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光龙
-

-

- 所属机构: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周亦武

- 作品数:191被引量:1,012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
- 研究主题:法医病理学 尸检 法医毒理学 猝死 脑挫伤
- 李洋

- 作品数:20被引量:62H指数:6
- 供职机构: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 研究主题:法医病理学 尸体 法医遗传学 急性心肌梗死 MICRORNA
- 贾冬梅

- 作品数:15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
- 研究主题:法医病理学 脑挫伤 大鼠脑挫伤 巢蛋白 法医鉴定学
- 王坚

- 作品数:30被引量:120H指数:6
- 供职机构: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 研究主题:法医人类学 周岁 中国汉族 法医学 DNA提取
- 武斌

- 作品数:20被引量:37H指数:7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公安局
- 研究主题:尸体 PMCT 法医病理学 颈内动脉 椎动脉
- 阿托品中毒尸检报道1例
- <正> 1 案情资料某男,农民,40岁。某日8时许突发上腹部疼痛、呕吐伴腹泻,经输液治疗至第三天仍无明显好转,次日13时到当地卫生院就诊,查体:T 35.8℃、R 19次/min、HR 64次/min、BP 150/10...
- 何光龙周亦武贾冬梅李光涛冯伟臣
- 文献传递
- 载脂蛋白E与脑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6年
- 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 in E,apo E)在脑损伤愈后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损伤后不同时段,apo E含量及出现部位均呈现一定的波动性,而这些问题对探讨脑损伤的治疗及在法医学中推断脑损伤时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现就这些问题的相关研究作一概述。
- 何光龙周亦武刘良贾冬梅戴甲培徐小虎
- 关键词:法医损伤学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创伤性脑损伤
- 人咬痕形态学同一认定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1
- 2021年
- 在法医学实践中,牙齿是造成人体损伤的一类特殊工具,以牙齿印痕(咬痕)为显著表现,人牙齿及齿列具有结构相对稳定性和特征个体差异性,咬痕可间接反映此类特征。相关研究表明,人咬痕具有同一认定条件,能够实现个体识别,可为侦查认定或排除犯罪嫌疑人提供技术支撑,为法庭审判提供证据支持。目前,关于人体上咬痕形态学同一认定的方法较多,但受人体皮肤等软组织结构、咬合面、咬合力、人体运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咬痕很难准确反映牙齿及齿列特征,往往仅展示部分特征,造成同一认定条件不佳,个体识别准确率较低。因此,有必要正确认识人体上咬痕的特征反映能力与价值,正确对待和利用人咬痕同一认定及法医检验鉴定。
- 杨超朋吕途武斌周宇驰田雪梅何光龙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法医人类学
- 大鼠脑挫伤后脑组织β-APP表达的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CNS内β-APP蛋白表达时空性规律。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致大鼠脑挫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伤后β-APP蛋白在不同时间(0.5h、2h、6h、12h、24h、3d、7d、14d)的表达情况,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作定量统计分析。结果(1)皮质内β-APP蛋白在伤后表达呈一定波动性,0.5h表达明显增加后,逐渐下降,12h降至最低,低于对照组,随后再次表达增加,3d达高峰;(2)伤后24h海马区β-APP表达开始逐渐下降,3d降至最低,14d回到对照组水平;(3)齿状回(DG)内β-APP蛋白在伤后12h低于对照组。结论实验性脑挫伤后皮质β-APP表达时序性规律可为脑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指标,但海马区及DGβ-APP变化规律在脑损伤时间推断方面价值不大。
- 何光龙贾冬梅周亦武孙来晶邓伟年戴甲培刘良徐小虎
- 关键词:脑挫伤Β淀粉样前体蛋白法医病理学
- HSP70表达与脑挫伤经过时间的关系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不同时间内HSP70蛋白表达的变化关系,探讨其与脑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自由落体撞击大鼠脑挫伤后HSP70蛋白在伤后不同时间(0.5h、6h、12h、24h、3d、7d、14d、28d)表达情况。结果0.5h伤侧皮质挫伤灶周围HSP70阳性细胞表达开始增强,12h达高峰,24h降至较低,3d又再次升高,以后逐渐下降,28d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HSP70免疫组化染色可以作为法医学推断早期脑损伤时间的敏感性指标之一;HSP70可作为判断脑损伤是否存在及区分生前和死后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 贾冬梅何光龙孙来晶肖爱武周亦武刘良
- 关键词:脑挫伤热休克蛋白70法医病理学
- 尸体脑血管造影方法的初步探究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初步探究尸体脑血管造影方法。方法新鲜尸体4例,经过CT全身扫描及常规颈部、胸部、腹部解剖后,使用医用加压器或手动注射两种注射方法,通过单侧颈内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双侧椎动脉三种灌注途径,向颅内血管灌注水溶性碘造影剂。对灌注后尸体大脑再次进行CT扫描,比较两种注射方法以及不同血管灌注途径的脑血管造影效果。结果使用医用加压器或手动注射方法并通过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灌注途径,均可以获得相对完整的脑血管影像,而其他血管灌注途径所获得脑血管影像欠佳。结论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灌注途径,可以实现较好的尸体脑血管造影。
- 武斌李阳李洋夏志远胡晓飞吴永波李亚腾武斌何光龙李建军
- 关键词:颈内动脉椎动脉碘海醇
-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肋骨骨折智能检测技术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将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技术应用到人体肋骨骨折识别,实现人体肋骨骨折智能检测,提高法医肋骨骨折诊断效率。方法采集3143例人体胸部X线数字影像(2602例用于训练,541例用于测试),标注肋骨骨折特征点,通过多层网络堆叠,分层、分级主动学习原始数据高度抽象的特征表述,并将此特征反馈至检测器进行骨折检测,输出骨折位置及相应置信度。结果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肋骨骨折检测准确率在90%以上。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肋骨骨折检测准确率较高,可用于辅助法医进行肋骨骨折识别诊断、检验鉴定等,本研究可为人体其他部位骨骼损伤智能检测提供参考。
- 杨超朋赵俊彦何光龙王坚刘力刘华刘凡张磊磊
- 关键词:肋骨骨折智能检测
- 多层螺旋CT鉴定射钉枪盲管创1例被引量:9
- 2020年
- 多层螺旋CT(multisliecs helieal CT,MSCT)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在法医检验领域,死后CT扫描作为虚拟解剖技术的主要手段,以其无损性、精准性及可重复性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法医学者的认可和重视[1-3],在枪弹创的法医检验中,对射入口、射击距离、射击角度等鉴定要点的准确判断是鉴定的关键,由于弹头对组织的强大破坏力,创道复杂多变等因素影响,给解剖检验带来难度,国外有文献报道利用多层螺旋CT检验枪弹创[4],国内相关研究报道较少。
- 李阳武斌李洋王坚胡晓飞马燕山李建军何光龙
- 关键词:CT扫描枪弹创3D重建
- 实验性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利用HE染色、银染和β-APP免疫组化染色确认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利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面扫描成像技术检测弥漫性轴索损伤区域酰胺Ⅱ带的光谱分布情况,得到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红外光谱数据,绘制红外光谱病理图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酰胺Ⅱ带红外光谱吸收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红外光谱病理图像中酰胺Ⅱ带的高吸收区与弥漫性轴索损伤区符合。结论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可对弥漫性轴索损伤进行病理形态学诊断。
- 杨天潼何光龙孙婷怡张海东曹洪林李玲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弥漫性轴索损伤傅里叶红外光谱
- 弥漫性轴索损伤实验装置的研制及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自行研制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致伤装置,并利用该装置成功复制动物模型。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瞬时旋转加-减速致伤装置,使家兔头部在冠状位逆时针加速旋转90°,后瞬间减速运动停止,并于伤后6h、12h、24h3个时相点处死,取材、石蜡包埋,行HE染色、镀银染色及β-APP免疫组化染色,以观测神经轴索的损伤特征。结果致伤后家兔行为和脑组织病理学特征均符合弥漫性轴索损伤表现,大脑中线结构附近(脑皮质下、胼胝体及内囊)出现点灶状出血和斑片状β-APP阳性着色等神经轴索的损伤。结论瞬时旋转加-减速致伤装置可以成功复制弥漫性轴索损伤动物模型,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强的特点,且通过更换不同规格的扭矩弹簧可适用于其他中小型动物。
- 何光龙孙溢赵艳
-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家兔法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