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金木
-

-

- 所属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道德教育研究所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文化科学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
相关作者
- 冯建军

- 作品数:469被引量:7,057H指数:41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道德教育研究所
- 研究主题:教育 道德教育 公民教育 生命教育 教育公正
- 王云

- 作品数:4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 研究主题:公正 校规 人道 审视 制度德性
- 王云

- 作品数:1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校本课程评价
- 孙启进

- 作品数:18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社会结构 高等教育 学前教育 榜样 高等教育分流
- 多元化社会中道德教育的困境及其超越
- 2009年
- 1.理性谋划的失败:普遍性诉求成为一种虚幻
对普遍性伦理发起挑战的是后现代主义者,他们认为人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那种以普遍理性为基石的规范伦理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在一个后现代所掌控的世界,任何建立普遍性规范的尝试都将归于失败。
- 胡金木冯建军
- 关键词:多元化社会道德教育后现代主义规范伦理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学德育课程的历史变迁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学德育课程在价值导向、课程类型、素材选取、语言方式等四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课程的价值导向上,逐渐摆脱泛政治化,从关注个体政治品质到引导儿童过有道德的生活;在课程类型上,回归生活,从知识化的学科...
- 胡金木
- 关键词:德育课程历史变迁
- 我国高等教育十年扩招之路的回望被引量:6
- 2009年
- 回望十年的扩招之路,不能仅仅驻足于简单的批评或附和,需要在认清扩招之路的痛与痒的基础上,认真反思掺杂于扩招之中的价值观念,以期走出扩招之路上的时代困境。这场基于经济学视野的改革,必然会在工具理性作用下形成一种工具化的倾向,导致一种牺牲卓越品质的"数据"大众化,从而致使对当前扩招的教育学辩护失败。高等教育已经深陷于工具理性的窠臼之中,而扩招更是加剧了大学工具化、商品化的时代境遇,失却了对"人之为人"的价值关怀。只有重申大学精神,才能走出工具化与功利化合谋的时代困境。
- 胡金木
- 关键词:高等教育扩招
- 公平与效率的二重协奏--以改革开放以来“重点学校”政策的变迁为线索被引量:8
- 2009年
- 从办好"重点学校"到要不要办"重点学校",再到义务教育阶段取消"重点学校"的历史变迁,"重点学校"政策演绎着公平与效率双重协奏曲,经历了从效率优先到关注公平的价值嬗变。基于公正立场,义务教育阶段遵循平等自由原则的优先性以及一种基本权利的相同性公平;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遵循机会的公平原则以及一种非基本权利的差异性公平;同时对处于不利境遇的个体,给予适当地教育补偿。
- 胡金木
- 关键词:改革开放30年基础教育公平
- 建国以来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演变轨迹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根据教育机会获得模型,家庭背景中的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与个人能力等交互影响着高等教育机会的分配。建国以来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影响因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建国初期政治标准与能力标准并存到"文化大革命"期间单一政治标准,经济与文化影响完全被阻断;改革开放以来,能力标准被重新确立,家庭政治背景开始弱化,经济因素的作用逐渐凸显,文化的影响始终持久有力。面对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现实,如何在市场化的背景下构建自由而又公正的教育体系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责。
- 胡金木
- 关键词:高等教育
- 关于“生活德育”的学理澄清与实践反观--兼论鲁洁先生的德育思想及实践被引量:15
- 2010年
- 面对德育回归生活中的误识,首先需要在学理上澄清生活德育不否定理性,否定的只是唯知性;不否定政治,否定的只是意识形态化;不否定学校教育,否定的只是脱离于生活的教育;不否定价值引导,否定的只是单向授受。其次,在生活德育理念指导下,德育实践在价值导向上,逐渐摆脱泛政治化,引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在表现形态上,从知识化的学科课程到关注情感体验的综合活动课;在资源选取上,紧紧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事件。无论是学理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证明德育需要回归生活,回归真实的日常生活,同时立足现实生活,在引导中实现一种超越。
- 胡金木
- 关键词:道德教育
- 多元化社会中道德教育的困境及其超越被引量:11
- 2009年
- 在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基于理性的规范伦理学的普遍化诉求成为一种虚幻,同时,在后现代主义者的解构下,价值多元中蕴藏着一种价值虚无的危险。走出道德相对主义,寻求一种最低限度的道德共识,成为摆脱道德生活危机的出路所在。在多元化社会中,基于美德伦理学的品格教育不失为一种富有启发性意义的德育选择。
- 胡金木冯建军
- 关键词:多元化社会道德教育美德品格教育
- 人性视域与教育之道被引量:2
- 2011年
- 人性假设是教育理论的立论之"基",有怎样的人性假设,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理论。在现实教育中,往往以"物性逻辑"来认识人及其教育世界,人等同于物件、器具。以"物性"代替人性,是现实教育之"惑",诠释的是教育中人性之"事实如何"。人性解放是教育所应秉承的理念与价值追求,是教育之"道",诠释的是教育中人性之"应当如何"。因此,我们应建"基"于人性假设,认识教育之"惑",从对人的贬抑和控制中走出来,达至人性解放,实现教育之"道"。
- 胡金木冯建军
- 关键词:教育人性假设人性解放
- 道德教育的生命品性
- 教育与道德是相互关联的,作为一种使人向善的教育活动,本身就具有天然的道德品性,道德性是教育的一种固有属性。生命的自由发展是评判教育是否合乎道德精神的标准,关怀生命是教育的基本道德诉求,生命性是教育的基本德性。
...
- 胡金木
-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规范
- 文献传递
- 我国道德教育领域中“比较研究”状况的回顾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采用内容分析法,以《比较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和《外国教育研究》等三种期刊中关于道德教育的研究论文为样本,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教育领域中"比较研究"的状况、特点与趋势。通过分析发现,我国教育研究者对国外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日益深入,但在研究深度、研究视野、研究内容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关注。
- 胡金木
- 关键词:道德教育教育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