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0BNA04500)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 相关作者:乔艳艳杨兆光李捷张兴华田绍仁更多>>
- 相关机构:江西省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转双价抗病基因(Chi+Glu)棉和多种不同性状棉抗黄萎病性比较被引量:3
- 2012年
- 试验比较了转双价抗病基因(Chi+Glu)棉与多种不同性状棉花的抗黄萎病性,结果表明:参试7个材料,转双价抗病基因(Chi+Glu)棉抗病性排名第一,病指4.47(高抗病);中棉所24其次,病指4.68(高抗病);209复合性状转基因(Chi+Glu+Bt+EPSPS)杂交棉F1病指8.55(抗病),排名第三;赣棉杂109抗虫棉病指10.66(抗病),排名第四;其余材料为感病。
- 张兴华田绍仁李捷杨兆光乔艳艳
- 关键词:籽棉产量
- 转双价抗病基因(Chi+Glu)棉抗枯黄萎病竞争能力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结果表明:转双价抗病基因棉无枯萎病株,比受体对照中棉所24病株率低1.32百分点,病指低0.33;病株率低于非转基因棉对照赣棉11号1.25百分点,病指低0.94。与2个对照相比,转双价抗病基因棉有不显著的抗枯萎病竞争力。黄萎病发病中前期,转双价抗病基因棉、受体对照中棉所24和非转基因棉赣棉11号的黄萎病株率、病指差异不显著,但前者低于后两者;发病后期,转双价抗病基因棉发病株率和病指仍低于受体棉对照和非转基因棉赣棉11号,但与受体对照差异不显著,而与非转基因棉的差异显著。抗黄萎病产量,转双价抗病基因棉与受体对照中棉所24相比,子棉、皮棉产量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而与非转基因棉对照赣棉11号比,子棉增产显著,皮棉增产不显著。试验可为创制转双价抗病基因棉环境安全技术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 张兴华田绍仁朱荷琴李捷杨兆光乔艳艳
- 关键词:几丁质酶基因葡聚糖酶基因
- 浅析棉花内生细菌及其作为生防因子的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内生细菌及其作为生防因子在棉花上的研究与应用文献的阅读与理解,概括了棉花内生细菌的种类、种群动态以及研究方法,综述了国内外棉花内生细菌作为生防因子的研究进展及其生防抑菌机理,探讨了在棉花内生细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为国内同仁开展棉花内生细菌及其作为生防菌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 乔艳艳李捷杨兆光
- 关键词:棉花内生细菌生防因子
- 枯草芽孢杆菌防治棉黄萎病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用枯草芽孢杆菌7种不同处理方法防治棉黄萎病,结果标明:以棉种量10%的枯草芽孢杆菌种子包衣最简便有效,防效49.4%~56.6%,达极显著水平。
- 张兴华乔艳艳李捷杨兆光
-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棉花黄萎病
- 抗黄萎病棉花品种(系)的筛选被引量:4
- 2013年
- 以感病品种冀棉11号和抗病品种86-1为对照,于黄萎病圃对参试的6个棉花新品种(系)进行了抗黄萎病性鉴定及产量研究。结果筛选到3个抗病材料(R422、GZ-8及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棉)、1个耐病材料(MAr-1)和2个感病材料(GZ-21、GZ2011-01);但抗(耐)病材料的实际产量并不高,而两个感病材料的实际产量相对较高。
- 乔艳艳张兴华李捷杨兆光
-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抗病性
- 江西棉花黄萎病菌培养特性及致病力分化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为明确江西棉花黄萎病菌的培养特性和致病力,对来自江西省15个棉黄萎病代表菌株在PDA上培养特性进行观察,采用无底纸钵定量蘸菌液法测定菌株致病力。根据菌株培养2周后产生的微菌核多少,将15个菌株分为菌核型和中间型,所占比例分别为40%和60%,无菌丝型菌株。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15个菌株的致病力可分为强、中、弱3个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20.0%、13.3%、66.7%。江西棉花黄萎病菌株以弱致病力菌株为主,但存在一定分化。
- 乔艳艳杨兆光李捷张兴华
-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