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永春
-

-

- 所属机构:吉林大学
- 所在地区:吉林省 长春市
- 研究方向:历史地理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李玉君

- 作品数:68被引量:86H指数:5
-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金代 金朝 辽代 墓志 民族融合
- 厉永平

- 作品数:9被引量:1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基督教 仁爱 儒学 邪教 现代宗教
- 赵燕

- 作品数:2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 研究主题:班固 经济思想 金史 西方学者
- 玄花

- 作品数:12被引量:30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 研究主题:明朝 辽朝 外交礼仪 外交 怀柔政策
- 张喜丰

- 作品数:8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 研究主题:正统 英语教学 中式英语 二语习得 炎黄子孙
- 国家形成理论的新探索——评《中国北疆古代民族政权形成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赵永春
- 关键词:意识形态民族主义
- 金章宗对宋政策论析被引量:1
- 2011年
- 金章宗即位以后,继承了金世宗时期"内安民,外和好"的治国政策,积极主张与宋朝和平相处。在与宋朝交往过程中,不惹事,不怕事。在一些小事上,少计较,多包涵,小心翼翼地维持宋金和好关系,但在有关国体的交聘礼仪、岁币和领土等大事大非的问题上,则绝不含糊,据理力争,不后退半步。当宋人采取不友好态度,出兵来伐之时,也不手软,仍以坚决态度予以反击,并保持了金人对宋斗争的不败记录,终于与宋人重新签订了有利于金朝的"嘉定和议",继续与宋朝保持和平相处的关系。
- 赵永春夏莉
- 关键词:金朝
- 提高国民素质和选拔各民族各阶层人才的有效途径——读《金代教育与科举研究》引发的思考与启示
- 2020年
- 兰婷教授《金代教育与科举研究》一书,对金代"尊孔崇儒""发展女真民族文化教育"和"任用士人推行汉法"三大文教政策指导下的汉式教育和女真教育、汉式科举和女真科举两大教育科举体系以及教育与科举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讨论和研究,不仅揭示出金代教育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培养国民国家认同意识和提高国家建设及其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和途径,科举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增强人才选拔客观性、实现社会各民族各阶层人才流动、丰富国家管理智慧的比较有效的手段和途径等观点,还论述了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从中可以获得某些历史启示。
- 赵永春
- 金代孝文化发展特点探析被引量:1
- 2019年
- 金代孝文化经过几代人的建设,逐步形成了崇孝的社会风气。金代孝文化主要是在沿袭《孝经》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孝行内容丰富、尤重以忠为孝、各民族争相崇孝、意欲比隆汉唐、精华与糟粕并存等特点。金代孝文化,虽然对《孝经》所倡导的孝文化有所弘扬,对金代社会道德建设、改善社会风气和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存在倡导愚孝和愚忠的弊端。
- 赵永春刘月
- 关键词:金代孝文化
- “兀术不死,兵革不休”考辨
- 2005年
- 有人认为“兀术不死,兵革不休”,其实是一种误解。金兀术并没有一味主战,而是经历了一个由主战到主和的转变过程。在天会八年(1130年)以前,他是一位积极主张攻宋的“狂热”分子,之后,开始向主和方面转化,到了金熙宗即位以后,基本上完成了这一转化。天眷元年(绍兴八年,1138 年)宋金初步达成和议以后,兀术又撕毁和约,重新发动侵宋战争,其目的是为了收回河南陕西一带土地,并非是在对宋议和的目标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而是主张在有利于金朝的条件下与宋朝达成新的和议。“绍兴和议”以后,兀术主张与宋朝保持和好。兀术这种并非一味主战,也非一味主和的两手并用的对宋政策,使他获得了成功,但也损害了宋朝人民的利益。
- 赵永春
- 关键词:金朝宋朝主战宋金关系
- 试论金人的“中国观”被引量:42
- 2009年
- 金人进入中原,即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但他们并没有将辽、宋排除在"中国"之外,实际上萌生了多统意识,即比较宽泛的"中国"意识,或称"大中国"意识。后来,金章宗虽然想放弃继辽之统,但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继辽、继宋以及不论所继等不同意识在金人中仍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之上,修端等人提出了以辽史和金史为《北史》、北宋史为《宋史》、南宋史为《南宋史》的修史方案,正式提出了宋、辽、金均为"正统"的多统思想,为元朝宋、辽、金"各与正统"思想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 赵永春
- 关键词:金人正统
- 关于辽金的“正统性”问题——以元明清辽宋金“三史分修”问题讨论为中心被引量:6
- 2013年
- 辽宋金对峙时期,宋人自称"中国"、自称"正统",辽人和金人也自称"中国"、自称"正统"。元人自从议修辽宋金三史之始,就围绕着纂修义例问题,展开了长达百余年的激烈争辩,绝非仅仅是史书编纂体例问题,而是有关辽宋金"正统性"的大问题。直至元朝末年,由脱脱拍板,最终确立了辽宋金"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的修史方案,承认了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明清时期,有人反对辽金的"正统性",也是围绕着辽宋金"三史分修"问题展开。明朝确实有人试图通过颠覆辽宋金三史"各与正统"的"正统体系",否定辽金的正统地位,但并非是"普遍否认辽金正统",这从明朝官方未支持有关重修宋史的建议、并由国子监主持刊行包括《辽史》和《金史》在内的中国正史"二十一史"就能看出来。清朝统治者无论是在坚持北方民族王朝立场阶段还是从北方民族王朝立场转向中国大一统王朝立场之后,都承认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这从乾隆皇帝并没有"抑辽金",允许四库馆臣在编修《四库全书》时持辽宋金"各与正统"的观点,以及钦定了包括《辽史》和《金史》在内的中国正史"二十二史"、"二十三史"和"二十四史"等方面也能看出来。民国以后对辽金"正统性"的认识曾有所反复,但很快就转到承认辽宋金"三史分修""各与正统"的立场上来。说明逐渐强化"华夷之辨",并按照"尊夏贱夷"思想区分正统和非正统,并不能从一个侧面彰显出近千年来华夷观念的演变轨迹,而逐渐淡化"华夷之辨",倡导"华夷一体",主张华夷互相吸收,逐渐否定单一的汉文化选择而强调多元文化选择,才能从一个侧面彰显出近千年来华夷观念的演变轨迹。
- 赵永春
- 关键词:辽金元朝明朝
- “澶渊之盟”对宋金和战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宋辽"澶渊之盟"签订以后,不仅为宋辽人民提供了100多年和平相处的局面,也对宋金和战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澶渊之盟"的"求和"精神被宋徽宗、宋钦宗和宋高宗视为处理宋金关系的典范,但在如何实现"和平"的问题上,宋朝君臣们则认识不一,一些大臣主张仿效"澶渊之盟""胜而后和"的精神,坚持抗战,以战促和。宋高宗等人则从消极方面吸取"澶渊之盟"的经验,不惜屈己求和,终于在"胜而后和"的情况下,与金人签订了"绍兴和议"。应该说,"澶渊之盟"的积极意义十分深远,但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等君臣从消极方面去吸取"澶渊之盟"的经验和教训,是不应该肯定的。
- 赵永春
- 关键词:澶渊之盟
- 元朝兴衰的历史启示被引量:2
- 2007年
- 人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其实,这一历史启示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中国历史上的辽金元政权就曾创造过“落后打败先进”的光辉业绩,但到了他们变后进为先进的后期以后,又被新兴的尚处于落后阶段的女真、蒙古和起义军所打败。蒙元初兴之时,能够以一个落后的政权打败先进的金、宋等政权,横扫欧亚,所向无敌,并非完全依靠其建有一支数量可观的骑兵队伍,而是因为那时的蒙古人具有一种为国忘家,同甘共苦的艰苦奋斗精神;具有上下一心,团结奋战的民族凝聚精神;具有严格管理,惟才是用,论功行赏的公平精神。到了元朝变后进为先进的后期以后,不堪一击,就是他们丧失了这些民族精神,变得贪图享受、腐化堕落了,是元朝逐步走向腐朽的必然结果。从元朝兴衰的历史中,完全可以看出,并非是“落后就要挨打”,而是“腐败就要挨打”,我们应该牢记这一沉痛的历史教训。
- 赵永春张宏
- 关键词:元朝兴衰历史启示
- 基于Kalman滤波的车辆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
- 汽车已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汽车整体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尤其是对汽车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这两个性能的要求格外突出。悬架系统对于汽车整体性能的提高,尤其是对乘坐舒适性和操纵...
- 赵永春
- 关键词:主动悬架最优控制联合仿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