防治腐败
- 段启俊

- 作品数:43被引量:194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疑罪 刑法 犯罪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疑罪从无
- 刑事领域涉性评价“泛道德化”倾向批判——以当下中国大陆为视阈被引量:1
- 2008年
- "泛道德化"之不可取早已成为社会共识,然而,在当下中国大陆的刑事领域中,涉性的立法、执法、司法活动以及学术研究,都存在着严重的"泛道德化"倾向,这种倾向与科学、理性的精神背道而驰,亟待矫正。涉性评价的"泛道德化"倾向之祛除,将依赖于公民的性权利得到正视、强调及落实。
- 张永红张万顺
- 关键词:泛道德化性道德性权利
-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若干问题研究被引量:14
- 2004年
-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是刑法增设的一个新罪名,关于其理解和适用都存在一些争议和难点。本文从剖析理论和实践中的分歧出发,对本罪主体范围的界定、客观方面的认定、本罪与近似犯罪的区分以及本罪认定中的一罪与数罪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 张永红
- 关键词: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罪构成
- 刑事政策的导向功能及其限制
- 作为国家和社会对付犯罪的方略,刑事政策在犯罪控制大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事执行都要受到刑事政策的指导与调节。本文对刑事政策导向功能的前提、内容及其限制进行初步研究。
- 杜雄柏张永红
- 关键词:刑事政策
- 文献传递
- 国家秘密刑法保护的完善被引量:2
- 2008年
- 我国现行刑法中涉及国家秘密的犯罪共有5个条文9个罪名,其构建起来的保护国家秘密的刑法体系并不完善,存在着犯罪归类不合理、保护对象不周全、行为方式有遗漏、犯罪主体不全面的缺陷,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国家秘密的刑法保护,应该进一步完善刑事立法。
- 张永红张万顺
- 关键词:刑法保护
- 酌定减轻处罚刍议被引量:20
- 2007年
- "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并非酌定减轻处罚的适用条件,"案件的特殊情况"也不限于"涉案的特殊因素",而应包括"案件的一般性情节"。酌定减轻处罚的适用程序过于严格,带来诸多弊端,应取消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要求,将其适用权交由各级法院的审判委员会行使。酌定减轻处罚既可是刑期的减轻也可是刑种的减轻,但不能减至法定最低刑,更不能减至免除处罚;酌定减轻处罚并不以‘减一格’为限。
- 张永红孙涛
- 社会正义的司法演绎——李万春案件的法理评析
- 2010年
- 正义是社会的价值追求,法是社会正义的表达,正义的刑罚是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利益最大化要求的刑罚。李万春死刑二审案件的正确办理,切实落实了国家"少杀、慎杀"的刑事司法政策,揭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实现依法裁决和社会正义的价值认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张永红吴茵
- 关键词:社会正义民意司法为民
- 双重身份者犯罪身份的认定
- 2015年
- 行为人既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又有非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身份,其犯罪时究竟利用了何种身份,是实践中的一个难题。在双重身份者利用身份实施的犯罪中,认定其犯罪身份,应以其行为时所从事的活动内容是否属于国家公务作为基本标准,而在具体认定时,则应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准确把握行为人涉嫌犯罪的行为;明确行为时所从事活动的内容和性质;严格坚持'事实存疑有利于被告'的原则。
- 张永红陈文忠
- 关键词:双重身份
- “刑罚反制”初论被引量:7
- 2011年
- 在罪刑关系上,学界长期以来强调罪对于刑的制约作用,而忽视了刑对于罪的决定作用。刑罚对犯罪的成立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刑罚反制。刑罚反制的根据在于刑罚具有相对于犯罪的独立性、刑罚与犯罪具有相互依存性、刑罚与犯罪之间的联系具有复杂性以及刑罚目的对手段具有制约性。刑罚反制不仅体现在刑法观念中,而且体现在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中。
- 张永红吴茵
- 关键词:犯罪刑罚罪刑关系
- 论绑架罪的既遂标准
- 2009年
- 关于绑架罪的既遂标准,理论界存在"犯罪目的实现说"、"目的行为完成说"与"绑架行为完成说"的分歧。因为犯罪既遂的判断应以"构成要件说"为准,而绑架罪在客观方面又只需具有绑架他人的单一行为,所以绑架罪既遂的标准应是绑架行为的完成。
- 张永红王东晖
- 关键词:绑架罪既遂标准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行为对象被引量:6
- 2008年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行为对象是"犯罪所得"与"犯罪所得收益"。"犯罪所得"与"犯罪所得收益"中的"犯罪"是刑事实体法意义上的犯罪,不限于财产犯罪。"犯罪所得"是他人既遂犯罪行为之所得,是犯罪行为直接之所得,转化物、交易物、具有有形载体的财产性利益以及部分违禁品都可以成为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是犯罪所得所产生的孳息,包括犯罪所得产生的天然孳息与法定孳息两类。
- 张永红徐锐
- 关键词:犯罪所得赃物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