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
所属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所在地区: 北京市 研究方向: 农业科学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张卫建 作品数:261 被引量:3,103 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粮食安全 水稻 气候变暖 稻田 气候变化 邓艾兴 作品数:77 被引量:770 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粮食安全 气候变暖 温室气体 气候变化 春玉米 宋振伟 作品数:93 被引量:994 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玉米 春玉米 粮食安全 种植密度 温室气体 郑成岩 作品数:63 被引量:535 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小麦 冬小麦 温室气体 籽粒产量 耗水特性 张鑫 作品数:24 被引量:65 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温室气体 小麦 长期施肥 水稻 大豆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对不同温光资源的响应 被引量:1 2021年 本试验以吉林地区小粒中等穗高产型、大粒多穗高产型、优质丰产型3个粳稻为供试品种,通过播期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水稻生育期、产量、产量构成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各品种出苗-抽穗阶段天数缩短导致生育期缩短;在不同播期处理下,S2播期各类型品种产量构成因素表现相对较优,致使S2播期内各品种产量最高,且各类型品种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各类型品种在S2播期加工品质表现最优,外观品质随播期推迟变优,各类型品种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S1播期直链淀粉含量相比最适播期S2无显著差异,S3直链淀粉含量相比S2呈显著增加,各类型品种食味值在S3播期表现最优。因此,各类型品种最适播期为4月22日,推迟播期10 d左右对各类型品种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较小,仍可达到优质稳产要求,这对指导生产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崔弘 刘迪 宋振伟 张俊 曹铁华 具红光 孟英 董文军 刘猷红国家粮食安全与农田减排固碳的双赢策略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碳达峰与碳中和已成为我国长期战略。我国是粮食消费大国,95%以上的粮食及重要农产品供应仍然靠国内农业生产。农业既是主要的碳排放源,更是重要的碳固定汇,减排固碳潜力巨大。因此,现代农业不仅可以保障... 张卫建 邓艾兴 宋振伟 郑成岩 张俊 尚子吟 张鑫关键词:粮食生产 温室气体 碳固定 气候智慧型农业及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15 2017年 每一种农业类型均有其特定的时代意义,并诠释了其所处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机遇。在全球气候变化大环境下,如何协调温室气体排放与农业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减缓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是本世纪全世界面临的理论与技术难题。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倡导下,气候智慧型农业正成为全球农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方法。在简述世界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现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气候智慧型农业健康发展的方向和对策,以期为我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农业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公约履约等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管大海 张俊 王卿梅 张燕萍 周玮 黄波 赵欣 王利 张卫建 王全辉关键词:气候变化 粮食安全 减排 江苏机插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共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2014年 以江苏26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县为对象,对水稻田产量及群体结构的典型田块进行调查。将水稻生产要素(种植地点、品种、播期、种植方式)类型相近或相同的田块按产量分成高产田(Ⅰ,〉10.5 t hm^–2)、中产田(Ⅱ,9.0-10.5 t hm^–2)、低产田(Ⅲ,〈9.0 t hm^–2)3个等级,比较其产量结构、空间分布均衡性等群体指标。结果表明:(1)高产田的颖花数、穗数、穗粒数均有显著优势;不同类型田块在行距、穴距、单位面积穴数等空间配置上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不同产量水平田块单穴穗数整齐度差异显著;产量与单穴穗数整齐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436^**,2009;r=0.441^**,2010)。(3)顶部叶片长度增加有利于总粒数的增加,但易降低结实率,尤其是下位叶。表明提高单穴穗数整齐度和穗粒数整齐度,是协调水稻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者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江苏大面积均衡增产的有效途径。 杜永林 缪学宽 李刚华 张俊 王绍华 刘正辉 唐设 丁艳锋关键词:水稻 机插 田间控制丛枝菌根真菌吸收磷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丛枝菌根真菌吸收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田间控制丛枝菌根真菌吸收磷的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田间控制丛枝菌根真菌吸收磷的装置,包括磷室,所述磷室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窗口,所述第一窗口的外部覆盖有能够使丛... 郑成岩 张卫建 邓艾兴 刘云龙 张宇 宋振伟 张俊 张鑫文献传递 谷子中矮秆资源创制、遗传解析和育种利用 被引量:3 2024年 谷子是旱作生态农业的主栽作物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储备作物,也是新时期功能基因研究的模式作物。谷子品种的中矮秆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外目前已报道的谷子矮秆材料达70多个,从形态上谷子矮秆种质可以分为叶穗直立的紧凑型和叶穗下披的常规型2类;赤霉素(GA)敏感性测定发现4个材料对GA不敏感,其他均是GA敏感型;显隐性分析表明,多数矮秆材料为隐性单基因控制,但矮88株高为多基因控制。利用自然群体关联分析和双亲杂交分离群体合计发掘了109个控制株高的QTL,精细定位了7个矮秆基因,半显性矮秆材料84133的矮化基因SiDW1是唯一克隆并进行功能分析的矮化基因。对谷子中矮秆品种选育的梳理表明,利用矮88和其衍生系为亲本已培育出139个中矮品种(系),实现了谷子株高的显著矮化,满足了机械化收获对抗倒伏降株高的要求。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谷子株高矮化基因的研究进展,梳理了已经定位和克隆的谷子矮秆基因,讨论了谷子矮秆遗传和育种研究中的问题,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刁现民 王立伟 智慧 张俊 李顺国 程汝宏关键词:谷子 株高 矮秆 1978年以来中国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碳足迹评价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碳排放最多的国家之一。探明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碳排放的历史变化和区域差异,对减缓我国碳排放和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 黄晓敏 钱浩宇 宋振伟 邓艾兴 张俊 张卫建关键词:碳排放 粮食安全 气候变暖 国外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概况与借鉴 被引量:14 2017年 气候智慧型农业是一种可持续提高农业效率、增强适应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更高目标实现粮食安全的农业生产和发展模式。当前,世界各国围绕气候智慧型农业理念,开展了大量的政策激励、技术优化、模式集成,以及示范推广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本文在介绍分析国外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中国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的政策激励、科技创新、国际交流等方面的相关建议,以提升中国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管大海 张俊 郑成岩 邓艾兴 宋振伟 王全辉 张卫建关键词:粮食安全 不同灌溉方式对南方优质食味晚籼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2021年 【目的】探明南方优质食味晚籼稻产量、品质对不同灌溉方式的响应特征。【方法】于2018—2019年在江西农业大学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上高创新基地,开展不同灌溉方式对优质食味晚籼稻产量及稻米品质影响的大田试验,水分处理设置常规灌溉(CK)、持续淹水灌溉(CFI)和间歇灌溉(AWD),供试品种为优质食味籼稻泰优871与普通食味籼稻荣优华占,分析测定稻田水分利用率、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结果】不同灌溉方式对供试品种的产量构成和稻米品质存在显著影响,且2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与CK和CFI处理相比,2年AWD处理总水分利用率分别增加了18.2%—62.5%、41.2%—91.7%。相比CK,AWD与CFI处理有增加2个供试品种产量的趋势,但优质食味籼稻品种产量无明显变化,仅2018年普通食味籼稻品种产量在AWD处理下增加显著,增产原因主要在于每穗粒数增加明显。AWD处理总体有利于稻米加工品质,而与CK和AWD处理相比,CFI处理则显著降低了稻米的垩白率和垩白度,有利于外观品质的改善。不同灌溉处理下不同食味类型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存在年度间差异,2019年AWD较CFI处理显著增加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同时,2年AWD较CFI处理也显著增加不同食味类型品种的胶稠度、峰值黏度及崩解值,且降低了消减值,提升了稻米的适口性,而CFI处理较CK与AWD处理则显著增加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但不同灌溉方式对优质食味籼稻品种直链淀粉、营养品质与稻米RVA谱特征值的影响效应要高于普通食味籼稻品种。【结论】间歇灌溉处理提高了供试品种的水分利用率,有利于增加优质食味籼稻产量,改善了稻米加工,但不利于外观品质的改善,同时间歇灌溉处理可降低消减值及稻米蛋白质含量,提升胶稠度、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及崩解值,有利于改善稻米蒸煮食味的适口性;而持续淹水灌溉有� 熊若愚 解嘉鑫 谭雪明 杨陶陶 潘晓华 曾勇军 石庆华 张俊 才硕 曾研华关键词:节水灌溉 水分利用率 稻米品质 水分调控下绿肥种植和石灰施用对双季稻稻米镉含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农田镉(Cd)污染是当前我国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稻米商品价值和人民健康。本研究采用田间大区试验,探究水分调控下绿肥种植、石灰施用对稻米Cd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水稻安全生产提供技术参考。[方法]试验用早、晚稻品种分别为湘早籼24号和华润2号,试验地在湖南省益阳市,设置常规栽培(CK)、水分调控(W)、绿肥+水分调控(GW)、石灰+水分调控(LW)、绿肥+石灰+水分调控(GLW)共5个处理。[结果]与CK处理相比,W、GW和LW处理早晚稻平均糙米镉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4.5%、83.5%和83.3%,稻谷镉含量分别显著降低26.3%、82.5%和83.4%;GLW处理仅晚稻的糙米镉含量显著降低43.7%,稻谷镉含量显著降低40.8%。相比CK处理,GW和LW处理早晚稻平均稻壳镉含量分别显著降低71.3%和74.2%,茎叶镉含量显著下降85.3%和79.1%;GLW处理仅晚稻的稻壳镉含量显著降低38.5%,茎叶镉含量显著降低51.9%。相比CK处理,W、GW和LW处理早晚稻平均灌浆期土壤pH值分别显著提高6.2%、23.7%和20.0%,GW处理早晚稻灌浆期土壤有效镉含量显著降低20.0%~22.6%。相比CK处理,GW和LW处理可显著降低早稻稻壳中的Cd向糙米转运;除W处理早稻稻壳和晚稻茎叶较CK处理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土壤中的Cd向茎叶、糙米和稻壳富集。各处理间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在水稻孕穗后淹水灌溉基础上,配套冬季豆科绿肥种植或春季石灰施用,可实现轻度镉污染稻田水稻安全生产,不影响水稻丰产。 唐志伟 朱相成 张俊 邓艾兴 张卫建关键词:双季稻 水分调控 绿肥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