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628) 作品数:7 被引量:15 H指数:3 相关作者: 张云 邓小昭 王昊鹏 王洁 杨静静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 南京医科大学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江苏省属高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血清抗F蛋白抗体与HCV基因分型及丙型肝炎的关系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抗F蛋白抗体与HCV基因分型及不同临床分型的丙型肝炎的关系。方法收集256例抗HCV抗体阳性患者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F蛋白抗体,提取HCV RNA并进行逆转录反应,根据5'非编码区(5'NCR)1,2,3,1b型碱基序列,设计保守区通用引物及型特异性引物。用巢式PCR对HCV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抗F蛋白抗体阳性率为61.3%(157/256)。男性与女性抗F蛋白抗体率分别为64.3%(110/171)与55.3%(47/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53,P>0.05)。与急性丙型肝炎抗F蛋白抗体阳性率的36.6%(15/41)相比,慢性丙型肝炎为63.6%(112/176)、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为76.9%(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0.02和13.21,P均<0.01)。HCV RNA阳性患者抗F蛋白抗体阳性率为62.5%(90/144)与阴性患者的59.8%(67/112)相比无显著性差异(χ2=0.187,P>0.05);基因分型结果表明,1b型抗F蛋白抗体阳性率为62.8%(81/129),2型为60.0%(6/10),1b/2型为60.0%(3/5),各型抗F蛋白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χ2分别为0.109和0.105,P均>0.05)。结论血清抗F蛋白抗体与HCV临床分型有关,与性别、HCV RNA以及HCV基因型分布无关。 丁伟良 刘奇 黄莺 葛志军 王洁 邓小昭 喻荣彬 张云关键词:丙型肝炎 基因分型 肝细胞性肝癌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影响肝细胞性肝癌(HCC)复发的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HCC的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相关检索策略查找已经发表的针对我国HCC复发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整理并制作成数据库进行Meta分析。结果:HCC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为38.7%、2年复发率为57.9%。各因素与HCC术后复发关系的Meta分析结果分别为:乙肝病毒感染(OR=1.53,95%CI:1.12~2.10)、肿瘤直径(〉5 cm)(OR=2.39,95%CI:1.64~3.49)、肿瘤数目(≥2个)(OR=3.57,95%CI:2.15~5.93)、肿瘤包膜不完整(OR=2.61,95%CI:1.17~5.80)、血管侵犯(OR=4.03,95%CI:1.92~8.43)、TNM 3~4期(OR=4.88,95%CI:1.36~17.57)。结论:乙肝病毒感染、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肿瘤包膜、血管侵犯、TNM分期均与HCC术后复发相关,可能是引起HCC复发的危险因素。 姚文娟 王昊鹏 张伟 许晓乐 邓小昭 王洁关键词:肝细胞性肝癌 复发 META分析 丙型肝炎双移位F蛋白抑制肝癌细胞p16、p21的表达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双移位F(DF)蛋白对肝癌细胞抑癌基因p16、p21转录与表达的影响。方法 PCR扩增HCV 1b型DF基因,构建pCDNA3.0/HCV-DF真核表达载体。再转染至肝癌细胞HepG中,G418筛选稳定表... 王昊鹏 张云 杨静静 王洁 邓小昭 许可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 P16 P21 文献传递 丙型肝炎双移位F蛋白抑制肝癌细胞p16、p21的表达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双移位F(DF)蛋白对肝癌细胞抑癌基因p16、p21转录与表达的影响。方法:PCR扩增HCV1b型DF基因,构建pCDNA3.0/HCV-DF真核表达载体。再转染至肝癌细胞HepG2中,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Western blot检测p16、p21蛋白表达及半定量RT-PCR法检测p16、p21基因转录,并以pCDNA3.0空质粒作为阴性对照。结果:重组质粒pCDNA3.0/HCV-DF蛋白在HepG2细胞中稳定表达,pCDNA3.0/HCV-DF转染细胞中p16、p21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较空质粒转染的细胞明显下降。结论:HCV-DF蛋白能够抑制p16、p21表达,提示可能参与肝细胞癌变发生发展。 王昊鹏 张云 杨静静 王洁 邓小昭 许可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 P16 P21 注射吸毒人群HCV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3 2011年 为了探讨注射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影响因素,以2006~2008年江苏省5市部分戒毒所、劳教所新入的1 358例注射吸毒人员为调查对象。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血并对血液标本行ELISA法检测抗-HCV,数据用SPSS13.0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1 358例注射吸毒者中共检测出HCV抗体阳性者798例,阳性率为58.8%;男性注射吸毒者易感染HCV(χ2=8.30,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HCV的感染率呈下降趋势(χ2=11.87,P〈0.05);共用注射器、注射吸毒时间大于10年、商业性性行为是该人群HCV感染的危险因素。注射吸毒人群中HCV感染率远高于一般人群,说明该人群是HCV防治重点人群。因此,对该人群HCV感染的危险因素需进行针对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综合防治措施。 龚建明 李雷 王昊鹏 唐卫明 羊海涛 张云关键词:注射吸毒 丙型肝炎病毒 HCV F protein triggers IL-10 production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uclear cells <正>Researchers reported a novel F protein,an alternative reading frame protein expressed from the HCV core cod...关键词:IL-10 文献传递 基于谷氨酸棒杆菌NCgl1221蛋白的新型细菌表面展示系统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开发一种新型的大肠杆菌表面展示系统,为C末端截短NCgl1221蛋白作为锚定蛋白提供科学依据,丰富并优化细菌表面展示系统。【方法】扩增C末端截短NCgl1221序列和β-淀粉酶基因,构建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将重组载体PET-NA和空载体PET-28a分别转入Rosetta(DE3)pLysS中,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融合蛋白表达情况。将诱导表达菌株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分析检测β-淀粉酶的展示。酶活测定和淀粉水解分析验证被展示β-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融合蛋白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有活性的β-淀粉酶通过与锚定蛋白C末端的融合被展示在了宿主菌表面,展示β-淀粉酶的重组菌可以水解利用培养基中的淀粉。【结论】成功开发了一种以C末端截短NCgl1221为锚定蛋白的新型大肠杆菌表面展示系统,并以此系统展示了分子量大小为56 kDa的活性酶,为该系统在全细胞催化剂或吸附剂等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姚文娟 范文俊 许小乐 张伟 邓小昭关键词:Β-淀粉酶 吸毒人群中丙型肝炎患者F蛋白抗体检测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F抗体在南京市吸毒人群HCV感染者中的分布特点,为丙型肝炎防治及制定慢性化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EGX-4T-2/HCV-F融合载体表达蛋白HCV-F/GST作为抗原,包被酶联反应板,ELISA间接法检测362例HCV感染者及50例正常人血清HCV-F抗体,结合其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统计分析HCV-F抗体的分布情况及与HCV感染的关系。结果 362例感染HCV的吸毒者F抗体阳性率为31.5%。通过比较发现F抗体阳性率在性别、吸毒时间、吸毒方式等因素中分布无统计学差异,而F抗体阳性率与年龄、联合感染可能具有一定关联。结论南京市吸毒人群HCV感染者中存在F抗体,其可能与疾病病程相关。 朱萍 王昊鹏 杨静静 邓小昭 郑锦锋 张云关键词:肝炎病毒属 F蛋白 吸毒人群 丙肝病毒F基因对c-myc转录调控作用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病毒(HCV)F基因对c-myc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探讨HCV F基因表达产物参与肝细胞癌变的机制。方法构建c-myc启动子的萤光素酶报告质粒,与HCV-F和HCV-C的表达质粒共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 2细胞,测定萤光素酶的活性,分析HCV-F、HCV-C对c-myc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在HepG 2细胞中,HCV-C对c-myc启动子的转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比对照组提高约7倍,且在HCV-C的剂量为2~10μg时,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HCV-F对c-myc启动子转录活性也具有激活作用,在剂量为2μg时,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约为对照组的3倍,c-myc启动子对HCV-F的剂量依赖激活作用不明显。结论 HCV-F相比HCV-C不能有效的调节c-myc启动子转录活性,HCV-C起主要的调节功能。 孔晶 储春丽 邓小昭 张云 李春雷 韦娟 刘燕关键词:F基因 萤光素酶 Correlation between evolution of HCV second envelope protein hypervariable region and titers of anti-F antibodies <正>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CV HVR1 quasispecies and detection of anti-HCV-F antibod... Deng Xiao-zhao~(1**),Kong Jing~(1,2),Chu Chun-li~1,Zhang Yun~1, Wang Zhong-chan~1,Li Chun-lei~1,Wei Juan~1 (1.Medical Institute of Nanjing Army,293 Zhong-shan East Road,Nanjing,210002,China关键词:QUASISPECIES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