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EW-111)

作品数:11 被引量:207H指数:6
相关作者:樊隽轩陈清侯旭东陈旭张元动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地层
  • 5篇地层学
  • 4篇生物地层
  • 4篇古生物
  • 3篇数据库
  • 3篇剖面
  • 3篇古生物学
  • 3篇DATABA...
  • 2篇志留系
  • 2篇生物地层学
  • 2篇数据可视化
  • 2篇龙马溪组
  • 2篇可视化
  • 2篇奥陶系
  • 2篇笔石
  • 1篇地层对比
  • 1篇地层剖面
  • 1篇地层序列
  • 1篇定量地层学
  • 1篇多样性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南...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广西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11篇樊隽轩
  • 9篇陈清
  • 5篇侯旭东
  • 3篇张元动
  • 3篇陈旭
  • 3篇张琳娜
  • 3篇陈中阳
  • 2篇王怿
  • 2篇王媛
  • 1篇陈峰
  • 1篇徐洪河
  • 1篇李越
  • 1篇李学康
  • 1篇张园园
  • 1篇迟昭利
  • 1篇唐鹏
  • 1篇唐兰
  • 1篇张清

传媒

  • 5篇地层学杂志
  • 3篇古生物学报
  • 3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里木盆地及周缘奥陶系黑色岩系的生物地层学对比被引量:18
2012年
塔里木盆地及周缘奥陶系黑色岩系广布,其中包含具较大潜力的烃源岩.含笔石层位的不断发现,配合牙形刺及几丁虫等多门类的研究,正在构成塔里木盆地及周缘奥陶系较精确的地层划分和对比框架.笔者等近年来在前人地层划分对比框架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周缘,主要是柯坪地区和库鲁克塔格地区作了补充采集和进一步研究,并鉴定了塔里木盆地数口井位中发现的笔石新材料,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当前的研究可提供如下的重要认识:1)上奥陶统底部(桑比阶下部)Nemagraptus gracilis带的含笔石黑色岩系在塔里木盆地及周缘分布最广,这可能与当时全球处于海平面上升阶段有关;2)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的奥陶系黑色岩系的层位最多,从下奥陶统特马豆克阶上部直至凯迪阶近顶部均有出现,并且向东、向南延至满加尔凹陷,其中凯迪阶中部Diplacanthograptus spiniferus带的黑色岩系一直分布到塔中坡折带;3)从巴楚经柯坪到乌什,代表了从台地到斜坡的不同生物相和岩相带;萨尔干组虽然是发育良好的含笔石黑色岩系,并可与国内外相当地层精确对比,但仅见于柯坪至阿克苏地区,分布过分局限.
陈旭张元动李越樊隽轩唐鹏陈清张园园
关键词:奥陶系黑色岩系地层对比
湖北恩施太阳河奥陶纪-志留纪之交沉积间断的研究被引量:21
2011年
依据湖北恩施太阳河灯草坪奥陶系—志留系剖面的生物地层学和岩石学的研究,该剖面的沉积间断发生在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带至Coronograptus cyphus带之间,共缺失5个笔石带。奥陶系、志留系之间黏土岩矿物分析显示,在奥陶系、志留系之间出现有高岭土,推断在其间可能上升为陆地。具体演变过程为:在晚奥陶世晚期P.pacificus带之前,该区属于黑色笔石页岩沉积环境;在P.pacificus带(也可能略早),该区抬升,形成水下高地,其沉积环境达到了水下风化面,出现了生物扰动现象,并伴有一定的水下动力作用;至奥陶纪最晚期—志留纪早期,该区进一步抬升,可能上升为陆地;至志留纪早期C.cyphus带,该区快速下降,恢复到黑色笔石页岩沉积环境。凯迪晚期的全球海平面下降和志留纪早期"华夏古陆"不断向西及西北扩展的耦合作用是导致该区上升为陆地的主要因素。对整个扬子地区奥陶纪-志留纪之交沉积间断的综合分析需要在多个剖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王怿樊隽轩张元动徐洪河M.J. Melchin
关键词:生物地层岩石地层笔石奥陶系志留系
基于GBDB数据库的地层学研究与应用被引量:8
2013年
经过多年的发展,GBDB数据库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地层学数据库和国际地层委员会的唯一官方数据库。截止2013年3月,GBDB数据库中已经集成了全球超过6000个剖面、4万采集层和20万化石产出记录的综合地层学数据,支持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岩石地层等学科数据的数字化,提供地理可视化、地层可视化、野外露头360度全景可视化、定量地层对比、地层或地质体空间展布分析等多种分析工具,可以用以辅助开展年代地层学、定量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古地理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樊隽轩侯旭东陈中阳陈清王媛
关键词:剖面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定量地层学
四川兴文县麒麟乡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生物地层序列被引量:18
2013年
四川盆地是中国南方页岩气勘探与开发的主要区块。对四川兴文县麒麟乡的麒新桥剖面和某浅井剖面的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开展了详细的生物地层研究工作,在该区建立了从上奥陶统凯迪阶上部的Dicellograptus complexus带至志留系兰多维列统埃隆阶顶部的Stimulograptus sedgwickii带的12个连续生物带和组合,这一生物地层序列可实现区域和全球的精确对比。在麒新桥剖面的新鲜露头上,我们观察到了从观音桥层碳酸盐岩到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的岩相和生物相的连续过渡变化。这一连续序列指示了从赫南特壳相动物群至Metabolograptuspersculptus带笔石群、从富氧环境至缺氧环境的连续、快速转换;从全球范围来看,这一地层序列也对应于奥陶纪末冰期结束后冰川快速消融导致的全球海平面上升事件。
樊隽轩吴磊陈中阳陈清张琳娜Soo Kwong-YinSingh Navpreet李学康王媛
关键词:生物地层黑色页岩五峰组龙马溪组志留系
华南奥陶-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的生物地层学被引量:103
2012年
基于湖北7条奥陶-志留系界线剖面的野外和室内工作,并参考邻近地区的剖面资料,详细讨论了这一地区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的顶、底界线,并对其时空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扬子区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跨越了奥陶系-志留系的界线,从奥陶系赫南特阶顶部的Normalograptus persculptus带至志留系特列奇阶最底部的Spirograptus guerichi带,共包含10个笔石带.扬子区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的顶、底界线都是穿时的,其底界从N.persculptus带至Coronograptus cyphus带,共穿越了2个阶的5个笔石带;其顶界从Demirastrites pectinatus-Monograptus argenteus带到Spirograptus guerichi带,共穿越了2个阶的4个笔石带.受宜昌上升的影响,在湖北、湖南、重庆交界地区有一湘鄂水下高地.这一水下高地在赫南特期至鲁丹早期甚至更晚时间存在沉积缺失现象.通过对比晚奥陶世赫南特期和志留纪鲁丹早期该地区黑色笔石页岩的分布范围可以发现,从赫南特期至鲁丹早期,湘鄂水下隆起的影响范围逐渐收缩,这与赫南特冰期之后的全球冰川消融和海平面上升是一致的.
樊隽轩Michael J.MELCHIN陈旭王怿张元动陈清迟昭利陈峰
关键词:龙马溪组烃源岩
GBDB数据平台中地层剖面全景显示功能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6
2014年
地层剖面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传统的地层剖面展示方式不够直观,缺少现场感。全景显示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一种,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空间感,可以给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访问体验。将全景显示技术应用于野外露头剖面的显示上,实现野外剖面的水平方向360°全方位交互展示,并将之集成在GBDB数据平台中提供在线免费服务。通过这一功能,一方面用户可以在线访问已发布的剖面全景图,查看地层剖面的真实发育情况,了解剖面及视野范围内地理环境的总体面貌和各种细节,另一方面用户可以发布自己采集制作的剖面全景图,实现资料共享。
侯旭东樊隽轩陈清张清
关键词:地层学数据库地层剖面虚拟现实
论广西运动的阶段性被引量:59
2014年
广西运动从东南沿海的粤南经粤北、赣南、桂北至雪峰山东侧,其抬升的时间不断推迟,从桑比期Nemagraptus gracilis带至不早于鲁丹晚期Cystograptus vesicolusus-Coronograptus cyphus带的时间间隔范围内,体现了广西运动的抬升阶段不但有阶段性,而且还有方向性.在扬子地台上,广西运动的抬升阶段关联宜昌上升,表现为鲁丹期至埃隆期地层在扬子地台南部的穿时性缺失,其后特列奇初期下红层的分布,指示广西运动继续推动华夏古陆边界北移.泥盆系底部的不整合面大致可标定在志留纪普里道利世至泥盆纪初,代表广西运动最后造山作用的高潮阶段.
陈旭樊隽轩陈清唐兰侯旭东
古生物多样性统计方法及其适用性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以化石产出记录为对象,以时间段为单位的编目式物种多样性统计分析是古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主要内容。由于地层和化石记录本身的不完整性,以及不同地区和时段各门类化石系统古生物学、生物地层学等方面研究程度的差异,使得多样性统计结果往往存在一定偏差,同时不合理的数学统计方法的选用也会对多样性演化形式产生进一步的误读。基于单一时间段内,不同化石延限类型对该时段物种多样性的贡献度的不同看法,存在多种不同的多样性统计方法。而针对时间段跨度、短延限分子比例和生物群多样性变化形式的不同情况,每一种统计方法各自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合理的方法选择能够良好模拟真实情况;反之,不恰当的统计方法则会人为引进更多的偏差。提高原始数据精度、合理划分时间单元和采用不同统计方法对比研究,可以有效的减小偏差。
陈清樊隽轩樊隽轩
GBDB数据库的发展与数据简况被引量:3
2012年
GBDB在线数据库(GeobiodiversityDatabase,http://www.geobiodiversity.com)是一个基于互联网、数据库和GIS技术的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多用户协同的数字化科研平台(樊隽轩等,2011)。这一平台得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及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长期支持,在数据结构设计上以剖面为核心。将古生物系统分类数据与各类地层数据、化石产出记录、地理位置数据、文献数据等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同时在功能上,
侯旭东樊隽轩
关键词:数据可视化剖面化石记录
GBDB的在线文献数据库及其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GBDB在线数据库是一个基于网络、数据库和GIS技术开发的古生物学和地层学数字化科研平台。GBDB的文献数据指示了GBDB中绝大多数科学数据的来源。经过多年的探索和不断改进,GBDB的文献数据库在结构上日益完善,其中细分了8种类型的文献,支持DOI链接和对在线全文数据库的指向,其导出功能支持12种常用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文献数据库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通过众多学者的参与,才能最终建成一个高质量的科学文献数据库。截止2012年2月,GBDB的文献数据库已经收集了与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相关的各类文献条目44310条。初步的统计显示,自1900年以来,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相关文献的数量基本保持增长的态势。其中,1910—1959年,基本处于平稳的上升期,仅在1940—1949年间有一小幅度的下降,可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相关;此后,文献数量快速上升,在上世纪90年代达到7439篇,这与同期国内外传统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繁盛相对应。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的十年里,文献数量呈现明显的下降,有两种可能原因,一是较晚发表的文献,其传播速度与其发表年限呈负相关,老文献随时间流逝传播越来越广,因此更容易被数据库收录到;另一种可能则是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重视各种前沿和热点领域的研究,而很少开展野外地质考察、剖面描述、地层划分与对比、化石描述、系统古生物学等传统领域的基础工作。
樊隽轩侯旭东陈清张琳娜陈中阳
关键词:古生物学地层学文献数据库ENDNOTE
共2页<12>
聚类工具0