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丽芳
作品数: 20被引量:79H指数:5
  • 所属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

相关作者

杨小乔
作品数:31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结肠镜 窄带成像 早期食管癌诊断 疗效 息肉
梁彪
作品数:27被引量:164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胃镜 异丙酚 并发症 无痛胃镜 诊疗
谭文惠
作品数:36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封闭式负压引流 长期卧床 压疮 疗效观察
王芳
作品数:22被引量:160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胃镜 异丙酚 并发症 无痛胃镜 诊疗
王翠华
作品数:19被引量:180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胃镜 异丙酚 并发症 无痛胃镜 诊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Hp感染患者胃黏膜形态及IL-34、PLR水平探讨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典型胃黏膜形态结合血清白细胞介素-34(IL-34)、血小板/淋巴细胞之值(PLR)水平检测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关联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本院268例CAG患者,根据有无Hp感染分组,其中感染组(n=140)、未感染组(n=128)。观察对比两组典型胃黏膜形态、血清IL-34、PLR水平,分析典型胃黏膜形态与血清IL-34、PLR水平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典型胃黏膜形态、血清IL-34、PLR水平对CAG患者Hp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典型胃黏膜形态、血清IL-34、PLR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颗粒型患者IL-34水平低于灰白型、浅凹陷型,PLR高于灰白型、浅凹陷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炎分型、萎缩程度分型、胃黏膜呈颗粒型、IL-34、PLR均为CAG患者Hp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典型胃黏膜形态、血清IL-34、PLR水平联合诊断AUC均为最大,为0.854,最佳敏感度为70.71%,特异度为87.50%(P<0.05)。结论Hp感染会导致CAG患者血清IL-34、PLR表达异常,促进胃黏膜形态改变,典型胃黏膜形态结合血清IL-34、PLR水平检测可提高Hp感染诊断价值,利于加深对CAG致病机制的研究,改善临床预后。
杨小乔梁彪叶丽芳吴嘉钏陈睿妍谭文惠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放大胃镜联合窄带成像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价值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放大胃镜联合窄带成像(ME-NBI)与^13C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8年1至12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85例。ME-NBI对胃体黏膜进行重点观察,参照Nakagawa的胃黏膜集合小静脉(RAC)标准进行分型:规则型、不规则型、模糊型;纳入的研究对象同时行13C呼气试验。结果ME-NBI胃体黏膜RAC不规则型患者H.pylori感染率为71.9%,模糊型患者H.pylori感染率为82.4%,均显著高于规则型的5.6%(P<0.05)。RAC规则型判定无H.pylori感染,不规则型、模糊型判定为H.pylori感染。ME-NBI H.pylori感染判断结果与13C呼气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675),ME-NBI诊断H.pylori感染的敏感度为94.9%,特异度为73.9%。结论ME-NBI判断H.pylori感染阳性可信度较高,胃镜检查时常规行ME-NBI RAC分型有利于减少H.pylori感染的漏诊。
叶丽芳黎丽旋陈睿妍吴嘉钏陈晓东杨小乔梁彪
关键词:放大胃镜窄带成像幽门螺杆菌
沉寂miR-345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在胃癌细胞中沉寂miR-345表达对癌细胞增殖及p21Cip1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miR-345反义寡核苷酸至胃癌细胞MGC803、MKN45,MTT法检测胃癌细胞系生长速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随后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中p21Cip1水平。结果 MGC803、MKN 45细胞转染miR-345反义寡核苷酸后其miR-345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分别为(8.06±0.69)比(23.06±0.81),P=0.009,(7.26±0.55)比(17.73±0.65),P=0.016;MTT试验结果显示MGC 803、MKN 45转染miR-345反义寡核苷酸后其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下降分别为(190.03±0.55)比(405.20±0.22),P=0.008,(242.09±0.83)比(440.58±0.07),P=0.025;MGC803、MKN 45细胞转染miR-345反义寡核苷酸并能够明显阻滞胃癌细胞从G1期向S期的进程;MGC803、MKN 45细胞转染miR-345反义寡核苷酸后其p21Cip1的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分别为(48.09±0.67)比(15.20±0.32),P=0.011,(56.07±0.77)比(13.82±0.59),P=0.007,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MGC803、MKN45细胞中沉寂miR-345后p21Cip1蛋白表达量亦明显升高。结论沉寂miR-345的表达可以抑制胃癌细胞株MGC803、MKN45的增殖;其机制与上调p21Cip1的表达有关。
李博马俊刘丽玉郭婉薇陈晓武王伟福柳勤译蔡少薇叶丽芳杨夏彤王丽萍许鸣
关键词:微小RNA胃肿瘤
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对早期食管癌诊断的优势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疑似早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依次进行白光、NBI、碘染下放大观察,获取清晰图像,评价每一种检查方式下患者病变部位的轮廓、浅表性毛细血管结构形态图像的可见度及清晰度,后由操作者对NBI观察到的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进行分型,并在病变最为明显的地方取2~4块活体组织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病变形态清晰度方面,NBI放大〉染色放大〉白光放大,与后两者比较,NBI放大的清晰度评分均显著较高(P=0.000、P=0.005)。IPCL对食管炎症组的诊断特异性为96.8%,灵敏度为87.7%,阳性预测值为92.8%,IPCL分型主要见于Ⅱ型(12/18)。IPCL对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的诊断特异度为96.5%,灵敏度为87.7%,阳性预测值为85.7%,IPCL分型主要见于Ⅲ型(22/3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IPCL分型均见于Ⅳ型(24/24)。IPCL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特异度为87.4%,灵敏度为84.3%,阳性预测值为78.9%,主要见于V-1、V-2型(14/23)。结论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ME-NBI)与白光放大、染色放大下NBI放大内镜观察病变形态的清晰度较高,借助NBI放大观察的IPCL分型,可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及癌组织浸润的深度,具有良好的诊断应用价值。
杨小乔王翠华叶丽芳王芳吕芳谭文惠梁彪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大内镜
简化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效果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简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7例直径〉2 cm的大肠LST患者行简化ESD治疗。简化ESD分两步完成:于病灶边缘环形预切开,沿黏膜下层逐步剥离至直径小于圈套器直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圈套切除整个病灶。结果 (1)26例完整切除,完整切除率96.3%(26/27),1例因术中穿孔转外科手术;切除时间为(50±13)min,术中出血2例,均经内镜下止血成功;术后无迟发性出血及穿孔。(2)术后病理显示26例均完整切除,管状腺瘤12例,绒毛状腺瘤12例,锯齿状腺瘤2例(其中2例绒毛状腺瘤合并原位癌变,但垂直切缘及水平切缘均阴性),25例术后1~2年复查未发现残留及复发,2例切除时已经癌变患者术后1年及1.5年随访未发现复发和转移。结论简化ESD是治疗大肠LST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杨小乔梁彪黎程柳勤译王翠华郑会聪叶丽芳
关键词:侧向发育型肿瘤黏膜剥离术黏膜切除术
探究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醋酸染色的临床效果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内镜下醋酸染色的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非染色组和染色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予以相关的内镜下操作及护理,观察两组SAS和SDS评分、生理指标、耐受能力及内镜下活检诊断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SAS和SDS评分以及生理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染色组舒张压、收缩压和脉搏值均低于非染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组的耐受程度与非染色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染色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33%、76.82%、97.38%,非染色组则为86.24%、75.26%、95.41%。结论醋酸染色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能够很好地改善SAS和SDS评分以及生理指标,改善术中患者的舒适度和耐受度。
谭文惠吴嘉钏王芳叶丽芳吕芳何玲康倩
关键词:内镜慢性萎缩性胃炎护理干预措施
山慈菇水提取物对胃癌HGC27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研究山慈菇水提取物对人胃癌细胞(未分化)(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s,HGC-27)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不同剂量的山慈菇水提取物对胃癌HGC-27的增殖抑制作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浓度组48 h时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重要蛋白Akt及其磷酸化形式p-Akt的蛋白水平。结果:48 h的时候,不同浓度的山慈菇水提取物对胃癌HGC-27均有抑制作用,且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随着浓度升高,时间的推移,p-Akt/Akt值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慈菇水提取物对胃癌HGC-27增殖起抑制作用,同时与药物浓度、给药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中的Akt活性实现。
叶丽芳徐俊鸿仇志坤
关键词:胃癌HGC-27
磁控胶囊内镜检查前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临床观察
2020年
目的观察肌注甲氧氯普胺辅助磁控胶囊内镜(MCE)检查的效果。方法106例需行MCE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在行MCE检查前10 min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10 mg,对照组则不予以任何促胃动力药处理。比较两组食管通过时间(ETT)、胃通过时间(GTT)、胃检查时间(GET)、胃停留时间、胃排空延迟率、小肠通过时间(SBTT)、总检查时长、小肠检查完成率(SBCR)、疾病诊断、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GTT、胃停留时间短,SBCR高,胃排空延迟率低,小肠淋巴管瘤/淋巴管扩张诊断率高(P均<0.05)。结论MCE检查前应用甲氧氯普胺能有效缩减胶囊内镜的胃内停留时间及GTT,提高SBCR及小肠淋巴管瘤/淋巴管扩张诊断率,降低胃排空延迟率。
陈睿妍吴嘉钏陈晓东叶丽芳杨小乔叶莉莉李海珠梁彪
关键词:胶囊内镜甲氧氯普胺
霉菌性胃溃疡3例的胃镜和病理表现被引量:2
2015年
病例1,男,63岁,因反复腹痛、腹泻3个月,加重1周于2013年8月26日入院。既往史:8年前因食管下段癌行食管癌根治术。胃镜结果:胃窦前壁见一约3.5cm×3.0cm大小溃疡,底深,披污秽苔,边缘欠规则,呈虫咬状(图1-A),活检质稍脆;Hp(-);病理活检:慢性活动性胃溃疡,
郑会聪梁彪杨小乔叶丽芳许鸣王翠华王芳吕芳
关键词:霉菌性胃溃疡病理表现胃镜活动性胃溃疡食管下段癌反复腹痛
克罗恩病与肠结核的鉴别诊断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对比研究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与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内镜及病理特点,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16-01/2020-09月收治的34例CD及46例ITB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内镜特征及病理特点等资料。结果与ITB相比,CD患者男性多见,好发于年轻人,城市人口高发,确诊时间长(P<0.05),而ITB肠外结核病史比例更高(P<0.05)。CD患者肠梗阻、肛周病变、肠外表现多于ITB患者,而ITB患者盗汗、腹水多于CD患者(P<0.05)。CD患者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er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pANCA)、抗酿酒酵母抗体(per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CA)阳性率明显高于ITB患者(P<0.05),CD患者结核菌杆菌纯蛋白衍化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阳性率、结核感染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s,IGRAs)阳性率、胸片/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异常比例均低于ITB患者(P<0.05)。CD患者纵向溃疡、鹅卵石征、节段性病变、病变≥4个节段、累及直肠、黏膜桥形成更加多见(P<0.05),而ITB患者环形溃疡、回盲瓣固定开放检出比例更高(P<0.05)。CD患者病理组织学检查神经节细胞增生、裂隙样溃疡、多部位炎症细胞浸润、隐窝结构破坏、淋巴细胞聚集/淋巴小结、非干酪样肉芽肿更加多见(P<0.05),而干酪样肉芽肿、组织抗酸染色阳性仅在ITB患者检出,且检出比例不高。结论CD与ITB临床鉴别诊断困难,综合分析临床、实验室检查、内镜及病理特点等资料做出判断,可提高诊断准确率。构建鉴别诊断模型是值得研究的一个方向。
王贵明李丹青蔡少薇叶丽芳李亦明龙中华钟碧玲
关键词:克罗恩病肠结核内镜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