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1JGA184)

作品数:9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田右英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自我
  • 2篇性意识
  • 2篇文学
  • 2篇教学
  • 1篇认识自我
  • 1篇少数民族作家
  • 1篇身体
  • 1篇视域
  • 1篇树下
  • 1篇双性视角
  • 1篇女性
  • 1篇女性意识
  • 1篇飘飘
  • 1篇主体间
  • 1篇主体间性
  • 1篇作家
  • 1篇文本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内涵
  • 1篇文学理论

机构

  • 8篇广西科技师范...

作者

  • 8篇田右英

传媒

  • 4篇柳州师专学报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当代文坛
  • 1篇鸡西大学学报...
  • 1篇湖北第二师范...

年份

  • 1篇2013
  • 7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生活的真趣——评向延斌《红枫树下的呢喃·枫叶飘飘》
2012年
《红枫树下的呢喃.枫叶飘飘》以家常琐事为话题,写出生活的真情趣。家乡的日常生活世界,小人物身上散发出来的生活道理,重新激活了作者的生命情怀。个人陈往的过去,家常小事的话聊,构成了向延斌独特的抒发自我情感的地域。在这样的地域里,向延斌找到了自我身份存在的合法性。
田右英
关键词:小人物
有意味的形式——评《红枫树下的呢喃·魅力红河》的景观特征及文化内涵
2012年
向延斌的散文集《红枫树下的呢喃·魅力红河》主要呈现的是红水河流域的乡村景观。有地理景观的历史记忆;有民俗风情的多情诉说;有山野拾掇的自然情怀;乡村景观是当地少数民族先民及其后代生活的根基,从人的自我认同而言,体现的是一种成长的生命形式,它是一种符号,它表征着各个少数民族激情的生活方式,它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田右英
关键词:乡村景观
论巴赫金的主体间性
2012年
巴赫金的主体间性以"人"为中心,在自我与他人的观照中认识生命的本真,在"我眼中之我"和"他人眼中之我"中寻找对话交流的可能性。在审美的积极参与性中,在自我的责任意识中确立自我的主体人格。
田右英
关键词:巴赫金主体间性自我
日常生活交往视域中的文学审美教育研究
2012年
文学审美教育应该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的交往特性。从日常生活出发,一方面注重经典文本的阅读,另一方面要注重空间化生存中的文本阅读。经典文本包括鲜活的文学作品和经典的文学理论读本两种。
田右英
关键词:文学审美经典文本空间化教学改革
身体与自我——《唇齿殇》论被引量:1
2012年
广西少数民族作家蓝海洋的长篇小说《唇齿殇》是第四届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花山奖"的获奖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写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认识自我。蓝海洋选择了一个城市——邕城,作为认识自我的身体存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我们的城市建筑和名称、城市的历史和发展方向等问题,只有在指向我们自身的存在时才具有关联意义。
田右英
关键词:身体广西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作家城市建筑获奖作品认识自我
讲述历史的方法:《唇齿殇》解读
2013年
《唇齿殇》围绕着金岩馆作为叙事中心,采用重复的对称结构,在向后拉伸的记忆中照亮我们关于目前生活的理解。蓝海洋的小说是一种关于历史的认识方法,以个体的经验展开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在想象性的虚构世界里为我们讲述过去,同时想象着邕城的未来形象。
田右英
关键词:自我
双性视角下的《欲望城》
2012年
向延斌的中篇小说集《欲望城》体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双性创作视角。在"看"与"被看"的欲望呈现中,向延斌在小说中既揭示和批判了男权主义思想,同时也站在女性的立场上,真实地展示了她们的情感、欲望以及欲望受到压抑的灵魂的苦闷。
田右英
关键词:双性视角女性意识
场域下的文学理论教学研究
2012年
文学场域的裂变给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教学带来了挑战。文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是在空间场域意识中理解文学理论教学和现实生活的关系,在媒介意识中理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在实践性意识中,培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使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生活化,把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相结合。
田右英
关键词:媒介意识文学理论教学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