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
作品数: 23被引量:109H指数:6
  • 所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米卫东
作品数:401被引量:2,940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 麻醉管理 丙泊酚 围术期 老年患者
高明龙
作品数:88被引量:18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吗啡 小剂量纳洛酮 精神分裂症 纳洛酮 淀粉样Β蛋白
马丽
作品数:130被引量:27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烧伤 严重烧伤 烧伤后 烧伤大鼠 烧冲复合伤
郭文治
作品数:51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七氟醚 孕酮 神经保护 神经保护作用 麻醉管理
刘永哲
作品数:63被引量:12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吗啡 急性肾损伤 纳洛酮 七氟醚 术后
核化生战创伤麻醉指南被引量:1
2020年
核化生武器具有杀伤力大、隐蔽性强,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巨大创伤,致使其麻醉管理与救治极具挑战性。核化生损伤主要见于战争、恐怖袭击及意外事故等。本指南以全军麻醉与复苏学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为基础,结合核化生战创伤的特点,进一步细化其麻醉与救治策略,指导麻醉科医师及相关救治人员对核化生战创伤伤员进行快速、正确的评估和及时有效的处置,以提高我军战创伤救治能力。
米卫东张铁铮孙立高成杰马亚群
关键词:麻醉科医师麻醉管理战创伤救治策略复苏学恐怖袭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常规手术麻醉管理和防控流程建议被引量:16
2020年
自2020年2月以来,抗“疫”复工有序推进。各医院(主要是各非定点医院)在抓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感染防控的同时,正在逐步恢复常规医疗工作,常规手术随之逐步开展。为了安全、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常规手术患者的麻醉管理和新冠肺炎感控工作,防止因恢复常规手术麻醉可能伴发的潜在感染风险,做好医护人员个人防护,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根据部分恢复常规手术医院的管理经验,汇总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常规手术麻醉管理和防控流程建议》。
米卫东黄宇光孙立申乐李天佐
关键词:麻醉管理常规手术新型冠状病毒麻醉学
失血性休克犬血液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被引量:8
1996年
失血性休克犬血液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沈文梅王成彬田亚平格日乐孙立宋运琴张志鉴汪德清我们测定了6条健康杂种犬在失血性休克过程中,血液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旨在探讨NO在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对血压的作用。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健康杂种犬6条,雌雄各半,...
沈文梅王成彬田亚平格日乐孙立宋运琴宋运琴汪德清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一氧化氮血液
经颈动脉腔内技术重建主动脉弓治疗StanfordA型夹层动脉瘤(附1例报告)被引量:19
2005年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技术重建主动脉弓治疗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病变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对1例StanfordA型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主动脉病变之前做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的旁路术;经右颈总动脉将修改的分叉支架型血管主体放入升主动脉,长臂位于无名动脉。短臂应用延长支架型血管延伸至降主动脉。通过腔内技术重建主动脉弓实现累及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主动脉病变的微创治疗。结果腔内修复术后移植物形态良好,血流通畅,病变被隔绝,脑、躯干、四肢循环稳定。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该手术方案设计合理、技术可行。可能成为复杂胸主动脉病变新的腔内治疗模式。
郭伟刘小平梁发启杨代华张国华孙立宋青赵绍宏盖鲁粤
关键词:主动脉弓主动脉瘤支架型血管腔内修复
机械通气(上机,撤机)对循环功能及内源性一氧化氮的影响
机械通气是麻醉、复苏、大手术后重症监护和急、慢性呼衰治疗中重要的呼吸管理手段之一,它涉及许多复杂的病理、生理及生化方面的变化.无论何种通气方式,上机和撤机早期都可能出现循环功能的不稳定,使用不当还可继发一些不良作用.该课...
孙立
关键词:机械通气内源性一氧化氮血流动力学
高原环境战创伤麻醉指南被引量:10
2019年
高原环境战创伤麻醉因其自身特点而极具挑战性。为指导麻醉医师及相关救治人员对战创伤伤病员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和及时有效的处置,提高战创伤救治能力,全军麻醉与复苏学专业委员会曾制定《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该指南对战创伤麻醉作了原则性的指导,但因篇幅所限,对高原环境战创伤的具体问题及措施细节未能详述。为此,在《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的基础上,本指南进一步细化高原环境下战创伤麻醉指导意见,以提高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米卫东张铁铮葛衡江董海龙耿智隆刁玉刚孙立张惠张昊鹏鲁开智
关键词:高原环境战创伤麻醉
鞘内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ai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10只)、模型组(40只),造模后的模型组再随机分成DNP组(DC组,10只,仅给予10μl PBS缓冲液)、GDNF治疗组(DG组,10只,注射2μg GDNF+10μl PBS缓冲液)。各组大鼠均测造模前,造模后第3、21天,首次给药或PBS缓冲液后第1、3、7、14天的压尾机械阈值(TFT)与热痛缩爪潜伏期(PWL);处死大鼠后,取L_(4-6)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背角磷酸化PI3K、p-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以及磷酸化核糖体S6蛋白激酶(p-S6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第21天,与N组比较,模型组的血糖明显升高(P<0.01),且TFT与PWL也均明显缩短(P<0.01);给药后第14天,与DC组相比较,DG组TFT和PWL均明显升高(P<0.01),且磷酸化PI3K、p-AKT、p-mTOR、p-S6K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给药后第14天,与N组相比较,DC组TFT和PWL均明显降低(P<0.01),且磷酸化PI3K、p-AKT、p-mTOR、p-S6K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给药后第14天,DG组与N组相比较,在TFT、PWL以及磷酸化PI3K、p-AKT、p-mTOR、p-S6K表达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鞘内注射GDNF能够减轻大鼠DNP,其机制可能与GDNF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p-AKT表达水平,从而抑制p-mTOR和p-S6K的表达有关。
陈艺舟王影赵丹孙立刘永哲郭文治高明龙
关键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P-MTOR
孕酮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期七氟醚神经毒性的作用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孕酮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期七氟醚神经毒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健康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40,雌雄各20只):空白对照组(C组)、七氟醚组(S组)、孕酮+七氟醚组(S+P组)。S+P组大鼠出生后第4~9天注射孕酮[8 mg/(kg.d)],第7~9天注射孕酮后行七氟醚暴露(浓度3%,流量2 L/min,2 h/d);C组和S组大鼠出生后于相同时间点以相同方式注射等量溶剂,C组大鼠第7~9天行混合气体暴露(空气和氧气混合,流量2 L/min,2 h/d),S组大鼠第7~9天行七氟醚暴露(浓度3%,流量2 L/min,2 h/d)。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组织中凋亡蛋白Casepase-3的表达。采用Y迷宫、Morris水迷宫和跳台实验评价大鼠出生后第6周的空间认知能力。结果七氟醚可导致新生大鼠海马组织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和Case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1);应用孕酮可明显减少七氟醚导致的海马组织CA1区神经细胞凋亡,降低海马组织中Casepase-3蛋白表达(P<0.01)。Y迷宫、Morris水迷宫和跳台实验结果显示,七氟醚可降低大鼠的交替得分率(P<0.05),延长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寻找平台所需时间(P<0.05),增加大鼠在跳台中的错误次数(P<0.01);应用孕酮可明显增高大鼠的交替得分率(P<0.05),缩短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寻找平台所需时间(P<0.05),减少大鼠在跳台中的错误次数(P<0.01)。结论新生大鼠多次吸入七氟醚可引起中枢神经损伤并导致青年期认知损害,孕酮对七氟醚所致的新生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期神经毒性损伤可产生保护作用。
刘贝贝林晓婉郭航孙立马亚群高明龙郭文治马丽
关键词:七氟醚孕酮神经发育
富氢盐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4年
缺血是临床疾病中最常见原因之一,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脑缺血等器官缺血最重要病理生理过程,缺血性疾病通常可在早期采用溶栓和抗自由基损伤等技术来防治。氢气目前仅作为保健品使用,尚未应用于临床,富氢盐水作为一种含氢注射液,能够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炎性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减少氧化应激,从而对器官起到明确的保护作用。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临床发生率极高,富氢盐水作为一种能够普及、应用方便的保护剂,具有广大的应用前景。富氢盐水用于防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为降低氧化应激、减少细胞凋亡和抑制炎性因子上调。
孙立谢克亮马亚群潘宁玲张宏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
不同水平每搏量变异度指导下的液体治疗对老年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不同水平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下的液体治疗方案对老年手术患者短期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腹部手术患者110例,男67例,女43例,年龄65-8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11%≤SVV≤14%组(H组,n=37)、7%≤SVV≤10%组(M组,n=37)和3%≤SVV≤6%组(L组,n=36),并按相应分组实施不同的补液方案。记录围术期出入量相关指标,通过术后随访记录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记录住院总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短期预后指标。记录术后至出院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SVV水平降低,三组患者术中输注晶体量及胶体量依次增加(P〈0.05);三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流食时间、胃肠减压及留置导尿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组排气时间明显短于L组(P〈0.05);M组进半流质饮食及饮食过渡时间短于H组和L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一级以上护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时间明显短于L组(P〈0.05)。L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H组和M组(P〈0.05);H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高于L组(P〈0.05);L组在并发症的复杂及严重程度上均超过H组和M组。结论3%≤SVV≤6%可能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延长住院时间。7%≤SVV≤10%可能使患者恢复质量更高,可以作为围术期液体治疗的最佳目标。
段明达傅强刘旭赵峰孙立米卫东
关键词:每搏量变异度老年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