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骐
作品数: 21被引量:100H指数:6
  • 所属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汤光宇
作品数:224被引量:2,064H指数:15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骨质疏松 MRI X线计算机 骨密度
赵文荣
作品数:42被引量:211H指数:10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CT MRI诊断 乳腺癌 MR 不典型肝脓肿
彭屹峰
作品数:74被引量:227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摇摆曲线 成像 技术应用 小鼠肾脏
顾伟中
作品数:75被引量:387H指数:1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肝癌 栓塞治疗 肝肿瘤 CT X线诊断
刘勇
作品数:85被引量:367H指数:1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骨质疏松 乳腺癌 骨髓 体层摄影术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MR矢状位扫描方法探讨
2010年
目的在MR矢状位多角度下显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最佳显示。方法选择30例双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受栓者,每组均以横断位定位,以髁间窝区域为扫描范围,按6种不同角度进行扫描。第1组:以髌骨前缘作垂线经过髁间窝中心进行扫描;第2—5组:以股骨髁间窝水平后缘连线经髁间窝中点的垂直线做基准线,偏离垂线5°、10、15及20°进行扫描;第6组:以髁间窝水平股骨外侧缘的平行线进行扫描。将各扫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种扫描方式中,第1、3组完全显示前交叉韧带分别为:第1组58.3%(35/60)、第3组61.7%(37/60),两者与其余组有明显差异性。结论膝关节斜矢状位100扫描方式下的前交叉韧带的显示度、清晰度最佳,是临床理想的扫描倾角.同时能清晰的显示前交叉韧带的正常解剖及发现病变,为可靠的诊断提供良好的影像学资料。
阮建萍王骐
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磁共振成像
腹部直接冠状面CT的应用
1997年
探讨直接冠状面CT检查在腹部,尤其在后腹膜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28例腹部疾病病例行直接冠状面CT扫描,并与横断面CT检查作对照。结果:腹部直接冠状面CT检查的定位准确性高于横断面CT(86%vs71%)。结论:腹部直接冠状面CT检查可运用于腹腔、后腹膜腔以及脊柱的检查。DCCT影像可显示病变而无部分容积效应并能显示病变范围及与临近组织的关系。
王骐叶强陈云燕
关键词:腹部CT
成人肠套叠的CT诊断被引量:12
2002年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病理基础与CT表现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 15例成人继发性肠套叠的CT表现及其病理改变。结果  15例成人继发性肠套叠的病因分别为 :结肠癌 9例 ,淋巴瘤 1例 ,转移瘤 1例 ,小肠息肉 2例 ,慢性阑尾炎 2例。 15例肠套叠病人的CT表现为 :靶征、彗星尾征及肾形肿块。结论 CT能很好地显示肠套叠的套入部 。
赵文荣王骐汤光宇
关键词:肠套叠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年人CT
MR冠状位成像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价值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探讨MR冠状位(COR)成像在诊断半月板撕裂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46例经关节镜或手术证实的膝关节半月板撕裂患者的影像资料,分别根据矢状位(SAG)和SAG +COR图像两种读片方式,记录半月板是否撕裂及撕裂的部位、形态,分别计算其检出率。并用三分制法评判两种读片方式对半月板撕裂的确认度。结果 SAG和SAG +COR成像对半月板撕裂的检出率分别为65 .2 % (3 0 / 46)和91.3 % (4 2 / 46)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χ2 =7.69,P =0 .0 0 5 )。SAG +COR比单纯SAG多检出的12例中,6例为体部撕裂,4例为半月板关节囊分离,2例进一步发现了移位的半月板碎片。SAG +COR判断半月板撕裂的确认度也明显高于单纯SAG成像(χ2 =10 .2 2 ,P =0 .0 0 1)。结论 结合SAG和COR两组MR图像进行综合分析,能提高半月板撕裂的检出率。COR图像能更好地显示半月板体部的垂直性撕裂、半月板关节囊分离和桶柄状撕裂。
汤光宇刘勇王骐姚冀平李伟赵文荣
关键词:膝关节半月板撕裂冠状位成像诊断手术证实经关节镜MR图像
CT对胃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2004年
2000年1月至2003年7月,我们收集经CT检查获得病理证实为胃癌的47例,探讨CT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梁军王骐
关键词:CT胃癌肿瘤病理学纤维胃镜
胆脂瘤性中耳炎的CT诊断被引量:17
1995年
目的:评价CT对中耳胆脂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经乳突根治术证实的13例中耳胆脂瘤CT及常规分层片上所见征象,并分别与病理对照各征象的显示率。结果:在CT上显示的中耳胆脂瘤的病理改变为:(1)中耳窦腔内瘤影;(2)瘤周围低密度圈;(3)中耳窦腔骨缘模糊、硬化;(4)中耳窦腔,特别是鼓窦入口扩大;(5)听小骨链破坏。在常规分层片中上述征象显示率明显为低。结论:CT对中耳胆脂瘤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常规检查,且能为手术提供有益而详细的解剖资料。
王骐顾伟中赵文荣
关键词:胆脂瘤性中耳炎影像学诊断病理特点病因肉芽肿
特发性震颤患者双侧丘脑磁共振波谱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应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成像方法研究特发性震颤(ET)患者双侧丘脑的代谢物变化情况。方法:对14名ET患者和8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的双侧丘脑进行1H-MRS检查,计算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的比值,并对患者采用Fahn-Tolosa-Marin震颤评定量表进行评分。结果:ET患者症状较明显肢体的相关侧丘脑较非相关侧丘脑的NAA/Cr值升高(1.63±0.25vs1.56±0.26),ET患者双侧丘脑感兴趣区内NAA/Cr值较对照组双侧丘脑NAA/Cr均值升高(1.63±0.25vs1.49±0.3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患者双侧丘脑并未发现神经元损伤丢失现象,其在该病发生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吴佩军王骐李伟赵文荣彭屹峰汤光宇
关键词:特发性震颤丘脑磁共振波谱
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综述)
2010年
近年来,进展性脑梗死日渐受到重视。多种致病因素相互协同作用引发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从而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目前,进展性脑梗死临床治愈率低,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容易引发医疗纠纷。探究多种致病因素在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早期是行预防性干预,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和途径已成为紧迫的研究课题。进展性脑梗死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房颤、心力衰竭、营养不良等,而多种疾病共同作用决定该病的预后。进展性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与脉压变化、高血糖、发热和炎性因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颈动脉斑块及狭窄、脑水肿等。
王骐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
生脉注射液联合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38例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3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给予生脉注射液与纳络酮治疗(治疗组),并同时对36例病人予以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为7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纳络酮结合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
王骐
关键词:生脉注射液纳络酮
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CT诊断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43对)甲状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29例,甲状腺腺瘤14例。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29例(29对)CT检查发现,弥漫型28个,其中单侧6个双侧22个;局限型30个,其中单发12个,多发18个。结节性甲状腺肿典型CT表现为环形钙化、双环征、病灶内间隔线及壁结节征象。甲状腺腺瘤14例(14对)CT检查发现,病灶均为单侧、单发病灶,典型CT表现为内缘光整的完整强化环(单环征)。结论通过特异性CT表现提高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诊断质量,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方式的选择均有显著意义。
冷永新王骐刘勇沈永菊
关键词:甲状腺良性肿瘤计算机体层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