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作品数: 18被引量:29H指数:4
  • 所属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江大勇
作品数:78被引量:245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中三叠世 动物群 牙形石 三叠纪 古环境
孙作玉
作品数:52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中三叠世 动物群 三叠纪 牙形石 早三叠世
鲁昊
作品数:11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遗产价值 化石 遗产 动物群 早三叠世
季承
作品数:23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早三叠世 动物群 三叠纪 中三叠世 生物地层
付宛璐
作品数:14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化石 动物群 中三叠世 下三叠统 三星堆
贵州中三叠世混形黔鳄(爬行纲:主龙类)海生适应性的再研究
2023年
基于对混形黔鳄(Qianosuchus mixtus)新标本的观察和测量,对其海生适应性进行再研究。按照非鸟类四足动物的海生适应性的5个阶段(M1~M5),将混形黔鳄的测量数据与其他类群进行对比,判断混形黔鳄处于对海洋生活适应的M2-3阶段,尚不能将其归为真正的海生动物。对新标本形态的观察表明,虽然混形黔鳄的四肢未显示适应海生的形态特征变化,但在身体的总体形态结构和尾部特征上表现出明显适应波动式或半波动式游泳的变化,说明其可能具有与现生鳄类和海鬣蜥相似的适应海生生活的演化趋势。与现生鳄类等类群相比较显示,即使混形黔鳄发育特化的尾部,也无法进行快速或长距离的游泳。综合上述信息,结合盘县动物群四足动物的习性,推测混形黔鳄可能生活于存在岛屿的台内盆地,混形黔鳄等较高营养层级捕食者具有复杂的生态。
Cindy X.S.U周敏顾书纶Ryosuke Motani江大勇
关键词:中三叠世生态
巢湖动物群遗产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安徽巢湖地区下三叠统奥伦尼克阶斯帕斯亚阶的巢湖动物群,代表了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绝灭之后三叠纪生物复苏过程中的早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巢湖动物群以巢湖龙为优势类群,以其他原始鱼龙类、鳍龙类、鱼类、牙形动物、菊石、节肢动物等伴生为特色,其化石资源数量丰富、保存精美,既在地球生命-环境演变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又在科普教育和旅游开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申报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的深厚潜力。
姚明涛周敏柴珺
关键词:化石遗产价值自然遗产
南漳-远安动物群的科学价值
2021年
南漳-远安动物群发现于中国湖北远安鹰子山—南漳古井一带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上部,主要特点为含有大量形态特异的湖北鳄类化石。南漳-远安动物群因产出数量丰富且保存精美的化石资源而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和旅游开发价值。它代表了三叠纪早期海生爬行动物下海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生物演化过程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符合《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中所规定的世界自然遗产应满足的标准。因此南漳-远安动物群具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潜力。
冶小军周敏柴珺
关键词:化石遗产价值
贵州兴义含兴义动物群下部组合的地层对比被引量:1
2019年
贵州省兴义市周边中三叠统埋藏有丰富的兴义动物群化石,但由于详细的地层学工作不足,导致长期以来难以从实证的角度对这一动物群的古环境、古地理背景进行探讨。本研究对贵州省兴义市乌沙镇泥麦古剖面和义龙试验区顶效镇浪幕山剖面含兴义动物群下部化石组合的层段按自然层进行连续发掘,并通过详细的地层测量和岩石微相分析对两个剖面相关层段进行高精度地层对比,进而比较该动物群在区域内的古环境特征。通过岩石微相分析,本研究将两个剖面划分出9种微相类型。根据沉积相序列划分的旋回和相对海平面变化,以及化石组合特征的对比,推断这两个剖面可以对应,具有等时性。浪幕山剖面的第192和183自然层分别对应泥麦古剖面的第22和35自然层。通过对上述微相建立相组合,在两个剖面中划分出局限海浅潮下带、深潮下带和台内盆地环境。同时期内顶效地区水体相对较深,乌沙地区水体环境相对更浅。综合而言,以兴义动物群下部化石组合为代表的海生动物类群曾广泛分布于碳酸盐岩台地内部和边缘。
柴珺倪培刚周敏鲁昊孙作玉江大勇
关键词:微相古环境中三叠世
贵州中三叠世拉丁期兴义动物群云贵龙属一新材料头骨特征
2023年
产自欧洲、北美洲和中国三叠纪的纯信龙次亚目,是连接鳍龙类“干群”和“冠群”的关键分子,也是探讨侏罗纪—白垩纪“冠群”蛇颈龙类起源和早期演化的关键环节类群。李氏云贵龙是中国华南地区发现的纯信龙次亚目中较原始的属种,也是目前发现保存最完好、数量最多的纯信龙类,但对其头骨骨骼形态学的认识依然存在不足。贵州兴义中三叠世拉丁期法郎组竹杆坡段中新发现的一件云贵龙完整头骨化石补充了云贵龙的骨骼学信息,如额骨未愈合、枕部存在开放空间等。经详细比较,新材料可能代表了目前发现的5件李氏云贵龙标本中体长最大的个体,推断额骨未愈合这一特征为云贵龙特有的鉴定特征,而非个体成年与否的判断依据。新材料显示,云贵龙的鳞状骨没有后内侧支,存在开放式枕部,同蛇颈龙类相似,指示了三叠纪纯信龙类同蛇颈龙类密切的亲缘关系。
鲁昊周敏付宛璐付宛璐
关键词:中三叠世
安徽早三叠世巢湖龙前肢比较及分类学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由于标本少和保存情况不好等原因,对巢湖龙(Chaohusaurus)解剖学特征缺少详细描述,安徽地区巢湖龙的种级分异尚存争议。经过对比研究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馆藏的采自安徽巢湖的鱼龙标本与相关模式标本,基于骨骼形态及腕骨骨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将标本分为两类。将研究标本及相关模式标本等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存在两个类群。将前肢骨骼数据作图,显示存在两条生长序列,该结果推翻了之前的巢县陈氏龙和小巧陈氏龙均为龟山巢湖龙后出同物异名的结论。据此推断,巢湖马家山地区的巢湖龙可能存在两个物种。厘清巢湖龙的种间关系有助于全球早三叠世原始鱼龙类的对比研究,并对探讨鱼龙的早期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周敏
关键词:早三叠世
安徽巢湖早三叠世原始鱼龙类的结构和行为特征及其对鱼龙类起源研究的启示被引量:4
2016年
鱼龙类(Ichthyosaurs)起源于早三叠世晚期,以往发现的鱼龙类已高度适应水生生活,其身体结构无任何能将其与可能的陆地祖先相联系的陆生适应特征。针对近年在安徽巢湖下三叠统奥伦尼克阶采集的柔腕短吻龙(Cartorhynchus)和含胚胎巢湖龙两件鱼龙类标本,通过对柔腕短吻龙的荐前椎数目(31节)、吻长与头骨长之比(0.35)、前肢长与荐前椎长之比(0.45)的研究以及与后期鱼龙类相关数据和骨骼形态学的对比,认为柔腕短吻龙结构更为原始,可两栖生活。结合对早三叠世含胚胎巢湖龙、侏罗纪含胚胎狭翼鱼龙幼体保存情况的对比分析,认为巢湖龙虽比柔腕短吻龙身体结构更进化,且完全适应水生生活,但其生殖行为仍然保持陆生爬行动物头位胎生的特征。鱼龙类在其陆地祖先逐渐演化至适应水生生活的过程中,结构的适应性特征(如肢体的鳍状化、吻部的增长等)和行为特征(如生产方式的变化)的变化不同步,前者的改变更早。
鲁昊季承倪培刚周敏付宛璐
关键词:鱼龙类早三叠世
中国贵州省中三叠世胡氏贵州龙(爬行纲:鳍龙超目)头骨μCT扫描数据集被引量:1
2021年
胡氏贵州龙(Keichousaurus hui)是一种产自贵州省兴义市及其邻区的中三叠世拉丁期法郎组竹竿坡段的小型鳍龙类。它是我国最早发现、研究与命名的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也是始鳍龙类在亚洲的首次报道,对于理解鳍龙类的地理分布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供一件胡氏贵州龙归入标本(GMPKU-P-3406)头骨的高精度X射线CT扫描数据集,包括CT原始图片数据,拼合的完整头骨图像堆栈,3D pdf,视频和可用于3D打印的stl格式文件。CT原始图片数据和拼合的完整头骨图像堆栈有助于鳍龙类形态学和系统学的进一步研究。3D pdf,视频和基于stl文件打印的3D模型可用于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的科研、教学、科普和文创。
殷亚磊周敏鲁昊
关键词:三叠纪头骨CT
盘县动物群的科学价值和自然遗产价值
2018年
中国贵州盘州地区发现的中三叠世安尼期盘县动物群保存了数量丰富、完整精美且具有较高分异度的海生脊椎动物化石,并伴生多门类无脊椎动物化石。它的发现为研究海生爬行动物的起源、早期演化、系统发育、古生物地理以及化石特异埋藏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价值。盘县动物群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是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绝灭后,生物圈复苏和生态系统重建过程中进入快速和全面辐射时期的标志和代表地之一。文章通过对以盘县动物群、兴义动物群和关岭生物群为代表的贵州三叠纪海生脊椎动物化石群与瑞士-意大利Monte San Giorgio动物群的比较分析,揭示了贵州三叠纪海生脊椎动物化石群的突出普遍价值。
林文彬孙作玉孙作玉周敏鲁昊
关键词:三叠纪自然遗产
贵州兴义动物群古生物化石的遗产价值及其保护与利用被引量:5
2018年
随着世界各国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恰逢我国云南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化石类遗产的价值重回人们视野。我国有许多形成于地质历史时期的化石遗产地,如辽西动物群、安徽巢湖动物群。过往,化石这一类特殊遗产的价值并没有被凸显出来;实际上,它具有重要的科学科研、教育和审美价值,揭示了生物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是人类更好地了解自身及规划未来的重要例证。那么如何进一步挖掘、保护与利用这些宝贵遗产成为目前的重要议题。文章以贵州兴义动物群化石为例,探讨今后我国化石遗产地的现在和未来。
鲁昊孙作玉孙作玉肖时珍周敏江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