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YY082)
-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德岁张国宪张学城张雪涛唐爱华更多>>
- 相关机构:宿州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南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敬请××”构式的多角度研究
- 2016年
- "敬请"本是一个短语,指"恭敬地请求",表达"对上"义;后来语义虚化,"敬请"成了一个谦敬词。从句法位置来看,"敬请"主要出现在"敬请+N+VP"和"敬请+VP"两种格式中,后者是从前者推衍而来的,这是省力原则作用和语境吸收的结果。"敬请"和"期待"的色彩义本来不相容,"敬请期待"的成因和机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敬请"意义的虚化;"敬请"构式的规约化以及追求特殊修辞效果心理的促动。
- 张德岁
- 关键词:词汇化
- 谓词性主宾语语用文化的不对称性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谓词性主语与谓词性宾语在话语功能、信息结构、语用标记、自由度等语用文化方面存在着不对称性。考察发现,谓词性主语是话题,谓词性宾语是焦点;谓词性主语是话题焦点,在对举结构中也可用作对比焦点,而谓词性宾语则是自然焦点;谓词性主语一般是已知的定指成分,谓词性宾语通常是非定指的新信息;谓词性主语可用语气词、代词以及语音停顿来标示,谓词性宾语则是用数量词来标记;谓词性主语的自由度高于谓词性宾语。
- 张德岁张学城
- 关键词:语用文化
- 节律与形态因素对谓词性成分作主、宾语功能的制约
- 2014年
- 谓词性成分的音节数量和结构方式等节律形态制约着它们充当主、宾语的功能。就音节数量而言,单音节谓词的光杆形式用作主语时受到的限制较多,但可以相对自由地用作宾语;双音节动词与形容词在词汇化过程中都实现了功能的增值,它们一般可以单独用作主、宾语。同时,谓词的复杂形式,随着其语义内涵的增加,指称性也相应增强,用作宾语的频率和自由度更高。就结构方式来说,谓词性主语和谓词性宾语在结构类型上也存在着不对称性,谓词性主语中定中结构占绝对优势,谓词性宾语中动宾结构所占比例最大。统计结果表明谓词性主语的指称性强于谓词性宾语,在句法上指称性愈强的结构愈容易出现在主语位置上。
- 张德岁
- 关键词:谓词性成分
- 名物化问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亟需解决的问题被引量:1
- 2012年
- 名物化问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理论建设和方法论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在理论方面,受制于传统范畴观、印欧语法以及结构主义语义学,并且概念的界定不够明晰;在方法上,研究的模式较为单一,存在机械模仿的现象,历时研究和语言类型学的研究略显薄弱。
- 张德岁张雪涛
- 关键词:名物化方法论
- “V+Num+是+Num”构式的语用功能及其制约因素被引量:2
- 2012年
- "V+Num+是+Num"构式具有特殊的语用功能与修辞效果,作为判断句它具有解说与申辩功能,并且可以传递不同的情感态度。"V+Num+是+Num"构式语用功能的产生受到构式的浮现意义、"V"的语义以及人们的心理期待等因素的制约。
- 张德岁
- 关键词:语用功能浮现意义心理期待
- 现代汉语形容词作主宾语的统计分析及其规律特点
- 2012年
- 从对作主宾语的形容词的统计结果来看,能作主语的形容词一定可以用作宾语,但能作宾语的形容词大都不能用作主语,二者存在蕴含关系;形容词作主宾语以双音节性质形容词为主,"是"字句是形容词作宾语句的典型句式;用作主宾语的形容词其内部结构以联合式为主,附加式最少;形容词作主宾语存在着阶段上的不平衡性。
- 张德岁张良斌
- 关键词:形容词统计分析
- 谓词的典型性对其作主宾语功能的制约
- 2012年
- 动词与形容词的典型性制约着它们用作主宾语的功能。一般来说,动词的典型性越强,越不易于直接作主宾语;典型性越弱,越易于直接作主宾语。与之相反,形容词的典型性越强,越易于直接作主宾语;典型性越弱,越不易于直接作主宾语。典型动词与典型形容词在用作主宾语的方向上存在对立,主要原因是词类意义的制约以及邻近原则的作用。这种制约性表明汉语为倾向于"形—名"类型的语言。
- 张德岁唐爱华
- 关键词:谓词
- “VP+AP”结构与中动句关系考察被引量:8
- 2011年
- "VP+AP"结构并不是"NP+VP+AP"结构的省略形式,它和中动句同中有异。根据"AP"的语义指向以及"VP语义虚化的程度,可将"VP+Ap"结构细分为三个小类:"VP+Ap"式典型中动句、"VP+AP"式非典型中动句以及"VP+Ap"式非中动句。"VP+AP"式中动句与"VP+AP"式非中动句的构式义以及句法结构特点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 张德岁
- 关键词:中动句语义指向
- 谓词性主语与谓词性宾语语义特征的不对称性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谓词性成分作主语和宾语在语义层面存在着不对称性。语言事实表明,谓词性主语的事物性、指称性、使因性一般都高于谓词性宾语,指称性与陈述性的强度是主宾语位置上不同谓词之间在意义上最重要的区别,指称性抑或陈述性的确立不仅与词性相关,也与句法成分密不可分。从指称内涵来看,谓词性主语以转指方式为主,倾向于指代由某一动作引发的行为事件或事物的静态属性,注重其整体性与外延性;谓词性宾语以自指方式为主,倾向于指代动作的过程与内容(即动作行为本身)或事物的动态属性,注重其时间性与内涵性。
- 张德岁张国宪
- 关键词:语义特征
- 汉语名物化问题的历时考察被引量:2
- 2014年
- 谓词性主宾语句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但当时能够用作主宾语的限于动词,形容词的这一用法出现得相对较晚。先秦时期谓词性主宾语句已基本定型,现代汉语谓词性主宾语句中的判断词"是"、明示动词、形式动词以及大部分终始动词在先秦汉语中都没有出现。据粗略考察,在谓词性主宾语句中,"是"出现于汉末,但唐宋时它才被大量使用,主要的明示动词、形式动词以及终始动词一直到晚清、民国时才大量出现。
- 张德岁
- 关键词:名物化语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