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0A205)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陈晓雯李廷振薛菲谢勤李玲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3篇神经病变
  • 3篇糖尿病周围
  • 3篇糖尿病周围神...
  • 3篇糖尿病周围神...
  • 3篇糖尿病周围神...
  • 3篇周围神经病
  • 3篇周围神经病变
  • 3篇病变
  • 2篇血液
  • 2篇血液流变
  • 2篇血液流变学
  • 2篇ET-1
  • 2篇HS-CRP
  • 1篇氧化应激
  • 1篇神经生长
  • 1篇神经生长因子
  • 1篇糖尿病模型
  • 1篇坐骨

机构

  • 2篇亳州市华佗中...
  • 2篇安徽中医药大...
  • 2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作者

  • 3篇陈晓雯
  • 2篇李廷振
  • 1篇薛菲
  • 1篇李玲
  • 1篇谢勤

传媒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福建中医药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糖痹颗粒对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hs-CRP、ET-1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糖痹颗粒对DPN患者hs-CRP、ET-1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条件的DPN气阴两虚,痰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降糖,甲钴胺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糖痹颗粒,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Hb A1c、hs-CRP、ET-1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1)观察组、对照组的hs-CRP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1)。(2)观察组的ET-1在治疗后有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ET-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的ET-1降低更明显(P<0.01)。(3)观察组治疗后Hηb、Lηb、RAI、FIB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1);对照组各指标在治疗后略有降低,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Hηb、Lηb、RAI、FIB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糖痹颗粒干预气阴两虚兼痰瘀阻络证DPN血管障碍,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活性因子,降低血管炎性反应,改善血液流变性等,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血管损伤,改善微循环有关。
陈晓雯李玲李廷振
关键词:DPNHS-CRPET-1血液流变学
糖痹颗粒对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hs-CRP、ET-1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痹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hs-CRP、内皮素-1(ET-1)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条件的DPN气阴两虚,痰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降糖,甲钴胺干预;治...
陈晓雯李玲李廷振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文献传递
糖痹颗粒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坐骨神经NGF及SP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糖痹颗粒剂对实验性糖尿病模型大鼠坐骨神经神经生长因子(NGF)、P物质(S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糖痹颗粒组、模型组、正常组,糖痹颗粒组和模型组采用1%链脲佐菌素(STZ)50 mg/kg诱导为糖尿病大鼠模型,糖痹颗粒组灌服1.2 g/(kg·d-1)糖痹颗粒溶液,每日1次,连续8周;模型组、正常组灌服相同比例体积的生理盐水。每2周记录各组实验大鼠体重、血糖等一般情况,实验结束取材后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NGF及SP的表达情况,电镜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和糖痹颗粒组大鼠坐骨神经NGF、SP表达均较正常组低(P<0.01或0.05),但糖痹颗粒组大鼠坐骨神经NGF、SP表达强于模型组(P<0.05)。电镜结果显示糖痹颗粒可减轻大鼠坐骨神经的病理改变。结论糖痹颗粒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坐骨神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NGF、SP表达量有关。
谢勤渠利华陈晓雯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P物质
糖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7例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糖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反应的调整作用。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方案(饮食控制,并配合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等)的基础上加服甲钴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糖痹颗粒,30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MDA显著降低(P<0.01),血清SOD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MDA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甲钴胺,且对改善DPN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有显著疗效。
陈晓雯薛菲李廷振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氧化应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