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787)
-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毛文伟何慧娟卢俊钦孙文立毛凌云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骨髓抑制-再生小鼠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学改变的动态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动态观察骨髓抑制—再生模型小鼠的骨髓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经尾静脉注射肿瘤化疗药物5-氟脲嘧啶(5-Fu)(250mg/kg)诱导建立骨髓抑制-再生小鼠模型。分别于5-Fu注射前(对照组,n=6)及注射后第3、7、11、14天(模型3d、7d、11d、14d组,n=6)时,采集血样后分批处死小鼠,截取大腿骨,获取骨髓,一侧制备HE染色骨髓石蜡切片。动态观察骨髓抑制-再生过程中骨髓组织形态学变化特征。结果对照组小鼠大腿骨髓腔充满大量单核细胞和红细胞,巨核细胞则散布于单核细胞和红细胞之间。在模型3d组,单核细胞、红细胞和巨核细胞数量急剧减少;模型7d组,上述细胞数量减少至最低。随后小鼠骨髓开始再生,模型11d组可观察到骨髓腔内形成一种特征性区域性细胞分布,即骨髓腔下段大量红细胞集聚,中、上段则分别大量集聚单核细胞和巨核细胞;这种特征性细胞分布在模型14d组开始消失。结论在5-Fu诱发的小鼠骨髓抑制-再生过程中存在一种特征性细胞再聚集和再分散行为。
- 卢俊钦孙文立毛文伟
- 关键词:5-氟脲嘧啶骨髓组织形态学
- 硫酸酯酶2型基因体内表达促进5-氟脲嘧啶诱发的小鼠骨髓抑制恢复作用研究
- 2008年
- 采用半定量RT-PCR和重组基因体内表达法观察了硫酸酯酶2基因(Sulfatase 2,Sulf2)在5-氟脲嘧啶(5-Fluorouracil,5-Fu)诱发的小鼠骨髓抑制和再生过程中作用。结果表明:Sulf2在小鼠骨髓抑制和再生过程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动态表达;电转pcDNA3.1-Sulf2基因实验组外周血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在5-Fu注射后第7天分别为(1216.7±457.9)/μl和(8.1±5.4)万/μ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91.7±228.9)/μl和(14.7±2.1)万/μl],实验组单条腿骨髓细胞总数在第7天为(94.2±21.1)万,显著低于对照组(173±59.9)万,但在第11天为(585±337.9)万,又显著地高于对照组(255±65.3)万,实验组第7天10000个骨髓细胞总集落形成数为(9±8.4),显著低于对照组(39±12.2),统计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结果提示Sulf2可能对5-Fu诱发的小鼠骨髓抑制后的再生具有促进作用。
- 毛文伟王霞梁迁何慧娟魏兆莲林小娟黄薇薇吴明媛朱顺英路慧丽王群韩伟
- 关键词:骨髓5-氟尿嘧啶基因表达
- 5-氟脲嘧啶诱发的小鼠睾丸形态学早期变化
- 2009年
- 目的:通过观察化疗药物5-氟脲嘧啶诱发小鼠睾丸组织形态学早期变化特点,提出一种简易实用的小鼠少精/弱精/无精模型制备方法,为相应生精机制研究和药物疗效观察提供方法学建议。方法:小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化疗药物5-氟脲嘧啶(250mg/kg),分别在注射前,以及注射后第3、7、11、14天取小鼠睾丸,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小鼠睾丸内完整致密排列的生精小管管壁中各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在注射5-氟脲嘧啶之后第3、7、11天呈现进行性减少,管壁进行性变薄,在第11天达到最低点,并可见管壁明显肿胀和裂纹;第14天生精小管肿胀基本消失,但裂纹依然存在,可见精母细胞明显增多,但未见成熟精子。结论:小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5-氟脲嘧啶可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化疗药物诱发生殖功能损伤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 毛文伟毛凌云江峰何慧娟
- 关键词:化疗睾丸形态学5-氟脲嘧啶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