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nycytx-02)
- 作品数:36 被引量:460H指数:11
- 相关作者:刘战东秦安振肖俊夫南纪琴刘祖贵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不同品种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植株性状和耗水特性的影响
- 以稀植型品种丹玉12(DY12)和密植型品种中地77(ZD77)为试验材料,在37500株/hm2、45000株/hm2、52500株/hm2、60000株/hm2、67500株/hm2和75000株/hm2六个种植密度...
- 刘战东肖俊夫南纪琴刘祖贵于景春
- 关键词:春玉米种植密度植株性状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
- 文献传递
- 我国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2012年
- 政府采购,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我国的政府采购从1996年开始试点,到1998年逐渐扩大,2000年全面展开,发展到现在已初具规模,采购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政府采购模式基本建立,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和管理机构基本建立。
- 万芹
- 关键词:政府采购模式采购限额标准集中采购目录财政性资金国家机关
- 美国玉米生产关键技术与中国现代玉米生产发展的思考——赴美国考察报告被引量:63
- 2011年
- 从8个方面介绍了美国玉米生产的关键技术与专业化服务体系。提出我国玉米生产管理技术转型的具体建议与措施。
- 赵明李少昆董树亭张东兴王璞薛吉全高聚林孙士明张吉旺刘鹏刘永红王永军
- 关键词:机械化收获密植秸秆综合利用
- 黄淮海地区基于温度的ET_0计算方法比较及修正被引量:11
- 2014年
- 参考作物需水量ET0预测是计算作物需水量和进行灌溉管理的主要依据。根据黄淮海地区7个气象站(北京、石家庄、安阳、郑州、孟津、驻马店和信阳)的42a长系列资料(包括最高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风速),利用FAO56-PM公式对3种基于温度的ET0计算方法(Hargreaves、McCloud、Thornthwaite)进行比较分析,主要依据平均偏差、平均相对偏差、相关系数和t统计量4种指标分别对旬、月和年值序列的吻合程度做出评价。结果表明:Hargreaves与FAO56-PM吻合最好,其次为McCloud,吻合最差的为Thornthwaite,从而说明Hargreaves公式在类似地区运用的可行性;基于对Hargreaves公式进行修正,可使Hargreaves公式更适合黄淮海地区ET0的计算和预测。
- 刘战东刘祖贵秦安振陶国通南纪琴张寄阳
- 关键词:参考作物需水量温度黄淮海地区
- 水分对夏玉米生物量和水分积累量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2015年焦作广利灌区灌溉试验站设置了夏玉米不同水分处理的桶栽试验,定量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对夏玉米单株生物量、水分积累量及水分生理利用效率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单株生物量和水分积累量随播种后天数的动态变化呈现S型曲线,土壤含水量维持在70%左右田间持水量下地上部生物量、水分积累量最高,其动态累积模型的特征参数值最为协调,产量最高。在拔节期之前,夏玉米水分生理利用效率在不同水分处理间保持在0.8~1之间,拔节之后迅速下降并维持在0.3左右,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可以作为一个评价夏玉米品种水分利用效率高低的指标。
- 赵犇刘战东刘祖贵元政秦安振宁东峰南纪琴肖俊夫
- 关键词:夏玉米水分处理地上部生物量
- 玉米株行距配置的密植增产效果研究被引量:43
- 2011年
- 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在3种种植密度下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寻求通过改变种植模式提高密度的新途径。以普通株型玉米品种‘农大108’为供试品种,3种种植密度为主处理,5种株行距配置方式为副处理,裂区设计,通过对组成的15个试验处理的产量测定与分析,探索株行距配置的密植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产量随密度的提高而增加;株行距配置与密度的互作效应在52500株/hm2时最为明显;此试验中获得最高产量的种植模式是52500株/hm2密度下0.60m等行距种植,与传统种植习惯比较,增产了23.27%。因此,普通株型玉米品种可以通过株行距合理配置的方式,提高种植密度,达到增产效果。
- 李洪王斌李爱军董红芬阎晓光
-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株行距配置增产效果
- 不同产量水平下夏玉米光合及耗水特性研究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通过控制施肥量来模拟夏玉米不同产量水平,了解不同产量下夏玉米光合及耗水特性变化,为田间用水管理、区域农业高效用水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4个产量水平分别为9000 kg/hm^(2)(C0),9750 kg/hm^(2)(C5),10500 kg/hm^(2)(C10),11250 kg/hm^(2)(C15),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产量下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叶绿素荧光及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结果】夏玉米拔节期、花前和花后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随目标产量的提高而增加,花前胞间CO2摩尔分数随产量的提高而增加,C15处理株高、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摩尔分数分别较CK平均增加25.5%、39.1%、42.1%、97.9%、79.8%、32.0%;夏玉米拔节期、花前和花后SPAD随目标产量提高,C15处理SPAD较CK平均增加17.9%,qP、ETR、Y(Ⅱ)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为CKC0处理>C5处理>C10处理>C15处理;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产量的提高而增加,土壤体积含水率降低,C15处理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CK分别提高15.2%、14.1%,土壤体积含水率较C0处理降低11.0%。【结论】夏玉米较高的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耗水量是形成高产的重要原因,其中后期干物质的合成是产量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加强夏玉米生育后期田间用水管理。
- 黄超刘战东赵犇张凯宁东峰秦安振李森
- 关键词:夏玉米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耗水特性
- 西南区不同耕作措施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西南区秸秆还田覆盖与不还田无覆盖2种条件下免耕、垄作轮耕、播前耕整和增施秸秆覆盖4种土壤耕作措施玉米田的土壤物理性状、水分利用及产量。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与播前耕整相结合,可有效降低土壤密度和土壤紧实度,提高田间持水率。全生育期内,秸秆还田处理下0-100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比相应的秸秆不还田处理高2.5%。无论秸秆还田还是秸秆不还田条件下,播前耕整、垄作轮耕的土壤含水率均较高。秸秆不还田处理全生育期耗水量较秸秆还田处理平均高7.1%。秸秆还田+播前耕整(深松)处理在产量及产量性状等方面优于其他处理,其水分利用效率比秸秆不还田+免耕处理提高46.8%。采用秸秆还田+播前耕整的耕作措施,可一定程度改良西南区土壤理化性状,促进高产、节水。
- 刘战东刘祖贵王秀全秦安振南纪琴肖俊夫
- 关键词:耕作措施土壤性状水分利用玉米
- 玉米孤雌生殖单倍体诱导效率优化方法研究被引量:43
- 2012年
- 玉米孤雌生殖单倍体的诱导是进行单倍体育种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选择20个杂交种作母本进行单倍体诱导,结果表明:不同母本基因型间单倍体频率差异显著,其中高频材料的单倍体频率约为低频材料的5倍。以郑单958为母本和CAUHOI-1杂交经多年试验初步表明在海南冬季进行单倍体诱导的效率(3.39%)显著高于北京夏季(1.86%)。杂交诱导果穗不同部位的单倍体频率存在差异,顶部的单倍体频率较高。吐丝后不同时期的单倍体诱导表明,在吐丝早期授粉的诱导效率最高。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母本基因型、诱导地点以及授粉时期均对单倍体诱导有重要影响。选择高频的母本材料,在合适的地点于吐丝早期进行单倍体诱导是单倍体诱导的最佳方案。
- 黎亮李浩川徐小炜陈绍江
- 关键词:玉米单倍体
- 滴灌施肥下水氮供应对夏玉米产量、硝态氮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9年
- 【目的】寻找滴灌夏玉米最佳施氮量。【方法】本试验在测坑-防雨棚设施条件下进行,试验设置2个灌水定额,分别为50 mm(WH为充分灌溉)25 mm(WL为限水灌溉);4个氮肥水平,即0、90、180、270 kg/hm^2,分别以N0、N1、N2和N3表示。采用完全区组设计,共计8个处理,3次重复。研究了滴灌施肥条件下,灌水定额和氮肥互作对土壤水分消耗、NO3--N运移积累以及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灌水、氮肥及其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夏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限水灌溉条件下,玉米拔节期-灌浆初期发生中轻度水分亏缺,对后期产量形成产生显著影响,但限水灌溉显著提高了土壤贮水的消耗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2种灌溉水平下,施氮量与产量均成抛物线关系,充分灌溉条件下施氮量264.3 kg/hm^2时为转折点,限水灌溉条件下施氮量176.9 kg/hm2为转折点。充分灌溉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呈增加趋势;但在限水灌溉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表现出降低的趋势。随着施氮量增加,各土层土壤硝态氮量显著增加,且60~10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所占比例增加。与充分灌溉相比,限水灌溉作物吸氮量降低,各生育期土壤中硝态氮残留增加。【结论】玉米产量对氮素的响应与供水量相关,水分亏缺下,产生最大产量需要的氮素用量随之降低。因此,生产中应根据土壤含水率调整施氮量,以实现最高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
- 宁东峰秦安振刘战东张寄阳刘占军赵犇肖俊夫
- 关键词:滴灌施肥夏玉米水氮耦合土壤硝态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