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斌
-

-

- 所属机构:武夷学院中文系
- 所在地区:福建省 南平市
- 研究方向:文学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袁勇麟

- 作品数:130被引量:102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散文 文化创意产业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管窥 香港文学
- 论杨少衡“党校”小说系列:兼及近期官场小说的限度与可能被引量:1
- 2011年
- 党校系列塑造"铁三角"官员形象,未跳脱圈子文化;而干部的带病提拔,集中了情感与制度、才能与道德、用人标准的较量,未突破官场小说发展限度。《无处逃遁》释放新可能,以官员"抑郁症"为隐喻,提供新视域,超越个人经验返观官员生活,批判官场生态,呈现最生动、真实、鲜活的中国式官员经验,贡献新的开掘疆域与审美向度,是对官场文学的丰富。
- 廖斌
- 关键词:官场小说
- 革命/现代中国的冲突与融合:当代工农业题材小说的政治经济学考察
- 2013年
- 1949年初期"合作化"运动在当代文学的镜像中,主要有《不能走那条路》、《山乡巨变》、《创业史》、《暴风骤雨》等,它们在"文史互证"和历史的罅隙中,映衬出"合作化"运动的另一图景:在"剪刀差"和工业对农业的汲取后,农村以"反哺"姿态被置于从属与牺牲的位置,一盘散沙式的农民被合作化浪潮推涌进集体,经济话语逊位于革命话语,农民个体的首创精神与生产、生活自主性受到宰制,特别是农民作为政党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角色弱化。
- 廖斌
- 关键词:革命话语政治经济学小说代工
- 面向与特质:论《文讯》杂志的文学研究
- 2012年
- 《文讯》是台湾当代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成就文学"档案馆"、"研究院"、"资讯站"三位一体的要角,忝为世华文学重镇。它对文学研究系统规划、设计周详,开展文学史料、台湾文学、大陆文学、世华文学研究,扮演引领风潮角色;时间上,有短、中、长期规划和目标,讲究长线投资和短期收益;空间上,立足本岛,开发台湾文学新畛域,整编世华文学各支流。
- 廖斌
- 关键词:《文讯》文学研究规划设计
- 学士、谋士、隐士与士人身份的三维结构——以《沧浪之水》为例对当代官场小说中知识分子的身份谱系学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阎真是当代官场小说的旗手,“通过一部《沧浪之水》在官场小说写作中力拔头筹”。该小说以某省卫生厅的官场博弈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池大为从知识精英到官僚的身份转变,揭示了官场文化对精英知识的腐蚀,抒写了知识精英身份认同的焦虑和人格分裂痛苦的心灵历程。有评论家指出,
- 廖斌
- 关键词:《沧浪之水》官场小说知识分子学士谋士
- 台湾《文讯》杂志的文学角色担当与刊物的品牌化活动
- 2009年
- 《文讯》是台湾当代最负盛名的文学杂志之一。创刊二十五年来,以文学史料整理保存、文艺评论、文学研究为办刊目标,记录和见证了台湾当代文学的发展。在艰难的办刊过程中,本着"重建文艺伦理薪传文学智慧"的精神,以十分活跃的文化个性和运动性的作业范式,创设了"文艺界重阳节敬老联谊活动"、"青年文学会议"两大品牌,并动员了台湾文学场域的各种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届次化、社会化、品牌化的办刊特点,在全民拼经济、文学边缘化的台湾社会,自觉承担起文学资料建设与服务中心、文学研究规划院、文艺界人士联谊会等多种角色,赢得了台湾文艺界的普遍赞誉。
- 廖斌
- 关键词:办刊策略
- 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质及其在当代小说史的地位和作用
- 该文认为新写实小说是社会转型期,文学自我调整和重回大众的过度与策略,它是小说嬗变的历史概念和审美形式,是一种混浊的文学现象.它是在顺承基础上逆反的心态中,延续先锋文学的血脉,改良深化现实主义传统,有独特美学风格,同时它糅...
- 廖斌
-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审美特质
- 文献传递
- 分层与流动:新世纪乡土文学中农民的阶层意识与现代体验被引量:1
- 2019年
- 新世纪乡土文学对农民的阶层意识嬗变进行描绘:在20世纪90年代的流寓文学中,原子化的农民遭遇的是个体性身份认同危机,新世纪后循着这个理路自然发展出群体性的阶层认同困惑。农民从城乡差别中生发出抱团意识、阶级观念、怨恨情绪,在阶层流动中经历自我矮化、隔离和固化。农民懵懂的经验感受逐渐演化为自觉不自觉的阶层体认与实践,农民为实现正常阶层流动,正进行着艰难的再社会化。这是农民之于阶层意识的现代创伤体验,需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 廖斌
- 关键词:农民阶层意识嬗变
- 论方方《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的社会意义被引量:5
- 2014年
- 高加林、孙少平、涂自强勾勒出1980年代以来乡村蚁族形象谱系及其奋斗史。当代乡村青年正经历从强者奋斗到向下的颓败和逆来顺受的甘心认命;他们的挣扎与时代高度偶合与同构。涂自强身上,浓缩一类乡村蚁族的命运,折射社会转折处的隐忧和时代前行之殇。涂自强式的运命,表明乡村青年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呈现打工化、蚁族化、飘浮无依的时代特征和群体面貌,这需要社会更多的关爱与帮助。
- 廖斌
- 承认政治、革命暴力、反腐镜像:以《饭事》为中心的考察
- 2010年
- 《饭事》呈现近期官场小说以小驭大、洞幽烛微的特点和官场的普遍"乱象"。它设置了一个隐喻反讽和隐形结构。首先,以饭事隐喻革命正义属性的溃败,揭示了官场权术思维的全面渗透对革命/政治的戕害,真实映照出当前大众的政治文化心理。将革命通约为吃饭,不啻是对某些现实的讽刺。其次,在"廉政模范"的闪亮登场和衰变递减中,暴露了不为人知的贪腐和惨烈的官场斗争。这种肯定/否定、看/被看的隐形结构,既表明民众对腐败的痛恨,更展示了对反腐的热切期盼。文本强烈的"间离"效果给读者极大的反思空间。
- 廖斌
- 关键词:官场小说反腐败
- 从《官场》到《沧浪之水》——论官场小说在新时期的深化与发展被引量:4
- 2007年
- 廖斌
- 关键词:《沧浪之水》官场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文学《苍天在上》官本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