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20101110008)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周建英周华徐燕周建娅姚一楠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武警浙江省总队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流感染
  • 1篇单胞菌
  • 1篇血流
  • 1篇血症
  • 1篇药性分析
  • 1篇预后
  • 1篇真菌血症
  • 1篇嗜麦芽窄食单...
  • 1篇内酰胺酶
  • 1篇重症
  • 1篇重症监护
  • 1篇重症监护病房
  • 1篇阻塞性
  • 1篇阻塞性肺病
  • 1篇阻塞性肺疾病
  • 1篇细菌感染
  • 1篇临床回顾性分...
  • 1篇慢性
  • 1篇慢性阻塞性
  • 1篇慢性阻塞性肺...

机构

  • 4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杭州市余杭区...
  • 1篇武警浙江省总...

作者

  • 4篇周建英
  • 3篇周华
  • 1篇朱建俊
  • 1篇杨青
  • 1篇徐燕
  • 1篇姚一楠
  • 1篇周建娅
  • 1篇张明

传媒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CD64感染指数和降钙素原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索CD64感染指数联合降钙素原(PCT)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66例AECOPD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38例和非细菌感染组28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各组外周血中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强度,获得CD64感染指数,并通过免疫荧光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PCT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CD64指数和PC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后CD64感染指数和PC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D64感染指数和PCT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64感染指数联合PCT可为老年AECOPD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和鉴别提供一定的依据,有助于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朱建俊姚一楠周建娅周建英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CD64降钙素原
血流感染患者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分析血流感染患者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 Lactamases,ESBLs)的现状及其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患者血培养分离的96株大肠埃希菌,采用纸片扩散表型确证试验进行ESBLs检测,用K-B法做药敏试验。结果血培养的大肠埃希菌分离率2011年、2012年分别为19.48%、17.47%。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检出率2011年、2012年分别为60.00%、60.78%。产ESBLs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不产ESBLs菌株。无论大肠埃希菌是否产ESBLs,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均具有很高的敏感率。结论血流感染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比率高,产ESBLs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高。可经验性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大肠埃希菌所致的血流感染。
徐燕周华周建英
关键词: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性
非重症监护病房假丝酵母菌血症的临床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非重症监护病房(ICU)假丝酵母菌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菌种分布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通病房发生的72例血培养假丝酵母菌阳性患者的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菌种分布、治疗、预后等,并采用,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感染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72例患者中,白假丝酵母菌血症29例(40.28%),非白假丝酵母菌血症43例(59.72%)。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χ^2=6.109,P〈0.05)、男性(χ^2=5.258,P〈0.05)、实体器官肿瘤(χ^2=7.186,P〈0.01)、接受胃肠外营养(χ^2=6.512,P〈0.05)、血培养前30d内接受手术(χ^2=4.284,P〈0.05)、留置胃管(χ^2=4.164,P〈0.05)、留置导尿管(χ^2=3.952,P〈0.05)患者易患白假丝酵母菌血症;而血液系统肿瘤(P〈0.01)和中性粒细胞缺乏者(P〈0.05)易患非白假丝酵母菌血症。72例患者中血培养阳性后28d内死亡14例,总病死率为19.44%。预后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感染性休克(OR:84.818,95%可信区间:3.560~2020.567,P〈0.01)、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OR:1.252,95%可信区间:1.035~1.515,P〈0.05)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拔除或更换中心静脉置管(OR:0.002,95%可信区间:0.000~0.135,P〈0.01)是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非ICU病区假丝酵母菌血症的病原菌以非白假丝酵母菌居多,APACHEII评分高、合并感染性休克提示预后不良,而拔除或更换中心静脉置管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张明周华周建英
关键词:真菌血症预后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和预后。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诊断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平均年龄50.5岁,检出前平均住院16天。17例(31.4%)合并有其他细菌感染,43例(79.6%)合并其他系统感染,其中合并肺部感染最常见(32例,占59.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多发生于恶性实体肿瘤、血液病患者(各占29.6%),最常见于肝胆外科(25.9%)等科室。54例患者好转32例(59.2%),死亡22例(40.7%);好转组APACHEII评分14.13±4.54、死亡组APACHEII评分27.59±8.1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其他部位感染、高APACHEII评分组死亡率更高(P<0.05),而使用敏感抗生素组死亡率更低(P<0.05)。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多见于免疫力低下的危重患者,多发生在院内外科手术操作的科室,并容易合并其他部位感染。规范使用敏感抗菌药物,积极治疗合并感染,可有助于改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
华茂红周华杨青周建英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