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

作品数:3,513 被引量:23,835H指数:60
相关作者:蒋廷学胡宗全王敏生秦建中光新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08篇期刊文章
  • 38篇会议论文
  • 15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07篇石油与天然气...
  • 721篇天文地球
  • 258篇化学工程
  • 101篇环境科学与工...
  • 80篇理学
  • 50篇机械工程
  • 34篇经济管理
  • 3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9篇一般工业技术
  • 24篇电气工程
  • 18篇动力工程及工...
  • 10篇建筑科学
  • 7篇生物学
  • 6篇电子电信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矿业工程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43篇盆地
  • 375篇油气
  • 347篇页岩
  • 330篇储层
  • 257篇凹陷
  • 254篇油田
  • 216篇成藏
  • 206篇油藏
  • 201篇钻井
  • 198篇勘探
  • 184篇页岩气
  • 157篇压裂
  • 149篇气藏
  • 140篇四川盆地
  • 135篇地质
  • 134篇地层
  • 134篇气田
  • 121篇塔里木盆地
  • 112篇水平井
  • 112篇平井

机构

  • 1,146篇中国石化
  • 1,03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97篇中国石油化工...
  • 297篇中国石化石油...
  • 227篇中国石油大学...
  • 180篇中国石油大学...
  • 172篇中国石化胜利...
  • 139篇中国地质大学...
  • 87篇成都理工大学
  • 86篇中国石油天然...
  • 77篇西南石油大学
  • 75篇中国地质大学
  • 66篇中国石油
  • 61篇中石化安全工...
  • 60篇长江大学
  • 57篇中国科学院
  • 47篇常州大学
  • 45篇中国石油化工...
  • 36篇辽宁石油化工...
  • 33篇江苏工业学院

作者

  • 38篇蒋廷学
  • 35篇胡宗全
  • 31篇王敏生
  • 25篇光新军
  • 24篇秦建中
  • 23篇叶青
  • 22篇钱一雄
  • 22篇王保华
  • 21篇高玉巧
  • 21篇马安来
  • 20篇陈强路
  • 19篇李志明
  • 19篇尤东华
  • 19篇陆建林
  • 19篇王永诗
  • 18篇杨为民
  • 18篇刘忠宝
  • 18篇郑伦举
  • 16篇卞晓冰
  • 15篇李政

传媒

  • 324篇石油实验地质
  • 209篇石油钻探技术
  • 16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59篇油气地质与采...
  • 111篇石油学报
  • 80篇安全、健康和...
  • 76篇天然气工业
  • 75篇石油物探
  • 74篇石油天然气学...
  • 68篇油气藏评价与...
  • 63篇石油机械
  • 63篇天然气地球科...
  • 60篇断块油气田
  • 54篇特种油气藏
  • 45篇地球物理学进...
  • 45篇石油地质与工...
  • 43篇钻采工艺
  • 42篇新疆石油地质
  • 40篇中国石油勘探
  • 38篇江汉石油学院...

年份

  • 283篇2023
  • 380篇2022
  • 362篇2021
  • 241篇2020
  • 208篇2019
  • 218篇2018
  • 194篇2017
  • 207篇2016
  • 174篇2015
  • 117篇2014
  • 117篇2013
  • 90篇2012
  • 100篇2011
  • 121篇2010
  • 115篇2009
  • 130篇2008
  • 138篇2007
  • 114篇2006
  • 102篇2005
  • 55篇2004
3,5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力输送化工粉体静电带电影响因素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采用自建全尺寸粉体静电试验系统,以聚丙烯颗粒为试验介质物料,测试了气力输送过程中物料质量流量、输送气体流量以及离子风消电器对聚丙烯颗粒静电带电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力输送粉体物料时,粉体颗粒与管壁碰撞是影响颗粒带电的主要因素之一,导致颗粒带电量随颗粒质量流量降低和气体输送流量增加(风速增大)而增大。提高质量流量、降低输送气体流量并使用离子风静电消除器,是降低气力输送物料静电危害风险的重要措施。
高鑫李亮亮陶彬刘全桢
关键词:气力输送粉体静电气体流量
基于风险的控制室抗爆评估及工程应用
2022年
采用基于风险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对装置区总图工艺控制设备进行分析,识别危险物料并划分泄漏单元,结合气象数据、自控水平、泄漏概率、点火源分布等因素确定爆炸发生概率。同时识别爆炸源,确定爆炸源强度以及参与爆炸的危险物质的量,考虑不同的点火源位置,确定爆炸载荷。综合爆炸概率和爆炸载荷的计算结果,得到控制室爆炸风险,从而提出建筑物抗爆设防载荷。
吴岩凌晓东滕潇张英王达
关键词:控制室抗爆载荷
基于CT扫描技术的低渗油藏水敏效应后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研究水敏效应对低渗油藏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将CT在线扫描技术和岩心驱替实验相结合,开展了低渗油藏不同渗透率岩心水敏性评价实验,对水敏过程中孔、喉半径分布特征、配位数、孔隙变化特征、物性参数变化及对储层渗流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绘制了水敏前后极限注采井距对比图版。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降低,水敏效应对孔隙、喉道伤害程度越大、平均孔喉配位数减少越多。两者共同作用是造成储层启动压力梯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水敏效应对储层喉道伤害程度远大于对孔隙伤害程度;水敏效应造成黏土膨胀、颗粒运移几乎发生在所有孔隙中,但对岩心整体孔隙结构和分布特征影响不大。通过极限注采井距可知,水敏效应造成新沟嘴组低渗油藏极限注采井距减少了153 m,需要通过加密井来调整注采井距,改善注水波及范围。该研究结果对长期注水的水敏性低渗储层开发调整具有现场指导意义。
胡心玲雷浩
关键词:CT扫描微观孔隙结构储层伤害
塔里木盆地顺南1井原油硫代金刚烷系列的检出及意义被引量:31
2018年
使用银盐离子色层柱,从塔里木盆地顺南1井奥陶系原油中分离出含硫非烃。采用色谱色质方法,在含硫非烃中检测出了完整的低聚硫代金刚烷系列化合物,包括硫代单金刚烷、硫代双金刚烷和硫代三金刚烷系列共38个化合物,同时还检测到高聚硫代四金刚烷和高聚四金刚烷硫醇系列。以D16-单金刚烷作为定量内标,顺南1井原油中低聚硫代金刚烷、硫代单金刚烷、硫代双金刚烷、硫代三金刚烷系列含量分别为79.88μg/g(oil)、21.27μg/g(oil)、31.49μg/g(oil)和27.12μg/g(oil),高含量的硫代三金刚烷、高聚硫代金刚烷及高聚金刚烷硫醇的检出表明原油经历了中等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顺南1井原油中可以检测到高聚四金刚烷和五金刚烷系列,原油中3-甲基+4-甲基双金刚烷含量高,为707μg/g(oil),指示原油经历了强烈的裂解作用,原油裂解作用叠加TSR反应是造成该原油具有最重的海相全油碳同位素的原因,该原油全油碳同位素为-26.7‰。区域的高温高压背景加之走滑断裂的发育为热裂解及TSR作用提供了地质条件。
马安来金之钧朱翠山
关键词:金刚烷原油裂解塔里木盆地
中石化风险勘探成果及启示被引量:3
2013年
2006年以来,中石化为进一步突出资源发展战略、加强勘探前期准备,实施了风险勘探的战略性举措。通过坚持风险勘探的部署原则,经过7 a的探索与实践,在老区"三新"(新地区、新类型、新层系)、海相碳酸盐岩、致密碎屑岩、复杂山前构造带、火山岩、海域等6大领域中优选并部署实施了97口风险探井,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与突破,拓展了油气勘探领域,深化了地质认识,同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法,促进了中石化的可持续发展。
刘超英闫相宾高山林蔡利学闵斌
关键词:中石化风险勘探勘探成果
涪陵页岩气田的发现与勘探认识被引量:187
2016年
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以南方复杂构造区高演化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理论认识为指导,于2012年11月28日发现了中国首个商业性开发、目前探明储量规模最大、平均测试产量最高的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至2015年底气田累计探明储量3805.98×10~8m^3,已完成一期50×10~8m^3年产能建设目标。气田具有源储一体、大面积层状分布、整体含气的特征,是典型的自生自储式页岩气田;属于中深层、高压、优质天然气藏;发育深水陆棚优质页岩、具有良好的顶底板条件、后期构造改造较弱是其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在涪陵页岩气田发现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四川盆地及周缘的勘探实践,进一步分析了南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强调了保存条件是影响页岩气富集高产的关键,认为:1盆外地区构造抬升时间、向斜宽度、埋深和断裂是评价页岩气层保存条件的主要参数;2盆缘则需重点评价控盆断裂对页岩气层的影响;3盆内断裂的性质、规模以及高角度裂缝的发育特征是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的关键。涪陵页岩气田的发现对于中国南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勘探具有以下启示:1页岩气勘探需遵从油气形成的基本规律;2中国南方页岩气具有多个勘探方向,埋深大于4500m的深层、盆外常压区、陆相页岩气是急需探索和攻关的领域;3重视基础、创新思路、发展关键技术是页岩气勘探突破的关键。
郭旭升胡东风魏志红李宇平魏祥峰
关键词:气藏特征勘探启示
泌阳凹陷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被引量:30
2005年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烃源岩发育,有机质丰度高,成烃潜力大,主力烃源岩大部分已经成熟,形成了丰富的油气资源;而南部和北部扇三角洲体系大多数都伸入生油区内,形成纵向交互叠置的多套生储盖组合。油气输导体系主要由砂体和断裂系统构成,在砂体内部,由于孔隙结构分布差异导致形成油气优势运移通道;油气运移成藏从核一段沉积末期廖庄组沉积期开始,延续到廖庄组沉积末期以后的抬升时期,而廖庄组沉积末期以后的抬升剥蚀期是主要的充注成藏时期。根据油气成藏特征,在泌阳凹陷划分出3种典型的成藏模式,分别为早期成藏晚期连续叠加成藏模式、早期成藏晚期断层调整成藏模式和早期运移、断层调整、晚期充注成藏模式;在油气成藏特征分析基础上,认为北部斜坡带和南部陡坡带仍有较大勘探潜力。
邱荣华林社卿涂阳发
关键词:泌阳凹陷油气成藏成藏模式勘探潜力
甲醇制低碳烯烃(MTO)反应热力学研究被引量:29
2005年
对甲醇制低碳烯烃反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着重计算了甲醇制烯烃主副反应的反应热、吉布斯自由能、平衡常数以及烯烃产物之间的平衡关系等。甲醇制烯烃大多数反应为强放热反应,总反应热在37~53kJ/mol之间,而且大多数反应都可以自发进行,并进行到很高的程度。通过烯烃产物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际的甲醇制烯烃反应现象比较一致,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乙烯平衡摩尔分数持续增大,丁烯平衡摩尔分数持续下降,而丙烯摩尔分数则先升后降。烯烃产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属于热力学平衡限制。
齐国祯谢在库钟思青张成芳陈庆龄
关键词:甲醇制低碳烯烃热效应
济阳坳陷盐湖沉积环境高硫稠油的特征及成因被引量:23
2007年
依据物理性质可将济阳坳陷罗家垦西地区高硫稠油分为高硫稠油和特稠油,高硫稠油有完整的正、异构烷烃分布,C29甾烷立体异构化参数为0.41~0.54,高于一般低熟油。但仍具有盐湖环境低熟油常见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并含有异常丰富的C21、C22孕甾烷、罕见的C28-28,30-二降藿烷、甲基藿烷系列、含硫藿烷及硫在C16、C22位的含硫甾烷。高硫特稠油的正、异构烷烃有不同程度损失,甾、萜类及绝大部分芳烃类化合物特征与稠油相同。油源对比及烃源岩可溶有机质的定量测定表明,高硫稠油主要来源于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膏盐沉积环境Ⅰ、Ⅱ,型干酪根优质烃源岩,其生油高峰的R。为0.55%~0.60%。达生油高峰时可溶有机质占烃源岩总有机质的85%,因此高硫稠油主要来自可溶有机质,属于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低熟油。
宋一涛廖永胜王忠
关键词: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低熟油
基于母岩类型差异的深层砂砾岩储集体成岩演化机制——以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为例被引量:12
2019年
为探寻母岩类型对砂砾岩储集体成岩演化的控制作用,以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为例,通过岩心全岩矿物X射线衍射、岩石薄片和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测试,系统分析了储集体的母岩类型、成岩环境及成岩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车镇凹陷在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沉积期受控于母岩区埕子口凸起的差异构造升降和剥蚀作用,砂砾岩储集体的母岩由西向东依次发育碳酸盐岩、混合型和长英质3种类型;在不同母岩类型的砂砾岩储集体中,刚性颗粒和可溶矿物含量的不同决定了储集体自身的抗压实能力及其可溶于酸性流体的差异;在碱性-酸性-碱性成岩环境的交替影响下,刚性颗粒的支撑可有效沟通酸性流体,酸性流体与可溶矿物的水岩作用可形成次生孔隙;受控于刚性颗粒与可溶矿物的发育条件,各类型储集体的成岩演化机制存在差异;碳酸盐岩母岩型储集体、长英质母岩型储集体和母岩混合型储集体的有利储层在纵向上分别位于3 200 m、3 800 m和4 400 m以浅区域,平面上,母岩混合型储集体、长英质母岩型储集体、碳酸盐岩母岩型储集体的有利储层范围依次递减,各类型储集体的勘探方向存在差异。
林红梅刘鹏刘鹏陈世悦陈世悦刘雅利孟涛
关键词:成岩环境成岩演化有利储层车镇凹陷
共35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