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崇永
-

-

- 所属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所在地区:浙江省 温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
相关作者
- 赵雅萍

- 作品数:222被引量:909H指数:15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超声检查 超声 2型糖尿病患者 超声双重造影 超声造影
- 吴爱琴

- 作品数:136被引量:580H指数:12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CT诊断 CT
- 程建敏

- 作品数:126被引量:593H指数:13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CT CT诊断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超声双重造影
- 方必东

- 作品数:69被引量:302H指数:10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MRI表现
- 严志汉

- 作品数:306被引量:1,468H指数:20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磁共振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 CT诊断腹股沟斜疝4例被引量:3
- 2005年
- 许崇永赵雅萍虞志康程建敏黄磊
- 关键词:腹股沟CT
- PACS在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高速发展的计算机等高科技直接应用或间接渗透到医学影像,使医学影像学成为目前发展最快的专业领域之一。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支柱科室的影像科,许多医院正在或已经完成数字化建设。我科自2003年12月建设医学...
- 何家维黄磊邹爱国虞志康许崇永
- 文献传递
- 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的肺结核患者165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及常规X线检查。结果多层螺旋CT清楚显示了肺结核的各种CT表现并做出分型。其中肺结核诊断正确率为84.8%,高于X线检查的41.2%,肺内病变部位检出率为97.6%,高于X线检查的46.3%,肺内隐蔽病变部位显示率达100%,高于X线检查的4.8%,分型误诊率为2.4%,低于X线检查的17.0%。各项比较,P〈O.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对各种肺结核做出准确诊断.并能做出诈确分利.
- 叶晓雪许崇永
- 关键词:肺结核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胼胝体发育不全合并脂肪瘤的CT和MRI诊断
- 2008年
- 目的探讨胼胝体发育不全合并脂肪瘤的CT和MRI征象,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胼胝体发育不全合并脂肪瘤30例的临床、CT及MRI表现。结果胼胝体发育不全CT及MRI表现为双侧脑室体部平直、分离,纵裂池增宽间距加大18例,正常弧线消失12例;第三脑室扩大上移至侧脑室之间20例,上抬至大脑纵裂10例,侧脑室三角区与后角明显扩大6例,轻度扩大12例;MRI矢状位示胼胝体体积缩小,发育不全或缺如。合并脂肪瘤CT表现为侧脑室间条带状低密度(CT值-43Hu~-80Hu),边缘见对称性弧形钙化10例,MRI表现为短T1中长T2和高质子密度信号,在各序列上均与脂肪组织信号同步。结论本病在CT和MRI上具有特征性表现,CT与MRI相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MRI具有多维成像能力,优于CT检查。
- 万梦楠许崇永郑显秋曾庆娟方必东周胜法
- 关键词:胼胝体发育不全脂肪瘤磁共振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12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颅脑CT表现分析
- 2005年
- 陈廷港吴爱琴许崇永陈宇孔秋雁
-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颅脑CTCT表现分析围产期窒息脑组织水肿HIE患儿
- 成人胸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防护价值被引量:19
- 2010年
- 目的: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成人胸部应用的可行性和防护价值。方法:对35例近期(2周内)80mAs胸部常规剂量CT检查病例复查者,使用本机设置最低剂量(20mAs)扫描,盲式阅片评判两种扫描剂量图像对病变诊断、图片质量的差异,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mAs从常规剂量80减低到20时,辐射剂量显著降低,CTDIvol从8.64mGy降低到2.16mGy,为原来剂量的25%。对照常规剂量组的诊断结果,低剂量组均能明确诊断,无一例漏诊或误诊。图像质量在常规剂量以优质片为主,低剂量以优和良为主,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说明降低扫描剂量后图像质量有所下降,但不影响疾病的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成人胸部低剂量扫描,对于胸部复查病例,既不影响胸部疾病的诊断,又能显著降低扫描剂量,具有显著的防护价值。
- 郑文龙吴爱琴许崇永严志汉
- 关键词:胸部
- 超声联合MRI诊断中晚期妊娠合并附件扭转的价值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中晚期妊娠合并附件扭转的超声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7年6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中晚期妊娠合并附件扭转患者12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超声及MRI表现特征。结果:12例中,超声探及母体附件区囊性或囊实性包块11例,卵巢增大伴回声不均1例,合并盆腔积液4例。CDFI示包块内及周边有血供4例,无血供8例。5例行MRI检查,均表现为附件区异常信号团块,卵巢蒂扭转呈典型结节征(或漩涡征)2例,三角征2例,悬挂征1例;肿瘤囊壁或分隔不规则增厚3例;囊壁出血2例。术中示2例肿瘤蒂扭转180°,10例肿瘤蒂扭转360°~900°;病理7例肿瘤表面淤血,8例伴出血及坏死,4例合并盆腔积血。结论:中晚期妊娠合并附件扭转的超声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能够为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郭志方必东赵雅萍陈棋毕俊英秦涛吴爱琴许崇永
- 关键词:围产期磁共振成像超声
- 腹膜假性黏液瘤MR诊断(附17例报告)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腹膜假性粘液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假性粘液瘤17例,回顾性分析MR表现。结果:17例中原发瘤为恶性6例,其中卵巢黏液囊腺癌2例,阑尾黏液囊腺癌3例,结肠黏液腺癌1例;良性11例,其中阑尾黏液囊腺瘤5例,阑尾黏液囊肿2例,卵巢黏液囊腺瘤3例,卵巢黏液囊肿1例。17例MR表现为①腹腔内均见直径1.9—30cm大的囊实性肿块,肝脾等实质脏器边缘“扇贝样”或“结节状”压迹5例;②脏器周围、网膜间隙、腹腔、盆腔见大量黏液性腹水;③15例腹膜、大小网膜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呈饼状,肠管受压移位,走行僵硬,厚度1.0—2.0cm不等;④MR信号在T1W上低信号,在T2W上呈高信号;④5例MR增强仅显示囊实性病变的囊壁、网膜、腹膜轻度强化,而囊内病灶无明显强化。结论:MR对显示腹膜假性粘液瘤具有一定的特点,是诊断腹膜假性粘液瘤较有价值的方法。
- 邱乾德许崇永相世峰
- 关键词:假性粘液瘤腹膜磁共振成像
- 原发性肝平滑肌肉瘤的CT检查影像学特征
- 2021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平滑肌肉瘤(PHLMS)的CT检查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4家医学中心[温州市中心医院(3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3例)、温州市人民医院(2例)、乐清市人民医院(2例)]收治的10例PHLMS病人的临床影像资料;男5例,女5例;中位年龄为55岁,年龄范围为41~83岁。病人均行腹部CT检查。观察指标:(1)CT检查情况。(2)治疗和病理学检查结果。(3)随访和生存情况。术后采用门诊、住院及影像学检查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肿瘤复发及病情稳定情况等,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2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量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CT检查情况:10例病人均为单发肿瘤,其中肿瘤位于肝左叶3例,肝右叶7例。10例病人肿瘤长径为8.0 cm(4.5~13.5 cm)。10例病人CT检查平扫结果示7例肿瘤膨胀性生长,呈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肿瘤实质部分呈不均匀低密度,中央见斑片状更低密度区;3例肿瘤浸润性生长,呈斑片状,界限不清楚,肿瘤实质均匀等密度。10例病人CT值为40 HU(23~47 HU)。10例病人中,7例肿瘤膨胀性生长病人CT检查增强扫描动脉期结果示肿瘤实质部分呈不均匀轻度强化3例,不均匀中度强化3例,不均匀显著强化1例;7例病人CT值为68 HU(62~88 HU)。3例肿瘤浸润性生长病人CT检查增强扫描动脉期结果示周边强化明显强于中央区,3例病人CT值为73 HU(67~90 HU)。10例病人中,7例肿瘤膨胀性生长病人CT检查增强扫描门静脉期结果示肿瘤实质部分呈持续渐进性轻、中度强化,密度不均匀,CT值为63 HU(55~78 HU),其中3例肿瘤强化范围扩大,呈融合充填趋势;4例肿瘤中心及周边小片状或结节状强化和网格样强化。3例肿瘤浸润性生长病人CT检查增强扫描门静脉期结果示强化退出,密度不均匀,中位CT值为58 HU(50~62 HU)。10例病人CT检查增强扫描延迟期结果
- 滕陈迪胡明哲叶琼翁晓海许崇永
- 关键词:肝肿瘤平滑肌肉瘤影像学检查
- 健康老年人腰椎多层螺旋CT骨质密度测量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健康老年人腰椎椎体松质骨CT值测量方法和范围,为多层螺旋CT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提供依据。方法 102例60岁以上的健康老年人先行DEXA测量腰椎(L1~L4)和髋部骨密度(BMD)值,然后腰椎多层螺旋CT扫描,每例均取腰3椎体椎弓根层面松质骨按9区法和1区法测量CT值。以DEXA测量BMD值为基础,使用统计学方法比较CT值两种测量结果的差异性,以单侧95%可信区间确定测量指标参考值。结果根据WHO诊断标准,该组病例男性、女性DEXA测量骨密度值均在正常范围内;9区法测量男性、女性CT值为:男性165.4±26.7HU,女性157.7±28.9HU;1区法男性、女性CT值为:男性169.6±27.2HU,女性163.4±29.3HU;两种测量方法CT值均数和标准差无统计学差异。决定采用1区法数据,腰3椎体椎弓根层面松质骨CT值下限为男性124.9HU,女性115.2HU。结论腰椎椎体松质骨的CT值测量是对腰椎骨质密度改变较为敏感的方法,确定健康老年人群腰椎椎体松质骨CT值范围,有望为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症提供有力的依据。建议男性CT值<120.0HU,女性<110.0HU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 吴爱琴郑文龙许崇永严志汉代敏余清
- 关键词:腰椎CT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