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作品数: 277被引量:1628H指数:19
  • 所属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相关作者

宿英英
作品数:301被引量:2,054H指数:2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预后 脑死亡 神经系统疾病 脑死亡判定 脑梗死
文建国
作品数:555被引量:2,595H指数:2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尿动力学 儿童 尿动力学检查 神经源性膀胱 小儿
陈卫碧
作品数:53被引量:158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脑死亡判定 脑死亡 预后 脑梗死患者 重症监护病房
高岱佺
作品数:69被引量:237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脑炎 机械通气患者 脑梗死患者 脑死亡判定 脑死亡
叶红
作品数:42被引量:143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脑死亡 脑炎 脑死亡判定 大面积脑梗死 脑梗死
幼兔逼尿肌无收缩模型的建立及影像尿动力学评估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建立幼兔脊髓横断(spinal cord transection,SCT)模型并对其进行尿动力学评估,为逼尿肌无收缩(Acontractile detrusor,ACD)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18只日本大耳白兔[体质量1.2~1.6kg,平均(1.36±0.11)kg,7~9周龄]随机分为SCT组(n=12)和假手术(sham)组(n=6)。SCT组采用改进的方法在第六腰椎水平横断脊髓并破坏骶髓,sham组于第六腰椎水平仅咬除棘突暴露脊髓。观察两组术后神经损害表现并进行影像尿动力学评估。结果SCT组术后出现后肢瘫痪等脊髓损伤表现,sham组(n=6)未见明显神经损伤表现。影像尿动力显示SCT组家兔膀胱容量显著增加,最大测压膀胱容量SCT组和sham组分别为(95.7±7.19)ml、(51.6±4.07)ml(P〈0.001);膀胱顺应性、逼尿肌漏尿点压、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此种脊髓横断方法能建立幼兔ACD模型,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文建国苏志强王庆伟夏明亮任川川郭战杨超吕宇涛张燕莎张艳
关键词:神经源性影像尿动力学
“液桥实验”和漏尿点压测定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比较研究
本文通过比较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与正常控尿的女性“液桥试验”和漏尿点压力(LPP)的尿动力学结果,了解“液桥试验”在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及判断尿道功能的意义。结果表明:液桥实验和LPP均可有效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但是前者可...
崔林刚文建国张瑞莉吕宇涛张艳孟庆军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
文献传递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对早产儿排尿方式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PIVH)对早产儿排尿方式的影响。方法31例胎龄在32-36周适于胎龄早产儿分为两组,正常组16例,胎龄(34.2±1.1)周,日龄(11±2)d;PIVH组15例,胎龄(34.1±1.1)周,日龄(11±1)d进行连续8h自由排尿观察,记录每组早产儿在观察时间内的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残余尿量、清醒排尿及间断排尿,对两组早产儿排尿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IVH组早产儿残余尿量显著高于正常组[(2.4±0.8)ml比(2.0±0.7)m1](P〈0.05),清醒排尿比例显著低于正常组E(35±6)%比(44±8)%](P〈0.05),PIVH组与正常组早产儿在观察时间内的排尿次数[(7.4±1.0)比(7.2±1.0)]、每次排尿量[(15.6±5.7)ml比(16.5±6.0)m1]及间断排尿比例(47%比4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对32-36周胎龄早产儿残余尿量及排尿时意识状态具有显著影响,提示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早产儿排尿方式与正常早产儿存在差异。
王亚仑许予明文建国张艳李真珍张茜
关键词:脑室早产儿排尿
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脑心交互现象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析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脑心交互现象(BHI)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病房收治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收集其一般资料、BHI相关指标、预后结局。按照是否出现BHI将患者分为BHI组和非BHI组,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BHI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再根据是否存在Takotsubo综合征(TTS)将BHI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TT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9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有91例(76.5%)并发BHI?(BHI组),其中有17例(14.3%)患者发生TTS。与非BHI组比较,BHI组脑血管疾病史比例低(20.9%比42.9%,P=0.020),吸烟史比例低(25.3%比50.0%,P=0.013),他汀类药物使用比例低(16.5%比50.0%,P=0.000),总胆固醇(TC)水平低(mmol/L:3.97±1.05比4.43±0.88,P=0.039),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低(mmol/L:2.30±0.76比3.00±0.84,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他汀类药物使用〔优势比(OR)=0.222,95%可信区间(95%CI)=0.075~0.658,P=0.007〕?和脑血管疾病史(OR=0.321,95%CI=0.113~0.912,P=0.033)是BHI的保护性因素。与非TTS亚组比较,TTS亚组糖尿病史比例更低(0%比37.8%,P=0.002),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更低〔0.055(0.050,0.056)比0.064(0.056,0.075),P=0.000〕,TC水平更高(mmol/L:4.70±1.16比3.80±0.95,P=0.001),入院第1天平均动脉压〔MAP(mmHg,1 mmHg=0.133 kPa):114(98,122)比103(94,108),P=0.042〕、第3天舒张压〔DBP(mmHg):82(77,94)比67(59,86),P=0.002〕和第3天MAP〔mmHg:106(95,114)比94(80,106),P=0.015〕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第3天MAP升高是TT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833,95%CI=1.113~125.779,P=0.040),HbA1c增高是TTS的保护性因素(OR=0.022,95%CI=0.001~0.345,P=0.006)。合并BHI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率比未合并BHI者更高(34.1%比14.3%,P=0.045)。结论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BHI发生率较高,且预�
陈洪波陈洪波张艳
关键词:重症脑卒中
饮食和运动模式调整在老年肌少症患者中的效果评价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通过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进行饮食及运动模式的干预,评价其对握力、步速及骨骼肌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老年肌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常规饮食和运动指导;观察组行高蛋白饮食、肌肉锻炼操;两组予不同健康教育。均定期随访1年。1年后比较两组握力、步速及骨骼肌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握力、步速、计时起走实验均有改善,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的骨骼肌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对肌少症认知的改变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及运动模式调整可以改善老年肌少症患者的骨骼肌含量及躯体运动能力,对延缓疾病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高爱菊刘晓娟吕洁张艳郭琳玮贺佳宁王晓娟
关键词:饮食
尿动力学评估TVT-O术后近期疗效
文建国张艳娄安锋
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诊治重症卒中临床能力培训的探索被引量:3
2014年
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病,重症患者具有并发症多、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为了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应该对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进行神经专科知识和重症医学知识综合能力的培训,作为国家级神经科教学基地,我院神经内科在这方面进行了多年探索和经验积累。
张艳宿英英
关键词:住院医师教学卒中
血浆置换治疗抗N-甲基-M-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的安全性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治疗抗N-甲基-M-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 前瞻性观察研究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入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监护病房的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PE治疗的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 共纳入9例患者接受PE治疗54次,全部(100%)患者经过PE治疗后CSF和(或)血清中NMDA受体抗体滴度均有减低或转为阴性,共5例(55.5%)患者临床好转.PE不良反应依次为:不自主运动增加、低血压、PE管路凝血、体温升高、过敏反应和深静脉置管处管口周围渗血.无致死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PE可有效治疗抗NMDA受体脑炎,并且安全可行.
张艳高岱佺叶红宿英英
关键词:脑炎血浆交换
生理盐水和口泰含漱液用于神经内科病房肌无力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肌无力患者不能自行进行口腔清洁,常需要护理人员协助完成,病房中常规使用口泰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但其刺激的味道常使患者感到恶心不适,甚至不配合护理操作。2009年1—6月,我们探讨使用生理盐水和口泰含漱液在神经内科病房肌无力患者行口腔护理后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李晓新张艳
关键词:神经内科病房口泰含漱液口腔护理生理盐水肌无力口腔清洁
老年慢性病共病病人治疗负担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病共病病人治疗负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慢性病共病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慢性病共病病人治疗负担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102份。其中58.8%老年人有低度治疗负担,39.2%有中、高度治疗负担。家庭人均月收入、患慢性病数量、心理健康状况是老年慢性病共病病人治疗负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应加强对老年慢性病共病病人的关注,重视共病管理的动态变化性,以减轻老年慢性病共病病人治疗负担。
李雨晴张艳景丽伟孙柳
关键词:老年病人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