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品
-

-

- 所属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程林松

- 作品数:435被引量:3,952H指数:37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水平井 稠油油藏 数值模拟 底水油藏 低渗透油藏
- 曹仁义

- 作品数:87被引量:375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致密油藏 数值模拟 低渗透油藏 水平井 裂缝
- 黄世军

- 作品数:158被引量:665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水平井 页岩气 稠油油藏 产能评价 产能
- 刘昊

- 作品数:6被引量:2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蒸汽驱 薄层稠油油藏 稠油油藏 产能预测模型 产能评价
- 刘红君

- 作品数:7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稳定渗流 气层 电模拟 电路系统 生产井
- 致密气藏压裂倾斜缝压力动态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针对致密气藏斜井筒压裂形成的倾斜缝,将裂缝离散为微元,推导了裂缝内部有限导流数值解;采用倾斜板源函数及势叠加原理得到了气藏流动解析解,通过将缝内流动和气藏流动在裂缝面上进行压力及流量耦合,建立了压裂倾斜缝不稳定流动模型。划分了流动阶段,给出了对应的拟压力或拟压力导数解析表达式,分析了储层及压裂参数对压力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考虑井筒储存效应时,压裂倾斜缝流动形态分为:裂缝与地层双线性流、地层线性流、早期径向流、拟复合线性流和晚期拟径向流。井筒存储效应产生的井筒续流段会掩盖双线性流。裂缝倾斜角和储层渗透率各向异性对井底压力动态影响时间最长,会一直延续到晚期拟径向流阶段。无因次裂缝导流能力唯一决定了裂缝与地层双线性流和地层线性流的出现与否及持续时间。随着气藏厚度的增大,早期径向流的持续时间增加,拟复合线性流的出现时间推迟。最后,利用苏里格气田一口压裂定向井实例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 贾品程林松李彩云黄世军刘红君
- 关键词:有限导流
- 致密气藏压裂倾斜缝压力动态分析
- 针对致密气藏斜井筒压裂形成的倾斜缝,将裂缝离散为微元,推导了裂缝内部有限导流数值解;采用倾斜板源函数及势叠加原理得到了气藏流动解析解,通过将缝内流动和气藏流动在裂缝面上进行压力及流量耦合,建立了压裂倾斜缝不稳定流动模型....
- 贾品程林松李彩云黄世军刘红君
- 关键词:致密气藏有限导流数值解
- 文献传递
- 页岩储层压后油水排采动态解释模型及矿场应用
- 2024年
- 页岩油藏大规模体积压裂后,返排与早期生产通常表现出显著的油水同产特征,定量分析油水排采动态成为解释压裂缝及储层参数的一种新手段,但目前油水排采动态解释模型及应用还较欠缺。基于页岩储层压裂后压裂液赋存假设,首先建立考虑压裂缝存在条件下的水相和油相流动方程,然后通过拟时间和拟压力变量将方程线性化,推导水相和油相动态解释模型的解析解和特征解,最终形成油相图版拟合和水相直线分析联合的排采动态解释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双对数诊断曲线中,油相流动表现为斜率为1/2的改造区线性流和斜率为1的改造区边界控制流,水相流动表现为斜率为1/2的压裂缝线性流和斜率为1的压裂缝边界控制流。所建立的油水排采动态解释模型可较好地解释压裂缝及储层参数。基于中国西部某页岩区块的油藏、压裂及动态资料,反演了矿场压裂井的压裂缝半长、导流能力与改造区渗透率、宽度,其中压裂缝半长为50~130 m,导流能力为20~80 mD·m;改造区渗透率为0.01~0.05 mD,宽度为24~27 m。依据反演的压裂缝及改造区参数,建立压裂水平井排采数值模拟模型,基于解释结果的模拟产量与实际值吻合程度高,且后期产量预测值合理。所建立的油水排采动态解释模型完善了页岩油藏动态分析方法,对页岩油藏排采特征定量分析、压裂效果评价及高效开发对策制定提供了依据。
- 贾品贾品于书新李斌会李斌会程林松牛烺昱
- 关键词:参数反演油水两相
- 基于物质平衡方程的断溶体油藏动态油水界面预测新模型被引量:8
- 2022年
- 断溶体油藏裂-洞空间发育、结构复杂,开发过程中动态油水界面难以确定。在孤立溶洞和多供给溶洞两类典型缝洞组合模式的基础上,假设井筒与溶洞为垂向自由流,推导微可压缩流体在溶洞内流动的井底压力与溶洞平均压力基本解;视孤立溶洞为单一封闭储集体,多供给溶洞为通过裂缝连通的多套储集体,运用物质平衡方程建立一种新的断溶体油藏动态油水界面实时追踪预测模型,并采用逐次迭代法进行半解析求解。结果表明与常规数值模拟方法相比,本模型更快速简便,且油水界面运移速度预测准确度大于87%;对于孤立溶洞,保持2%~3%的采油速度能使油水界面上升速度保持稳定;随着采油速度增加,界面上升速度明显变快,且呈非线性增加规律;对于多供给溶洞,裂缝导流能力越大、连通溶洞数量越多,油水界面上升速度越缓慢;建立的新模型可为断溶体油藏见水预警及开发方案优化调整提供基础理论与方法。
- 贾品贾品尚根华程林松刘海龙
- 关键词:物质平衡方程油水界面
- 有限导流压裂定向井耦合流动模型被引量:2
- 2014年
- 考虑人工裂缝、斜井筒和地层中的耦合流动,将压裂定向井的流动分为地层向裂缝渗流、裂缝内流动和斜井筒变质量管流.采用镜像反映和势叠加原理,建立地层中势分布和渗流数学模型.应用边值理论,将人工裂缝面离散为裂缝网格,并与斜井筒变质量管流模型进行耦合,建立有限导流压裂定向井耦合流动数学模型,并形成相应的迭代算法.应用分析表明:该模型与Prats图版法相比,对于垂直缝吻合度较高;裂缝导流能力和井斜角对产量及裂缝面压力分布影响较大.
- 贾品程林松黄世军方思东
- 关键词:有限导流产能
- 两套节点格林元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数值模拟方法被引量:3
- 2022年
- 对于原始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EDFM),在计算包含裂缝单元的基质网格内的压力分布时采用了线性分布假设,这导致了油藏开发早期对非稳态窜流量的计算精度不足.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两套节点格林元法的EDFM数值模拟方法.两套节点格林元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压力节点与流量节点区分开,一套压力节点设置在单元顶点,另一套流量节点设置在网格边的中点,满足局部物质守恒、具有二阶精度的同时,可适用于任意网格类型.本文将两套节点格林元法与EDFM耦合,采用了非稳态渗流控制方程的边界积分形式推导了基质网格与裂缝网格之间传质量的新格式,代替了线性分布假设以提高模拟精度;此外,修正后的EDFM能适应任意形态的基质网格剖分,拓展了原始EDFM仅适用于矩形基质网格、难以考虑复杂油藏边界的局限性.研究表明:通过对比商业模拟软件tNavigator?LGR模块与原始EDFM,验证了本文模型具有较高的早期计算精度;以复杂油藏边界-缝网-SRV分区模型为例,通过对比SFEM-COMSOL商业模拟软件,验证了本文模型处理复杂问题的适应性.本文研究可用于裂缝性油藏开发动态的精确模拟.
- 程林松杜旭林饶翔曹仁义贾品
- 关键词:数值模拟
- 渤海稀油油田多层合采层间干扰室内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渤海中深层薄互层油藏多层合采开发过程中,由于其原油黏度低以及地层渗透率级差大的特性存在,出现了与稠油油藏多层合采特征不一样的层间干扰问题。为了更清楚地认识稀油油藏多层合采层间干扰规律,合理制定生产制度,文章统计了该油田地层孔、渗数据,采用不同渗透率的长岩心进行双管并联恒速驱替实验,对实验条件下单采与合采的驱替特征开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渗透率岩心水驱油时含水上升规律相似,但与稠油规律截然不同;渗透率级差越大,层间干扰越严重;从渗流机理上明确渗透率级差对层间干扰的影响规律,为层系划分及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 蔡晖郭书豪程林松张占华贾品
- 关键词:稀油多层合采渗透率级差层间干扰
- 深层高产碳酸盐岩油藏试井解释模型及其应用
- 2022年
- 深层高产碳酸盐岩油藏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导致储层类型差异明显,往往包括孔隙、裂缝等储集空间.此外,该类油藏存在大埋藏深度带来的强应力敏感和高产量、高流速造成的高速非达西,给试井解释及储层参数反演带来了挑战.聚焦于深层高产碳酸盐岩油藏,分别引入拟压力和表皮系数考虑强应力敏感和高速非达西效应两大特征,建立了裂缝孔隙双重介质试井模型,通过无因次化和拉氏变换得到了拉氏空间下的数学模型,求得井底压力解析解并绘制了压力响应样板曲线,明确了曲线6个流动阶段及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应力敏感作用影响下,压力导数曲线上移,且应力敏感愈强,曲线上翘幅度越大;此外,产量越高,表皮系数越大,附加压降越大,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位置越高.基于T油田某实例井生产动态反演得到应力敏感系数0.027、高速非达西表皮系数2.61等关键参数,反映生产现场关井前的产量较大,储层应力敏感效应较强.现场应用实例拟合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模型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 金子一贾品程林松张向阳孙兆乐胡江鹏
- 关键词:表皮系数拟压力
- 水平井体积压裂缝网表征及流动耦合模型被引量:7
- 2015年
- 针对岩石脆性系数高且发育天然裂缝的储层,提出表征水平井体积压裂形成裂缝网络的三种基本模式,并将渗流过程划分为油藏流动和缝网内部流动.在此基础上,利用势叠加原理导出油藏流动控制方程,利用有限差分方法建立缝网内部有限导流等式;其次,采用星三角变换法处理人工缝与天然缝的交汇流动;最后,耦合两部分流动矩阵方程得到水平井体积压裂缝网渗流数学模型.该模型表明:当水平井改造段长度一定时,压裂段数与段内分簇数是决定产能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人工裂缝半长和人工缝导流能力,而天然裂缝密度和导流能力对产量影响较小.实例应用表明,实际产油量与模型计算值一致,误差较小.
- 贾品程林松黄世军田虓丰
- 关键词:裂缝网络产能
- 断控缝洞型油藏注采井间油水界面预测方法被引量:2
- 2024年
- 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受大型克拉通内走滑断裂控制和改造,其纵向多发育为断裂复合储层体(裂缝-溶洞体),该储集体既是油气运移通道,又是储层空间,其空间及配置关系复杂.为实现注水开发过程中油水界面和见水规律的准确分类及预测,并提供后续开发方案和对策指导,以单一溶洞下的油水界面运移特征为基础,利用物质平衡方程建立一种新的断控缝洞型油藏多溶洞连通下的油水运移数学模型,基于稳态逐步替换法形成了注采井间动态油水界面实时追踪预测方法.与常规数值模拟方法相比,该模型构建简易,计算效率高,综合考虑了油水密度差异和井-裂缝-溶洞间的复杂纵向配置关系,能够较为准确预测生产井的见水规律、各溶洞油水界面运移位置及剩余油分布等各项开发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多缝洞开发单元受生产制度和缝-洞储层参数影响,油井生产期将出现3个阶段(纯油、油水同产和纯水期);合理的采油速度与注水量可有效保持地层压力,兼顾采出程度和裂缝应力敏感效应;裂缝传导率越高,储层能量恢复越快,油水界面上升也变快;随着注采井间溶洞体积及裂缝传导率差异增大,油水同产期将变长.最后,对比Eclipse数值模拟器与本研究模型计算结果,分析溶洞体物性参数(渗透率和孔隙度)对油水界面运移速度的影响.鉴于目前断控缝洞型油藏地质构造及裂缝-溶洞体配置关系的多样性,开展多井生产动态与模型预测结果的实时拟合工作是目前油水界面评价与追踪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模型为断控缝洞型油藏见水预警、注采参数优化及剩余油挖潜对策制定提供了基础理论与方法.
- 王远征曹仁义曹仁义
- 关键词:油田开发碳酸盐岩注采参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