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飞
作品数: 16被引量:57H指数:6
  • 所属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 所在地区:天津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相关作者

王莹
作品数:119被引量:891H指数:15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患者 META分析
宋文静
作品数:37被引量:275H指数:9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ICU 依从性
惠彩红
作品数:14被引量:144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鼻肠管 护理 气管插管患者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患者
刘娟莉
作品数:3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引导 PICC 心脏起搏器 信效度检验 集束化护理
杨艳
作品数:9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成年人群 非酒精性脂肪肝 糖化血红蛋白 鼻肠管 腹腔高压
两种不同解除约束方案对降低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解除约束方案对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ICU获得性衰弱(Intensive care unit acquired weakness,ICU-AW)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需实施身体约束的气管插管患者1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98例,应用常规解除约束方案;观察组98例,应用基于ICU约束决策轮制定的解除约束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ICU-AW发生率、约束时间、约束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CU-AW发生率为29.59%,对照组为43.88%;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观察组为1.02%,对照组为4.08%。观察组的ICU-AW发生率、身体约束并发症、平均约束时间及身体约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CU约束决策轮的解除约束方案应用于ICU气管插管患者可降低身体约束率,缩短约束时间,降低ICU-AW发生率,减少身体约束损伤,同时不增加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宋文静李赛司梅梅惠彩红朱艳飞王莹
关键词:身体约束重症监护病房非计划性拔管肌力
一种肩关节防脱位辅助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肩关节防脱位辅助器,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包括肩固定垫、绑带、肘固定托、固定带和支撑条,所述肩固定垫上端设置有所述绑带,所述绑带绕于胸部固定,所述肩固定垫下端绕于臂部固定,位于腋下放置有所述支撑条,所述...
惠彩红宋文静朱艳飞李赛
1例携带心脏起搏器的重症患者在超声引导下植入PICC的护理体会
经外周穿刺中央静脉导管(percutaneous insert central venous line,PICC)一般经肘正中或贵要静脉穿刺,经腋静脉到达上腔静脉或者锁骨下静脉.PICC 导管为一条表面极其光滑的硅胶类导...
米颖杨艳刘娟莉朱艳飞
B超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在携带心脏起搏器患者PICC置管中的护理体会被引量:2
2017年
介绍携带心脏起搏器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在对侧肢体植入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的护理方法。总结三向瓣膜的PICC置管前的评估及准备工作,穿刺位置及长度的选择,导管置入前后的心电图监测,以及置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置管后的护理。
宋文静朱艳飞刘娟莉
关键词:PICC心脏起搏器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
手卫生依从性干预对ICU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手卫生依从性干预对综合ICU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影响及改善效果。方法通过信效度检验的《手卫生认知问卷》调查对比手卫生干预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的认知度的变化,根据其结果采用持续强化培训进行干预;利用病房中监控设备观察手卫生的执行率,每月随机抽查在岗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及效果,干预前后对比,同时监测同期入住综合ICU患者MRSA感染率,分析手卫生依从性与MRSA感染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医护人员手卫生认知度干预前得分为(41.70±3.67)分,干预后得分为(44.10±3.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7,P<0.01);干预前洗手正确率、手部细菌培养结果阳性检出率、手卫生执行率、综合ICU住院危重患者MRSA的感染率分别为68.75%、14.58%、66.90%、12.90%,干预后分别为88.54%、3.12%、74.14%、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09~24.520,P<0.01)。结论采用信效度评价良好的问卷可更好地发现手卫生依从性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持续强化干预措施可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医护人员良好的手卫生依从性可使综合ICU中MRSA的感染控制获得一定效果。
王莹朱艳飞宋文静邢迎红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手卫生依从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手卫生依从性干预对ICU获得性MRSA感染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手卫生依从性干预对综合ICU 获得性MRSA 感染的影响及改善效果.方法 通过信效度检验的《手卫生认知问卷》调查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度并观察手卫生的的执行率,根据其结果采用持续强化教育进行干预,利用病房中监控...
王莹朱艳飞
应用DMAIC法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DMAIC(界定、测量、分析、改进、控制)法改进ICU患者留置导尿管护理流程,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综合ICU2018年1-12月收治并留置导尿管的5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1-6月收治的283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7-12月收治的29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观察组应用六西格玛管理的DMAIC法,比较2组各项措施执行的正确率及尿管使用率和感染率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早期拔管评估执行率、尿液收集正确率、尿管固定正确率、尿管清洁正确率、集尿袋位置正确率分别为60.42%(171/283)、69.61%(197/283)、79.86%(226/283)、89.40%(253/283)、92.58%(262/283),观察组分别为80.34%(237/295)、90.85%(268/295)、94.92%(280/295)、96.27%(284/295)、97.97%(289/2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11~41.415,P<0.01);观察组导尿管使用率为75.31%(3856/5120),与对照组的82.60%(4098/49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75,P<0.01);观察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为0.26‰(1/3856),对照组为1.95‰(8/409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2,P<0.05)。结论DMAIC法能够提高护理流程的正确率,优化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流程,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
惠彩红王莹宋文静司梅梅朱艳飞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导尿管护理导管相关性感染
一种隔离重症病房内呼吸机出气口排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离重症病房内呼吸机出气口排风装置,包括壳体和底座,底座安装于壳体的底部,底座上安装有排风扇,壳体的外侧壁安装有与壳体内部连通的进风管和出风管,进风管和出风管位置相对,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收...
朱艳飞王莹惠彩红司梅梅宋文静李赛
群组管理模式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心理睡眠及情绪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群组管理模式对首批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恢复期患者的心理韧性、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择2022年1月至3月在天津市新冠肺炎康复定点医院收治的感染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恢复期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群组管理,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韧性、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结果实施群组管理干预后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11.37%比18.94%,17.42%比27.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不大,干预前后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41.35±10.62比45.13±12.18,P<0.05)。干预后患者的心理韧性、睡眠质量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心理韧性评分(分):73.99±16.51比67.31±15.87,睡眠质量差的患者占比:59.8%比7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维度评分中除睡眠质量、催眠药物外,其他维度评分均明显改善,且PSQI总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分:6.60±3.72比8.21±3.08,P<0.05)。结论感染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恢复期患者仍存在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不佳的情况,群组管理模式可增强其心理韧性、改善睡眠质量,对于能否降低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率需进一步探讨。
朱艳飞王莹李静宋文静张越
关键词: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心理韧性
气流冲击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微误吸的预防效果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气流冲击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微误吸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3-8月入住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气流冲击法联合间断声门下滞留物吸引(SSD),对照组采用间断SSD,比较2组24 h囊上滞留物总量、囊上吸引管堵管发生率、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并比较操作前后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24 h囊上滞留物总量、囊上吸引管堵管发生率分别为2.9%(1/34)、(19.37±5.52)ml、17.6%(3/34),对照组分别为20.0%(7/35)、(14.98±3.77)ml、25.7%(12/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896、7.239,t值为5.315,P<0.05或0.01)。囊上滞留物培养病原菌阳性率为54.6%(113/207)、病原菌149株,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阳性率为12.6%(26/207)、病原菌37株,2组囊上滞留物病原菌构成相似,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组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分泌物主要病原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操作前后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流冲击法联合间断SSD能有效清除气囊皱褶和集聚于囊上的滞留物,可减少囊上吸引管堵管发生率,预防微误吸的发生,降低VAP发生率。
朱艳飞宋文静杨燕娣王莹窦琳
关键词:插管法气管内呼吸机相关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