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兵
作品数: 39被引量:530H指数:14
  • 所属机构: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所在地区:山东省 淄博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姜琳
作品数:25被引量:263H指数:9
供职机构: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遥感 动态监测 岷江上游 生态脆弱性 雅鲁藏布江流域
陶和平
作品数:56被引量:769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研究主题:土壤侵蚀 汶川地震 基于GIS 降雨侵蚀力 遥感
刘斌涛
作品数:49被引量:702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研究主题:土壤侵蚀 汶川地震 基于GIS 降雨侵蚀力 土壤流失方程
史展
作品数:16被引量:302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降雨侵蚀力 基于GIS 气候倾向率 土壤可蚀性 地理信息系统
宋春风
作品数:13被引量:25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研究主题:降雨侵蚀力 土壤侵蚀 土壤流失方程 气候倾向率 土壤可蚀性
基于加权均分模型的学生入学差异性效应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考虑学生入学差异提出了加权均分模型,通过比较加权均分模型与正态分布模型的数学特征,证明了两模型内在的一致性,但加权均分模型计算方法简单,表现形式直观。根据某高校专业课程成绩对两者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专业、不同学期及不同课程设置方式下,该模型与正态分布模型在反映绝大部分学生(68.28%)成绩方面有很好的一致性。
刘丽峰王志勇郭兵
关键词:直方图
我国西南山区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63
2012年
降雨是我国西南山区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因素,降雨侵蚀力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研究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趋势对我国西南山区土壤侵蚀的监测、评估、预报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60—2009年129个气象站逐日降雨量资料,计算出西南山区各气象站逐年降雨侵蚀力。采用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和克吕格插值等方法对西南山区降雨侵蚀力50年来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西南山区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特征与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一致;西南山区西北部的青藏高原区域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明显,变差系数Cv一般高于0.40;西南山区大部地区降雨侵蚀力呈上升趋势,说明由降雨侵蚀力引起的土壤侵蚀风险在增加,但在成都平原附近降雨侵蚀力在明显下降;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系数随海拔高度升高而不断增加,在海拔2 500 m以上地区尤为明显,西南山区西北部的高海拔地区海拔高度对降雨侵蚀力增加具有放大效应。
刘斌涛陶和平宋春风郭兵史展
关键词:降雨侵蚀力气候倾向率
北方半干旱荒漠草原生态区生态脆弱性变化遥感监测及其驱动机制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针对研究区的生态环境特征(风力侵蚀、沙漠化、盐渍化严重、水力侵蚀严重),引入了大尺度景观格局指数(香农均匀性指数和蔓延度指数)和极端气候指数(极端高温日数、极端低温日数和极端降雨日数),构建了北方半干旱荒漠草原生态区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进而分析和探讨了该地区近13年的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格局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北方半干旱荒漠草原生态区的生态脆弱性总体上属于中度脆弱状态,呈现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2000-2013年,北方半干旱荒漠草原生态区生态脆弱性呈现减小趋势。近13年北方半干旱荒漠草原生态区的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格局受GDP密度、气温、降水、地形等因子影响显著。这些为北方半干旱荒漠草原生态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及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
郭兵郭兵孔维华王军军姜琳姜琳
关键词:生态脆弱性盐渍化沙漠化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南陵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性影响的定量评价被引量:2
2019年
引入极端气候因子(表征气候变化)、景观格局指数(指示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以及人类活动强度因子(GDP和人口密度)构建了南岭生态功能区脆弱性评价体系,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13年南岭生态功能区总体上属于轻中度脆弱,并呈现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2) 2000—2013年,生态脆弱性呈现减小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微度和轻度脆弱区面积减小,而中、重度脆弱区面积增加;(3)土地利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以为南岭生态功能区的脆弱性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精准修复提供决策和数据支持。
郭兵刘丽峰刘丽峰姜琳范业稳张慧
关键词:生态脆弱性气候变化遥感监测
基于USLE、GIS、RS的流域土壤侵蚀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ULSE模型中各侵蚀因子及其相应的算法,总结了国内外研究中获取各因子的新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土壤侵蚀分析研究的新模型及其进展。当前GIS和RS作为新兴技术在土壤侵蚀分析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当前GIS、RS和ULSE在土壤侵蚀评价中的应用,指出了目前GIS和RS在侵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王秀艳郭兵姜琳
关键词:土壤侵蚀RSGIS
基于MODIS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旱动态监测及对植被胁迫作用的研究
2013年
基于MODIS数据利用垂直干旱指数模型和重心模型分析了2011年4月~2012年4月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旱动态变化,并就干旱对植被的胁迫作用做了进一步探讨。研究发现:(1)干旱强度减弱区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中部,而干旱强度增强区则主要集中于该流域的上游及下游地区;(2)2012年4月份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总体干旱强度相比2011年4月有所加重,轻度干旱、重度干旱区均有所增长,而湿润区则有一定减小。干旱强度加重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于拉萨河流域及>3 000~4 000m、>4 000~5 000m高度带;(3)雅鲁藏布江流域的NDVI与PDI的重心迁移具有很好的负相关性,说明其干旱动态变化对植被具有较明显的胁迫作用。
郭兵陶和平姜琳孔博刘斌涛史展宋春风
关键词:NDVI干旱监测雅鲁藏布江流域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遥感原理与应用》教学模式改革探讨被引量:6
2020年
为了适应工程教育认证背景,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培养全方面的遥感实用型人才。本文主要针对《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从教学模块安排合理化,教学手段多元化以及转变考核方式,考核指标分解化等方面,不断完善发展《遥感原理与应用》的教学模式。
郭兵姜琳
关键词:工程教育遥感原理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区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变化及驱动机制分析被引量:26
2018年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胁迫下,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区的脆弱生态系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研究在充分考虑研究区生态环境本底特征(高寒、冻融侵蚀、盐渍化、水力侵蚀强烈)的基础上,引入了极端气候事件因子(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降水)和人类活动干扰因子构建了青藏高原高寒区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进而对研究区近13年的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变化格局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区的生态系统脆弱性总体上属于中度脆弱状态,其空间分布格局自东南向西北呈现递增趋势;2000—2013年,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区总体的生态系统脆弱性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变化分异格局与地形、气候(气温、降水等)、人口密度存在显著地相关性。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青藏高原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决策支持。
郭兵孔维华姜琳姜琳
关键词:生态系统脆弱性气候变化青藏高原
基于GIS、Delaunay三角形的复杂地形区经济重心获取新方法被引量:1
2012年
传统的经济重心求算方法中忽略了经济发展的辐射效应及城市化过程产生的聚集效应和邻近效应,特别是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该文提出了基于GIS和Delaunay三角形的新的研究方法,通过空间插值Cokriging算法以及对空间点集的平面剖分并结合GIS进行多重迭代运算,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算法中存在的不足。以2005年四川省各县市的国民生产总值为例,简要阐述了研究方法的技术流程,为以后人口重心、耕地重心等其他社会评价指标重心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郭兵陶和平刘斌涛姜琳
关键词:经济重心DELAUNAY三角形空间插值KRIGING
极端气候胁迫下西南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脆弱性遥感评价被引量:16
2017年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针对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特殊地理国情(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引入了大尺度景观格局指数(香农均匀性指数和蔓延度指数)和极端气候指数(极端高温日数、极端低温日数和极端降雨日数),构建了生态系统脆弱性遥感评价体系,进而分析和探讨了该地区近13年的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变化格局和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生态系统则属于轻-中度脆弱,其分布格局表现为以川滇黔为核心向周边减小的趋势。2000—2013年,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生态系统脆弱性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近13年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变化格局受人类活动(不同产业GDP和人口密度)、降水、地形地貌、水土流失、石漠化等因素影响较为显著。本研究可以为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生态系统保护及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郭兵姜琳姜琳杨光戈大专
关键词:生态系统脆弱性动态监测遥感极端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