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华民
作品数: 120被引量:1507H指数:19
  • 所属机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冯元
作品数:54被引量:229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社会工作 流浪儿童 社会治理 社会福利 流浪儿童救助
刘玉兰
作品数:31被引量:318H指数:11
供职机构:常州大学
研究主题:社会工作 流动儿童 抗逆力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工作专业
同雪莉
作品数:40被引量:235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抗逆力 家庭 留守儿童 抗逆 人格特征
黄叶青
作品数:19被引量:329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航海学院外语学院
研究主题:福利国家 社会政策 福利 福利多元主义 劳动力市场
范慧
作品数:7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福利 社会工作 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福利制度 共享
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福利制度创新论析被引量:7
2019年
人的需要历来是社会福利制度设计的基础与核心。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转移引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类需要发生转变,带动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在原则和路径上的双重创新。社会福利制度应在"高度、适度、精度与梯度"四维一体创新原则指导下,通过创新福利资本支出机制、福利供给结构、社会福利立法、社会福利保障机制等路径来合力解决当前福利服务覆盖率低、福利资源缺位、保障机制不健全和福利供给断裂等现实问题,促进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协调共生并最终建成发展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
范慧彭华民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政策视角的中西社会和谐理论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采用比较社会政策视角探讨中西社会和谐理论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从社会政策理论发展中提炼出的社会和谐概念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具有关系和制度两方面的重要性;社会和谐实践发展成为了三个互相关联的层面: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在这个基础上建构出了三种意识形态理论下的社会和谐理论:自由主义的、保守主义的和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和谐观。中国政府发展出了具有本土意义的和谐社会观。如果把它与三种建构了的社会和谐观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它既有与西方和谐观相似的内容,又具有不同的发展。从社会政策的视角出发,改变国家角色的作用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卓祺彭华民
关键词:社会和谐社会政策意识形态
中国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影响家庭金融素养吗——基于CHFS2017年数据的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过往的金融素养研究集中在经济领域,忽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金融素养关系的研究。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数据分析发现:微观层面,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构成三要素中,家庭收入、家庭资产和家庭职业地位(ISEI)对调查对象的金融知识、金融风险态度和金融能力产生显著影响;宏观层面,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家庭金融素养相关。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会通过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来影响家庭金融能力,而家庭金融知识和金融风险态度会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交互影响。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构建金融变量与社会变量的新分析路径,并为家庭资产建设提供具有社会政策取向的支持性建议。
齐麟彭华民蒋和超
关键词:家庭
走向治理:社会福利的理论与实践--第八届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委会年会综述被引量:1
2017年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当下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社会面临的核心议题。当前,中国政府日益倡导创新、开放、共享的理念,不断加快推进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建立,这股自上而下的势能要求现有的社会福利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积极的回应。为此,第八届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业委员会以"走向治理:社会福利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邀请中日韩社会福利学者、决策者及广大实务工作者共同探讨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福利治理的理念、进展和发展方向,这对推动我国的社会福利治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王雅男韩央迪隋欣潼彭华民
关键词:社会福利社会治理
四城市老人幸福感与三维度社区社会参与关系研究——基于中国适度普惠社会福利数据库的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在中国城市进入人口老龄年化社会的时代,老人生活质量成为重要研究主题。本项研究采用中国适度普惠社会福利调查数据库资料。该数据库通过对四城市目标分层抽样4000多份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建成。假设四城市老人幸福感的存在地区差异,以及老人幸福感和三维度社区参与即社区文体活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社区政治活动的存在正相关关系。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发现老人幸福感存在地区差异,成都和天津老人幸福感程度高于南京和兰州;四城市老人幸福感还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性高于男性。老人幸福感和社区文体活动参与呈正相关关系,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呈正相关关系,但与社区政治活动参与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基于前面的发现,提出增强老人幸福感既需要社区服务老人,也可以通过老人服务社区来实现;最后还提出增强老人幸福感的政策和福利服务建议。
翟敬朋齐麟彭华民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幸福感社会参与
循证单元:时间向度中的本土循证社会工作模式被引量:3
2019年
实证范式中的科学循证原则使循证小组工作的落地遭遇情境挑战,但迎合情境的反实证立场难以保证科学性,平衡科学循证和情境处遇成为循证小组工作本土化目标。在实践的时间向度中,科学循证来自"长"时间的循证惯习,情境处遇显示"短"时间的实践智慧,本土循证社会工作实际上是在"长"与"短"之间的"适切时间"内实践循证元素,可归纳为循证单元的模式。循证单元中循证程序是证据采集、评价和应用的循环,证据是实证研究证据、理论证据、评估证据和经验证据的组合。由循证单元演绎出循证小组工作技术路线,并通过一个学习习惯优化小组的实践经验进行检验,证明了循证单元有助于在本土情境中落实循证证据和程序,是可复制和借鉴的本土循证社会工作实践模式。
刘玲刘玲
家庭资源重构与农村老年人压力应对问题初探被引量:1
2015年
面对社会转型,农村家庭需积极进行经济资源、情感资源、照顾资源重构,以帮助老年人调整压力应对的方式,纾解经济压力、精神压力和疾病照护压力,维持精神健康。然而家庭资源的重构也并非一劳永逸,子女远距离的务工经商常常造成老年人照护资源的流失,难以应对疾病照护压力,精神健康受损。因此国家应通过促进农民工家庭城市化、增加社区老年护理服务供给等措施,增加农村老年人应对压力的可得资源,切实提高其精神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袁同成彭华民
中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社会平等与公平感的中介效应被引量:2
2023年
再分配偏好是居民对再分配支持程度的体现,也是优化再分配政策合法性与有效性的社会基础。本研究主要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探究再分配偏好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主客观社会阶层指标对再分配偏好的影响方向相反,教育的启蒙主义假说得到验证,客观上经历了代际向下职业地位流动的居民更支持再分配;社会平等与公平感在社会阶层与代际流动经历对再分配偏好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机制,部分验证了社会认知视角的社会阶层理论与归因理论,且发现主观社会阶层认知对再分配偏好的影响机制与客观社会地位的影响机制截然不同。研究建议,为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应基于居民再分配偏好,强化政府和社会的再分配调节作用,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杨琨彭华民
关键词:社会阶层社会福利
贫困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系研究--以江西省修水县分析为例被引量:6
2018年
贫困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尚存学术争议,学界对留守儿童群体的相关实证研究较为缺乏。文章基于社会因果论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分析江西省修水县625名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数据,验证贫困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贫困程度较高,多维剥夺现象严重;贫困对留守儿童的消极心理健康和积极心理健康均有显著性影响,但影响程度有差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存在显著年级差异,高年级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差。文章的研究发现为提升贫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
李春凯彭华民
关键词:留守儿童贫困心理健康
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福利制度创新
2019年
人的需要历来是社会福利制度设计的基础与核心。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转移引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类需要发生转变,带动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在原则和路径上的双重创新。社会福利制度应在“高度、适度、精度与梯度”四维一体创新原则指导下,通过创新福利资本支出机制、福利供给结构、社会福利立法、社会福利保障机制等路径来合力解决当前福利服务覆盖率低、福利资源缺位。
范慧彭华民
关键词:社会福利制度福利供给社会主要矛盾福利服务福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