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玉霞
-

-

- 所属机构:西安外国语大学
- 所在地区:陕西省 西安市
- 研究方向:文学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
相关作者
- 李然

- 作品数:10被引量:4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安外国语大学
- 研究主题:《我们》 隐喻 灵魂 末世论 礼仪
- 俄罗斯文坛理论现状扫描
- 2005年
- 近年俄罗斯文坛,原有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主导地位丧失,新理论流派应运而生,呈现一种理论多元的格局。爱国派、民主派、宗教批评、传统派、西化派、学院派、字母换位说、后现代主义理论等异彩纷呈。我们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和清晰的判断。
- 温玉霞
- 关键词:民主派传统派学院派后现代主义
- 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俄罗斯后现代文学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西方后现代主义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它以新思维模式和新叙事话语消解、颠覆、否定传统思维模式,批判、超越现代性。受其影响,俄罗斯后现代文学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既有借鉴又有拒斥,俄罗斯后现代作家借鉴西方后现代主义"解构"和"重构"策略,拒斥其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他们消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原则,解构经典文学的创作模式和价值观,用新话语系统重构独具民族特征的新思维模式。
- 温玉霞
- 关键词:西方后现代主义话语
- 俄罗斯文化的“极端化”思维模式与“拯救方案”被引量:1
- 2017年
- 在俄罗斯文化发展过程中,意识形态、政治和宗教总是处在二元结构的极端位置。在"炼狱"和"圣母"之间的十字路口上徘徊,俄罗斯人选择极端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这是俄罗斯民族性格和俄罗斯文化的主要特征。从多神教到"一神论"的"一元化"思维模式的产生,到极端化"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俄罗斯思想家和作家不断在寻找一条折中的"第三条道路",即"拯救方案",试图摆脱"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束缚,以期实现强大的"第三罗马"帝国的理想,但往往还是走向"一元化"的思维模式。
- 温玉霞
- 关键词:极端化一元化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 “熵”与“能”:《我们》中的两类主题隐喻及其文化解读被引量:2
- 2019年
- 反乌托邦小说《我们》描述了一个由数字和科学理性统治的未来世界,其中有大量隐喻。这些隐喻有"熵"与"能"两大类。"熵"的隐喻主要有数学、建筑、机械三类,象征科学理性对人类自由的禁锢和个性尊严的践踏。"能"的隐喻主要有建筑与精神疾病两类,代表人的心灵世界与灵魂。这两类隐喻象征着人类文明中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两种对立的文化倾向,其背景是俄罗斯宗教哲学中人神与神人两种文化观念的冲突。
- 李然温玉霞
- 关键词:《我们》隐喻灵魂
- 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被引量:13
- 2003年
-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苏俄历史经历了解冻、停滞、改革阶段 ,其文学基本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主流。而在此过程中 ,一些作家借鉴吸收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 ,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 ,构建了具有本民族特征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新的作家和作品产生。它一方面折射出现实社会和人们思想的状况 ,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解构文本意义、颠覆文学规范的特征。
- 温玉霞
-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文学解构
- 小说《我们》中的数学隐喻及其宗教哲学内涵
- 2018年
- 扎米亚京的"反乌托邦"小说《我们》描述了一个一切以数学法则为准的未来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类的一切问题都以数学方式得到解决。小说中的数学是一种指代性的隐喻,象征西方理性主义与科技文明。数学、科学理性作为西方社会的文化基因,具有普遍性、有限性、外在性的特征,如果人类社会将数学、理性视为终极真理,必然导致自身的异化与自由的丧失。在俄罗斯本土东正教背景下,小说以个体性、无限性、内在性观念对抗西方文明的上述特质。
- 李然温玉霞
- 关键词:宗教哲学扎米亚京
- 索罗金小说中的“审丑”叙事模式被引量:5
- 2011年
- 索罗金以"粪土化"、"丑陋化"和"妖魔化"的极端叙事方式表现了丑恶,确立了当代小说的审丑理念。他以反传统、反规则的"审丑"叙事模式冲击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传统审美叙事模式。他的"审丑"的目的在于想扭转一元的、单一化的审美现象,使艺术模式从封闭、机械、单调向开放的、多元化的艺术形态发展。他的"审丑"也是对苏联社会政治和谐统一尺度下鲜见审丑的应激,填补了苏联审美体系因缺失"丑的力量"遗留的空白。"粪土化"、"丑陋化"和"妖魔化"构成了"审丑"叙事模式的基本形态。
- 温玉霞
- 关键词:索罗金小说创作叙事模式
- 关于俄语“视听说”课的理论思考及实践探索
- 2001年
- 本文认为 ,现阶段大学俄语专业教学对象与数十年前比大为不同 ,故不能套用传统课型和老办法 ,而应参照“听说领先”的教学原则 ,加大“视听说”的课时 ,并加强训练力度。因为“视听说”课实践性强 ,能运用生活化、通俗型的材料全面开发学生视、听、说的综合潜能 ,成功的课型可促使三种能力生成并实现深层转换。在此认识基础上 ,文章提出不同学习阶段该课程不同的内容及目标。
- 温玉霞
- 关键词:俄语教学教学原则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听力训练
- 毕飞宇作品在俄罗斯的翻译与接受
- 2024年
- 近年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毕飞宇频频获得国际文学大奖,证明了其高超的艺术创作水平,文学影响力日益凸显。作品不仅受到西方英语世界读者的认可与喜爱,在广袤的俄语世界也颇受大众的赞誉与欢迎。其作品因具有普适性的艺术主题和文学观念,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和元素,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范本,受到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和赞助。一系列作品先后被译成俄语,成就了毕飞宇在俄罗斯的文学名声。阐述毕飞宇作品的俄译历程以及相关评论,探讨俄罗斯学者和大众对毕飞宇作品的理解和接受状况。就接受过程中出现的“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困境进行思考,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于差异中寻找共识,充分挖掘中外文化、文学中相通之处,借助译者的桥梁作用,挖掘语言的表达潜力,充分实现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视域融合,才更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中国文学“走出去”。
- 刘丽娟温玉霞
- 关键词:翻译中国当代文学
- 惩恶扬善的魔鬼──沃兰德被引量:3
- 2000年
- 布尔加科夫用命名隐喻、怪诞、夸张以及神话与现实结合等艺术手法 ,成功地塑造了魔鬼沃兰德形象。作家赋予沃兰德超常魔力 ,借其肯定善良和挚爱 ,彰扬公理与正义 ,同时 ,以“恶”惩恶抑或引恶人弃暗投明。沃兰德形象的意义在于 :启发人检视现实环境 ,完善自我道德行为 ,并促使人坚信善良和光明将永远战胜邪恶与黑暗。沃兰德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是布尔加科夫为世界文坛做出的一大贡献。
- 温玉霞
- 关键词:惩恶扬善怪诞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