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芳
-

-

- 所属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贾伟平

- 作品数:882被引量:8,535H指数:4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
- 包玉倩

- 作品数:588被引量:4,079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糖尿病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 肥胖 代谢综合征
- 翟所迪

- 作品数:676被引量:5,028H指数:3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META分析 卫生技术评估 安全性 万古霉素 有效性
- 曾辉

- 作品数:42被引量:22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 门诊 周围神经病变
- 赵珺

- 作品数:108被引量:376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糖尿病足 2型糖尿病患者 覆膜支架 敷料 动脉瘤
- 依替米星和异帕米星致耳毒性的病例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依替米星和异帕米星致耳毒性的类型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11月-2010年11月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中关于依替米星和异帕米星耳毒性的病例报告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应用依替米星和异帕米星后发生耳毒性的病例分别为27例和7例,其中患者年龄分别有12例(44.4%)和3例(42.9%)大于60岁;耳毒性主要临床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依替米星和异帕米星分别有20例(74.1%)和44例,1(57.1%)患者的耳毒性发生于用药后0~72h;应用依替米星和异帕米星发生耳毒性后及时停药,好转的分别为18例(66.7%)和5例(71.4%)。结论:依替米星和异帕米星可引起耳鸣、听力下降等耳毒性表现,老年患者所占比例较高;症状多在用药后0~72h内发生,停药后耳毒性症状多可消失或好转。
- 吉连军刘芳张俊
- 关键词:依替米星异帕米星耳毒性耳鸣听力下降
- 股浅动脉长段完全闭塞性病变的影像学形态特征作为预测介入术中多种开通技术使用的研究
- 目的 研究在股浅动脉长段完全闭塞血管病变(CTO)中(>10cm)的影像学形态特征用于预测提示采用不同介入开通技术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我们回顾性地评估了一系列接受血管开通的患者股浅动脉长段CTO的CTA和DSA形态学特征...
- 魏黎明朱悦琦鲁海涛刘芳赵俊功
- 肾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肌酐与乳酸水平相关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肾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肌酐与血乳酸水平的关系以及应用二甲双胍后对血乳酸的影响。方法选择肾功能正常的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723例,其中应用二甲双胍者(用药组)275例,未用双胍类者(对照组)448例。用酶电极法测定血乳酸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HbA1C、尿素氮、肌酐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等水平。结果(1)用药组的平均血乳酸水平高于对照组[(1.33±0.57vs1.17±0.47)mmol/L,P〈0.01];高乳酸血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5%vs4.91%,P〈0.01),但均未达到酸中毒的水平。(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乳酸水平与血肌酐、尿素氮、ALT、体重指数(BMI)呈明显正相关。在校正ALT和BMI后,肌酐仍与血乳酸呈正相关(r=0.345,P〈0.01)。(3)按肌酐水平进行分层后,血乳酸水平随着血肌酐水平升高而增加,肌酐〉90μmol/L后显著增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表明预测血乳酸水平增高的肌酐截点是95.35μmol/L。结论肾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仍有极少数患者可出现乳酸水平的轻度升高。血肌酐〉95.35μmol/L者发生高乳酸血症的风险增加。
- 刘芳陆俊茜唐峻岭陆汉魁王静李诀侯旭宏陆惠娟贾伟平项坤三
- 关键词:糖尿病乳酸肌酐二甲双胍
-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 目的:了解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PAD)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大血管彩超结果,将859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合并PAD组(PAD+组)和不合并PAD组(PAD-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并分析P...
- 刘芳李青赵俊功李力李鸣张锋贾伟平
- 关键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空腹血糖
- 文献传递
- 药品标示外使用的循证医学评价方法探讨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介绍国内外药品标示外使用的循证医学评价情况,探讨药品标示外使用的循证医学评价方法。方法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从证据来源、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三个方面探讨药品标示外使用的循证医学评价方法。结果药品标示外使用的证据来源包括临床药理学、药品咨询系统(DRUGDEX?System)、肿瘤药典及手工检索补充的证据;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可参考2009年牛津证据分级与推荐意见强度(治疗部分)和药品咨询系统的推荐强度和证据强度。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一种系统的药品标示外使用的循证医学评价方法。
- 易湛苗刘芳翟所迪
- 关键词:循证医学
- 血清脂联素、内脂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被引量:16
- 2008年
- 目的了解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脂联素、内脂素水平的变化,探讨脂联素、内脂素与MS的关系。方法按2004年中华医学会MS标准进行筛选,分为MS组(42例)和对照组(健康体格检查者,30名),检测人体测量参数和生化指标,并留取血清测定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血脂、脂联素和内脂素。采用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①MS组中,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53±10)岁;对照组中,男18名,女12名,平均年龄为(49±10)岁,两组间年龄、性别构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MS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为(97.57±40.69)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54±19.14)μg/L(P<0.05),脂联素水平为(7.98±3.62)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55±5.72)mg/L(P<0.01)。③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S组中腰围是影响血清内脂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标准偏回归系数=0.415,P=0.000),而与其他指标不相关;脂联素水平与HOMA-IR(标准偏回归系数=-0.341)、腰臀比(标准偏回归系数=-0.211)呈显著负相关(P=0.002、0.048),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正相关(标准偏回归系数=0.312,P=0.004)。结论MS患者的内脂素水平升高,而脂联素水平下降;内脂素可能参与腹型肥胖的发生,脂联素可能对胰岛素抵抗和血脂紊乱有抑制作用,内脂素与脂联素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 王欣刘芳陆俊茜陆惠娟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脂联素胰岛素抵抗
- 百乐眠胶囊关于失眠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 目的:在门诊病人中,失眠症是一个常见症状,在中国人中失眠症的发生率高达30%以上,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百乐眠胶囊是一个从十多味中药提取加工而成的治疗失眠症的中成药,通过该项研究探寻百乐眠胶囊在临床治疗失眠症的疗效...
- 李宁陈宇丹周卫东刘芳李丹
- 关键词:百乐眠胶囊舒乐安定失眠症
- 不同血压监测方法差异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9年
- 血压是生命体征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为患者的诊疗与救治提供了确凿的临床依据,同时也为患者生命支持起到了重要的监测作用。在临床实践中,血压的监测通常是指使用袖带式血压计测量上肢肱动脉血压,但在患者处于创伤、烧伤、上肢带有多种导管、严重皮肤水肿等情况下,袖带式血压计的测量方式就十分不便。为此,有不少学者开始研究监测血压的各种方法及其准确性。因不同方法的监测可出现一定的差异,对患者可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所以,寻找应用便利、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差异性小的血压监测方法,是临床护理过程中生命体征监测的重点。
- 刘芳张艳丽
- 关键词:血压
-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糖尿病足溃疡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 目的 探讨血清高胱抑素-C水平与糖尿病足溃疡(DFU)严重程度是否存在联系。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就医的975名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足溃疡(DFU...
- 艾丽根章晓燕曾辉赵珺赵俊功陆俊茜唐峻岭包玉倩贾伟平刘芳
- 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 探讨黄连素(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的114例既往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46例,女68例,年龄(55±1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7例)及对照组(57例),对照组降糖治疗方案为单用或联合应用降糖药物,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黄连素片口服(黄连素0.4 g/次,3次/d)治疗,两组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UACR、血清Cys C及肝肾功能、血脂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并评估黄连素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素氮、收缩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UACR较治疗前降低[47(26,120)mg/g比103(42,267)mg/g,P<0.001],且低于同期对照组[68(28,158)mg/g](P=0.039);干预组血清Cys 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0.83±0.30)mg/L比(0.98±0.25)mg/L,P=0.031)],且低于同期对照组[(0.96±0.30)mg/L](P=0.041).对照组治疗后UACR、Cys 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用黄连素是UACR(β=-0.051,P=0.041)、Cys C(β=-0.068,P=0.033)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黄连素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UACR及Cys C水平,且安全、有效.
- 李自云刘波庄新娟沈英娣田海荣季业李连喜刘芳
- 关键词:小檗碱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