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上德
作品数: 41被引量:94H指数:5
  • 所属机构:中山大学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文学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康保成
作品数:146被引量:67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佛教 傀儡戏 戏曲 戏剧 戏剧形态
黄仕忠
作品数:69被引量:27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国古文献研究所
研究主题:戏曲 杂剧 传奇 戏曲研究 戏曲史
邓骏捷
作品数:43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澳门大学
研究主题:澳门文学 校书 诗词 《说岳全传》 《汉书·艺文志》
吴观澜
作品数:3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
研究主题:黄庭坚 明人 两汉时期 小品文 晚明小品
洪哲雄
作品数:12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
研究主题:演义小说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 明末 明朝末年
从粤剧剧目发展史的遗留问题看林榆剧作的示范意义被引量:1
2019年
林榆(1920-),广东东莞人,是一位资深的文化干部、戏剧工作者和剧作家。本文试图将林榆的粤剧剧本创作置于“粤剧剧目发展史”的维度上来考察,思考林榆的成功之道,论述林榆剧作的若干特色,以林榆的剧作和林榆的自述相比照,以期引起粤剧界、学术界对于林榆及其剧作所具有的“粤剧史意义”的关注和进一步研究。如今,粤剧的生存环境在它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10年里是越来越好,人们在高度重视和期待着粤剧会有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质量的剧目上演。我们借由对林榆粤剧剧作的研讨,以便突显林榆剧作既与时俱进又不失粤剧“本色”的价值所在,或许对回应粤剧“怎样发展”的问题不无裨益。
董上德
关键词:雅俗之辨
论叙事样式在同一题材格局内的转化机制——以包公“勘双钉”故事系列为例
同一母题之下的系列故事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一个母题可以“孳乳”出一系列的故事,而这一系列的故事在其流传过程中又可以“转化”出不同的叙事样式;这样的“转化”往往以“捏合”为主要手段,而“捏合”又不是随便的“...
董上德
关键词:孳乳捏合
关汉卿处理柳永题材的叙事策略——从《谢天香》的“疏漏”说起被引量:1
2009年
关汉卿的杂剧《谢天香》属于"柳永题材"的范畴,有学者认为它存在着明显的"疏漏",有不合情理的地方。本文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这一作品,联系古代叙事文学中柳永形象的文化意义,认为所谓"疏漏"其实是剧作家独特的叙事策略。这一叙事策略的背后所反映的是元代知识分子的一种特定心态。
董上德
关键词:关汉卿叙事策略
稀见传奇《大造化》初探——兼谈岳家小将故事的衍生问题
2013年
传奇作品《大造化》,今存清抄本,藏于国家图书馆。由于稀见的关系,学术界对此传奇似乎尚欠关注。本文对作品的抄写年代、抄本面貌做了辨析,又对其故事结构做了认真的分析。在此基础之上,认为剧中的岳家小将故事既是民间英雄崇拜观念的产物,也是"宗法制度"背景下民间大众意欲延续英雄的家族荣耀的文学想象;并指出《大造化》的故事形态显得相当特别,它既不是纯粹的岳家小将故事,又非纯粹的婚恋故事,不按像李渔那一类戏曲作家的惯常结构手法来构思全剧,在此"不拘一格"构思的背后隐含着清代前期民间剧作家对"后岳飞时代"的某种独特认知。
董上德邓骏捷
论元杂剧的文体特点被引量:8
1998年
元杂剧是一种独特的文体。相对于诗词及散曲而言,它具有叙事性;相对于汉魏小说、唐人传奇、宋元话本而言,它具有明显的抒情色彩。它是一种融合了叙事艺术与抒情艺术的文学体式。过去,人们研究元杂剧的文体特点,往往强调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四折一楔子”的结构模式,一是以北曲演唱的曲牌联套体的音乐体制,一是曲词、宾白、科泛三者合一的文字构成,一是一人主唱、众人相辅的角色配置,一是模拟人物声口的代言体叙事。我们认为,以上种种,是元杂剧体式的外在特点。若从元杂剧文本的内在构成看,尚有诸种特点值得探究。本文拟就此做初步的论述。
董上德
关键词:文体特点宾白元刊本剧曲
雅部的衰落与“不完整的戏剧性”之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清中叶以后,雅部走向衰落,其深层次原因恐怕与古代戏剧传统中的"曲本位"观念影响下出现的"不完整的戏剧性"密切相关。其极端表现是"有曲无戏",或者呈现为散文化叙事、小说化叙事,而不是内含戏剧之必备要素的完整的戏剧化叙事。而对非戏剧化叙事的过度"兼容"正反映出古人"戏剧"观念产生了偏颇形态。于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品越来越少,是"雅部"戏的基本事实;而缺乏广泛的影响,与其存在"不完整的戏剧性"有着极大关系。这一点不可不辨,且值得今人反思。
董上德
论叙事样式在同一题材格局内的转化机制——以包公“勘双钉”故事系列为例被引量:2
2010年
同一母题之下的系列故事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一个母题可以"孳乳"出一系列的故事,而这一系列的故事在其流传过程中又可以"转化"出不同的叙事样式;这样的"转化"往往以"捏合"为主要手段,而"捏合"又不是随便的"编造",它必须与特定的叙事样式相适应;所"捏合"出来的故事必定被特定的叙事样式"格式化"。于是,同一个故事被一次一次地"格式化",就产生出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叙事样式。不同叙事样式的故事尽管来自同一个"祖宗",由于编故事的人谙熟叙事样式在同题材格局内的转化机制,这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各有不同的面貌,具有"陌生化"的效果。这是同一个"故事"可以生生不息的奥秘。
董上德
关键词:孳乳捏合
面向大众的古代学问——读“刘逸生小札系列
2000年
董上德
关键词:书评唐诗宋词古代文学
《李泌传》与《邯郸记》——管窥汤显祖的历史意识与时代感受的交互关系
2016年
文章由《邯郸记题词》而注意到李泌及《李泌传》,进而得知汤显祖刻意建构出《李泌传》与《枕中记》二者的"相关性";但问题并非止于此,原来,《李泌传》与《枕中记》存在"错位"关系,这些"错位"却被汤显祖借用了,让他在改编《枕中记》时找到了创作新的故事情节的"抓手",以此寄寓他对历史、对人生的独特思考。文章认为,汤显祖在万历二十九年撰成《邯郸记》传奇,此剧成为"临川四梦"的"收官"之作,如要研讨其意义,不能局限在"小说—传奇"这种文体转换模式中去寻找,应从汤显祖的历史意识与时代感受的交互关系来看《邯郸记》的特殊意义。
董上德
关键词:汤显祖历史意识
命运犹如迷宫的《长日入夜行》——试论奥尼尔的人生悖谬感
1998年
《长日入夜行》是奥尼尔的自传体剧作。作品人物的命运总是与美好愿望作对,不管回首往事,还是面对现实,他们都似乎走不出命运的迷宫。文章提出了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
洪哲雄董上德
关键词:奥尼尔命运自传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