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2008ZX08012-04)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2008ZX08012-04)
- 作品数:14 被引量:46H指数:3
- 相关作者:郭安平高希武宋敦伦薛丽卢延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海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植物叶绿体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1年
- 亚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是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蛋白质组分析已成为在亚细胞水平鉴定植物功能蛋白的有力工具。叶绿体作为重要的植物细胞器,在植物蛋白质组学中已有较多的研究。随着双向电泳技术的改进和质谱灵敏度的提高,并结合不断增多的拟南芥、水稻、玉米等植物的数据库信息相结合,许多植物叶绿体中的蛋白质已经被成功鉴定。叶绿体蛋白质组为植物亚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相对全面的一部分,利用亚细胞分离结合双向电泳技术来系统地鉴定叶绿体中蛋白质组分是获取叶绿体蛋白质信息、确定其功能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及蛋白组学研究技术,并对叶绿体各部分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全面认识叶绿体蛋白的组成、特点及其在叶绿体代谢网络中的作用。
- 贺庭琪郭安平杜伟常丽丽王旭初
- 关键词:双向电泳质谱生物信息学
- 工业酿酒酵母PGK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为了获得适用于构建工业酿酒酵母整合型表达载体的组成型启动子,以工业酿酒酵母南阳K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得到了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起始密码前的启动子片段2个,其中长片段781bp,命名为PGK1(GenBank Acession No.FJ415226)。NCBIBlast软件分析结果表明,PGK1核苷酸序列与酿酒酵母染色体Ⅲ上PGK启动子(GenBank Acession No.X59720)相似性为99%,序列中含有基因表达所需的基本调控元件TATA-box和CAAT-box等。功能分析表明PGK1能驱动整合在工业酿酒酵母基因组上的外源基因葡萄糖淀粉酶基因的表达。综上表明成功克隆得到PGK1启动子,为工业酿酒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 阳辛凤郭安平孔华郭运玲贺立卡
- 关键词:酿酒酵母克隆
- 转双价基因棉(Bt+CpTI)对七星瓢虫捕食棉蚜功能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室内用生物测定方法评价了七星瓢虫的5个虫态对取食转(Bt+CpTI)双价基因棉(SGK321)和常规棉(石远321)棉蚜在不同密度下捕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方程模型。由模型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其寻找效应均随棉蚜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捕食量除在成虫期N=80,240和二龄期N=80 3个密度差异显著小于常规棉外,其他密度都与常规棉无显著差异。与常规棉相比,1、3龄和成虫期的瓢虫对转基因棉上生长的蚜虫控制能力和最大捕食量要强于常规棉。就试验总体评价,转双价基因棉(Bt+CpTI)处理的棉蚜对七星瓢虫总体的捕食功能反应影响不大。
- 卢延薛丽周正堂董金锦高希武宋敦伦
- 关键词:转双价基因棉棉蚜七星瓢虫捕食功能反应
- CUP1为筛选标记的酿酒酵母整合型多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 2011年
- 为了赋予工业酿酒酵母对淀粉和纤维素的降解活性,提高酿酒酵母对粗木薯粉进行酒精发酵时的酒精产率;另一方面,为了解决工业酿酒酵母不适于使用营养缺陷型筛选标记对转化子进行筛选的问题,以及避免引入抗药性标记基因带来的安全性问题,构建了以抗铜蛋白基因CUP1为筛选标记的酿酒酵母整合型多基因表达载体。以载体pYES2-PMF-rDNA为基础,以新的筛选标记基因CUP1替换原有的尿嘧啶Ura-基因,得到载体pYES2M。再顺序插入葡聚糖内切酶基因eg3、葡萄糖淀粉酶基因ga1和β-葡萄糖苷酶基因bgl1,构建得到以CUP1为筛选标记的酵母整合型三价表达载体pYES2M-eg3-ga1-bgl1,其中每个基因都具有独立而完整的表达盒,包括启动子、信号肽和终止子,从而实现多基因单表达载体一次转化。
- 阳辛凤徐林弓淑芳郭安平孔华贺立卡
- 关键词:酿酒酵母
- 南繁条件下转基因棉花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及棉田虫害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是当前生物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本实验以海南三亚南繁基地为实验平台,通过比较转BT/CPTI双价基因抗虫棉花SGK321和非转基因棉花石远321根际土壤微生物动态变化,初步研究了转基因棉花SGK321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常规培养计数、分子鉴定等手段监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经过近两年的跟踪研究,发现两次生长周期内,转基因棉花SGK321和非转基因棉花石远321根际土壤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动态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群落数量和种属组成都没有明显差异。此外,南繁大田种植环境条件下,除棉铃虫数量差异明显外,其余各种棉田虫害数量差异不明显。据此,我们初步推断南繁条件下转基因棉花SGK321的种植对土壤微生物及棉田虫害影响不显著。本研究可为在我国南繁基地开展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 王昊黄启星孔祥义袁经天郭安平
- 关键词:抗虫棉转基因生物安全根际土壤微生物
- 盐芥响应盐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1年
- 盐生植物盐芥是拟南芥的近缘物种,具有极强的耐盐能力,是很有研究前景的新兴耐盐模式植物。该文主要从离子平衡(Na+的吸收、外排、区隔化)、渗透平衡和过氧化物清除3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盐芥耐盐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阐述盐芥植物对于盐胁迫反应的生理及分子机制。
- 常丽丽韩冰王海燕郭安平王旭初
- 关键词:盐芥盐胁迫离子平衡耐盐基因
- 北疆抗虫棉Bt毒蛋白在棉蚜食物链中的动态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利用ELISA法检测了抗虫棉益农二号不同时期叶片中的Bt蛋白的含量,以及棉田中棉蚜和龟纹瓢虫体内Bt蛋白的含量;利用室内Bt棉叶片饲养试验,观测棉蚜和龟纹瓢虫的生命参数。结果表明:抗虫棉真叶中Bt毒蛋白的含量随棉株发育而增加:从三叶期的121ng/g增加到盛花期的304ng/g,但子叶的含量高于早期的真叶。相应地,在抗虫棉田中的棉蚜和龟纹瓢虫体内均检测到了Bt毒蛋白的存在。棉蚜体内最高检测到6ng/g的水平,平均含量2.8~3.7ng/g;而龟纹瓢虫中Bt的含量高于棉蚜:四龄幼虫平均为8.4ng/g,雌性成虫体和雄性成虫分别为16.9ng/g和27.8ng/g。Bt棉上的棉蚜若虫繁殖力和蜕皮率略高于常规棉,若虫生长历期缩短0.5d左右;用Bt棉田的棉蚜饲喂的龟纹瓢虫,其生长发育、存活率以及繁殖力等未受到影响。
- 王海燕苏建辉王子华詹杰鹏向本春黄先忠郑银英
- 关键词:抗虫棉BT毒蛋白棉蚜龟纹瓢虫
- 转双价基因(Bt+CpTI)棉对棉铃虫中肠羧酸酯酶活性的诱导作用
- 2012年
- 为了明确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取食转双价基因(Bt+CpTI)棉叶以及取食一段时间转基因棉叶后,再取食常规棉叶,对棉铃虫取食量、体重增长量及中肠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分别用转双价基因棉叶和常规棉叶饲喂4龄棉铃虫幼虫5 d,比较考察了棉铃虫的取食量、体重增长量及中肠羧酸酯酶的活性;另外分别考察了棉铃虫取食转基因棉叶1 d及3 d后再取食常规棉叶,其中肠羧酸酯酶的变化。结果表明,持续取食常规棉花叶片5 d的棉铃虫,其中肠羧酸酯酶的活性持续升高;而持续取食转基因棉叶5 d的棉铃虫,其中肠羧酸酯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取食转基因棉花叶片1 d后,取食常规棉叶的棉铃虫,其中肠羧酸酯酶的活性,随着换取常规棉叶时间的延长,活性逐渐降低;而棉铃虫在取食3 d转基因棉叶后再取食常规棉叶,其中肠羧酸酯酶活性却一直保持较高。可见,棉铃虫在取食转基因棉花后,其羧酸酯酶活性可以被诱导,这应与棉铃虫对转基因棉的抗性及防御性有一定关系。
- 李秀霞范银君亓永凤宋敦伦高希武史雪岩
- 二化螟成虫雄性先羽化现象被引量:10
- 2010年
- 二化螟Chilos uppressalis(Walker)是水稻一种重要的鳞翅目害虫,作者在室内人工饲养的过程中注意到二化螟的雄虫羽化较雌虫早,因此对二化螟的雄性先熟现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发现雌雄二化螟从初孵幼虫到成虫羽化阶段的历期平均长度存在显著差异,雄虫的历期为38.8d,而雌虫的历期为40.6d,即雄虫较雌虫要早1.8d羽化。本文对雄性先熟现象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简要讨论,同时,就利用性诱方法对二化螟进行监测和防治进行了讨论。
- 肖丹凤胡阳
- 关键词:二化螟羽化性诱剂
- 南繁条件下转基因水稻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背景】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已经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海南省南部三亚、乐东、陵水等地形成的南繁育种区是我国的"种业硅谷",其天然气候与环境优势,为加速世代繁殖、缩短育种年限提供了条件。大量的育种材料汇集于南繁区域,在利用南繁优势的同时,也造成了潜在的生态风险,因而在南繁区开展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平板培养计数和分子鉴定手段,对海南三亚南繁区种植的转cry1 Ab/cry1 Ac基因水稻TT51及其对照常规水稻明恢63(MH63)的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了监测。【结果】连续3个种植周期(42个采样时间点)的监测发现,TT51与MH63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转基因水稻未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造成明显影响。TT51与MH63根际土壤细菌类群主要种属组成一致。【结论与意义】种植转cry1 Ab/cry1 Ac基因水稻TT51不会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组成造成明显影响。本研究可为在我国南繁育种区开展转基因水稻安全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 徐林黄启星左娇孔祥义王旭初郭安平
- 关键词:根际微生物分子鉴定南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